當前,學生對文本思想的理解往往都是借助于教師的精講細說,或者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來獲取的。這種教學方法雖然也能促進學生對文本思想的理解,但是這種理解是在外力的作用下進行的,不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理解,不是學生自主去獲取這種情感體驗的,所以這種理解不深刻,不能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文本思想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的自主朗讀。學生只有想朗讀,并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與文字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發(fā)展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朗讀在考試中從沒單獨考過,所以許多教師忽略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造成了學生朗讀能力不強的問題。那么,如何發(fā)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筆者經(jīng)過實踐認為,有效的指導是發(fā)展學生朗讀能力的措施。下面,筆者就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的教學,談談如何強化朗讀指導發(fā)展學生的朗讀能力。
師:這篇課文題目為什么用《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
(學生自由地讀課文,教師巡視,并隨機指導。)
師:我們班許多同學的讀書習慣非常好,讀書姿勢正確,聲音響亮,語氣抑揚頓挫,希望其他同學也這樣朗讀。
(學生立刻坐正姿勢,語氣也帶有情感了。)
師: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指名學生讀)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1:他丟了個“了”字。
師:嗯,你聽得非常仔細。剛才他讀的這一段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你們認為是哪一個詞?
生2:“饑寒交迫”。
師:它是什么意思?
生3:意思是紅軍過草地時又餓又冷。
師:對,在又餓又冷的情況下,紅軍還要向北挺進。那么,這個詞應該怎樣讀?
生4:應該讀出紅軍不畏饑寒,堅定信念的語氣。
師:好,那就請你們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下這句話吧。
……
師:讀書就要這樣,要帶著自己的情感來讀。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學有信心讀好?(指名讀)
師:哪個字讀錯了,請同學們幫一下忙。
生5:“殿”字讀成了“臀”了。
師:這兩個字有什么異同?(屏幕出示這兩個字)
生6:“臀”字就是在“殿”字下面加一個“月”字。這兩個字之間一定有什么聯(lián)系,老師,你能告訴我們嗎?
師:好的?!暗睢庇疫叺摹办笔且环N武器,形似槍棒。左邊的部分指的是大腿外側,范圍大一點也包括屁股。所以,人們在寫“臀”的時候就在“殿”字下面加一個“月”字。
……
師:還有誰想挑戰(zhàn)第二十小節(jié)?(指名讀)
師:她有一句話讀得非常好:“草地篝火旁多了些生機?!彼x出了戰(zhàn)士們有東西吃而高興的心情,大家聽一聽我的朗讀。(師也讀出高興的語氣)
生7:我覺得她這句話讀得不對。雖然戰(zhàn)士們有東西吃,但犧牲了彭將軍的坐騎,所以應該讀出傷心與惋惜的情感。
師:對,那我們就帶著傷心與惋惜的心情再讀一下這句話。
學生的朗讀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的指導可以讓學生迅速發(fā)現(xiàn)自己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讓學生端正朗讀的態(tài)度并樹立信心,能促進學生對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也可以反映教師的教學智慧與理念。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朗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哪些學生朗讀習慣好,哪些學生朗讀習慣不好,使學生及時糾正自己不良的朗讀習慣。就像案例中這樣,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應忘記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讀書的姿勢要正確,聲音要洪亮,不能丟字、掉字,更不能讀錯音,朗讀時要帶著情感朗讀等。這些評價與提醒可以及時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都是作為指導的主體來要求學生要這樣朗讀,那樣朗讀的。這樣朗讀時間長了,學生就會覺得無所謂,達不到效果。我們要及時更新指導策略,讓學生在新的指導環(huán)境中掌握朗讀技巧,調(diào)動朗讀情感。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教師不能唱獨角戲,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互相糾正。這樣,一來可以促進學生更加認真地聽別人朗讀,二來可以激發(fā)學生更好地閱讀。學生在朗讀時出現(xiàn)丟字、錯字時,教師可讓學生參與指導。學生對文本的思想產(chǎn)生誤解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老師可進行錯誤的范讀,讓學生明白這種語氣是錯誤的,再通過學生指導老師朗讀的形式來使學生明白該用什么語氣來讀。
總之,有效的指導是發(fā)展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之一。我們要不斷更新指導策略與方法,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發(fā)展。
(責編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