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表達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于是,不少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了熱鬧的場面: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課改角度來看,這種課堂效果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起到了給學生思想松綁的作用。但是,學生只忙著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忽視了對別人發(fā)言、對文本的仔細傾聽,而“趁機作亂”的也不在少數(shù),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這熱鬧背后被忽視的“傾聽”值得每一個語文教育者深思。
在一項關于“小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中,60%的學困生認為成績差的原因是“聽不懂、上課沒注意聽”,而有85%的優(yōu)等生則將“認真聽、喜歡聽”歸納為成績優(yōu)秀的原因。可見,傾聽是課堂活動中非常關鍵的影響因素。
一、創(chuàng)設“聽”的情境,營造良好的傾聽氛圍
對于小學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課堂過于枯燥,學生注意力則很難集中;課堂過于活躍,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依然無法集中在文本的解讀上。因此,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首先要學會創(chuàng)設傾聽的情境,營造適宜的閱讀氛圍,喚起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打開心靈的窗戶,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一課的教學中,第四自然段語言優(yōu)美,畫面感極強。此時,教師指名一位學生配樂朗誦,并讓其他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傾聽,細細地品味。
師:(親切地問學生)你從剛才的朗誦中仿佛聽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學生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觀點。)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池白蓮花,隨著風兒在水中搖曳,在蓮葉的下邊還藏著嬉戲玩耍的小魚。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個荷花仙子,在一大池荷花的襯托下翩翩起舞,白色的衣裙美麗極了,仿佛在對著我笑。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只蜻蜓落在荷花上,正在與荷花姐姐說著悄悄話!
……
教師表揚了朗誦的學生,因為他讀得聲情并茂;同時也表揚了傾聽的學生,因為傾聽讓每個人都插上了一雙想象的翅膀。可見,一個小小的傾聽環(huán)節(jié),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個性體驗,而且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
二、指導“聽”的方法,開辟有效的傾聽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傾聽的興趣固然重要,解決學生不會傾聽的困惑更加重要。聽什么,怎么聽,已成為當前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從細節(jié)入手,明確傾聽什么
由于小學生年齡偏小,未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懵懵懂懂,教師要求認真聽講,學生只知道認真,不知道聽什么,怎么聽。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細化“聽”的要求。一要專心,集中注意力關注教師和同學講的話;二要耐心,聽別人發(fā)表意見的時候,不能隨意打斷,要等別人說話結束后再發(fā)表意見;三要虛心,別人發(fā)言時與自己觀點不一樣的地方,如果是自己錯了就要虛心接受。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微笑著承受一切》的教學中,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傾聽文本,要求學生深入體會桑蘭的不幸和堅強,教師讓學生談一談桑蘭微笑的含義。有的學生回答:“桑蘭是個陽光女孩兒,無論遇到怎樣的境遇都能樂觀面對?!贝藭r,另一個學生舉手說:“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桑蘭的微笑是經(jīng)歷了災難、痛苦后堅強的笑容,與性格有關,但更與毅力有關?!苯處熤貙笠粋€學生進行了肯定,表揚該生不僅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還能評價別人的觀點,這就是會學,這就是懂得傾聽。
2.從模式入手,明確怎么傾聽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聽眾,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假聽”的現(xiàn)象,學生不是“不會聽”,就是“聽不下去”。因此,我們應轉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變被動地學習為主動地學習,變面對教師為面對合作伙伴。當前,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為解決這一問題開辟了新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優(yōu)勢,設計交流傾聽的活動。如同桌合作朗讀課文,一個讀一個聽,彼此互相促進;四人小組合作,在遇到需要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時,小組內代表發(fā)言,其他學生傾聽,并進行補充。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雪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四人小組模式,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兩兩對應朗讀,即一個聽一個讀,然后交換,學生在最快的速度內解決了字詞困惑。另外,在探尋主題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提出問題:你想對小男孩說什么嗎?請小組內部交流。這就設置了一個小范圍交流的空間。學生在小組中大膽地說、仔細地聽、有效地評,最后還選出了優(yōu)秀代表來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里值得指出的是,傾聽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讀、說、寫、思等綜合呈現(xiàn)出來的,不能單獨地割裂開來,而應將它們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
三、培養(yǎng)“聽”的能力,奠定扎實的傾聽基礎
正常情況下,人們講話的速度遠遠慢于聽話的速度。因此,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可以從傾聽速度、技巧等方面進行訓練。
1.抓住要點,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的能力
所謂善于傾聽,即能夠抓住所聽對象的核心內容。通常情況下,說話人為了體現(xiàn)說話的重點,在語速、語調上都會有所區(qū)別,如加重語氣,放慢語速等,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重點內容的識別能力。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鳥島》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這篇文質兼美的作品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請同學們不要打開課本,先聽老師朗讀課文,在老師的朗讀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你能說出鳥島在哪里嗎?你能從老師的朗讀中找到一個體現(xiàn)鳥多的詞語嗎?你能說出鳥島上除了鳥兒,還有什么嗎?”接下來,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并注重了對相關語句的重讀、慢讀,用語氣和語調來暗示學生問題的答案。朗讀結束后,很多學生快速地舉起了手,準確地說出了答案。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充分地鍛煉學生帶著問題去傾聽,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奠定了基礎。
2.學會推斷,培養(yǎng)學生樂于傾聽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利用推斷法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傾聽教師的講,傾聽其他同學的說,還要有一雙傾聽文本的耳朵,要善于從各種語言文字中推斷出話中之話、言外之意,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激發(fā)思考的興趣。例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小鷹學飛》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朗讀課文,請學生思考:“小鷹飛到大樹上之后,心情是怎樣的?”學生聽完后回答:“小鷹飛到大樹上很高興?!苯處焼枺骸澳阍趺粗赖哪兀俊币粋€學生回答:“從老師朗讀的語氣中聽出來的!”教師被學生的傾聽能力所震驚,表揚了學生聽得細心。
四、樹立“聽”的榜樣,拓展積極的傾聽空間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激勵評價不失為一種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要吝惜贊美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溫暖的微笑都能轉化為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傾聽欲望。例如,上述案例《小鷹學飛》中,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有學生說:“從‘高興’一詞知道的!”教師評價:“你真是善于發(fā)現(xiàn)??!”有學生舉手說:“從‘喊’這個字聽出來的?!苯處熢u價:“你真棒!一個字都能體會出心情來!”還有學生說:“從老師朗讀的語氣中聽出來的?!苯處熢u價:“你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能夠聽出語言之外的內容!”通過教師積極的評價和引導,學生對于傾聽有了更多的渴望,就會逐漸地學習傾聽,嘗試傾聽,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升文本解讀的能力,提高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作為一線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樂于傾聽,善于傾聽,讓傾聽成為一種習慣,為課堂健康有序的交流,為學生思想智慧的碰撞開啟一扇大門。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