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罰,作為備受爭議的教育形式,在英國教育史上由來已久,且依舊在今天受到不少人的支持。這篇論文檢視了英國的體罰教育并探索其與英國國民性格矛盾性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根深蒂固的體罰教育的傳統(tǒng)與英國人的性格有密切的關系,它是他們性格矛盾性的反映。
【關鍵詞】體罰 教育 英國 性格矛盾性
【中圖分類號】G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13-01
長久以來,英國教育一直以它悠久的歷史和高質(zhì)量聞名于世。然而,當我們回索檢視英國教育時,體罰向來是他們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還與英國人性格中的矛盾性有著很大關系。
一、英國體罰教育的悠久傳統(tǒng)和現(xiàn)狀
我們首先對體罰的概念進行定義。通常來說,學校對學生的體罰是一種對學生的犯錯進行身體懲罰的行為,它包括對學生進行身體特定部位的數(shù)次擊打。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許多公私立的學校,常用的體罰工具為柔韌度佳的藤條,抽打?qū)W生的手部和臀部。英國的孩子們很小就遭受體罰教育,此種行為的流行可以追溯到英格蘭的中世紀時期?!爸惺兰o都鐸王朝學校的的規(guī)章制度極其嚴厲。男孩兒們被枝條和白樺樹枝抽打?!保═im Lambert[1]) 十九世紀,體罰在學校達到了鼎盛時期且被視作糾正學生行為的有效手段?!熬S多利亞時期,當人道主義呼吁減少體罰,為公立學校的教育取得些許進步的時候,1861年的克拉倫登委員會絕不能被視作對公學男生們進行人道懲罰的新時代的先鋒?!保℉eather Ellis[2])文學史上,也有許多作品對此進行深入的描寫,小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小大衛(wèi)被校長狠狠痛打并被強迫掛上寫著“我不再打人”的字板。
如今,在現(xiàn)代社會的英國,仍有一些教育者對學生實行體罰。盡管學校中的體罰已被英國法律明文禁止,但認為它是教育孩子的有力高效手段的觀念依舊深印在家長與老師心中。在公立學校和一些私立學校,體罰在1987年被議會宣令違法。[3]政府和大眾都已廣泛認識到學校體罰對學生的負面影響與對兒童和青少年權利的侵犯。然而,英國體罰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使得一些人對它的支持依舊頑固。在英國發(fā)生了2011年大規(guī)模社會動蕩后,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支持一系列政策出臺,允許學校使用體罰及其他嚴酷的懲罰手段來教育搗亂學生,把體罰又一次帶回了校園。此外,據(jù)《泰晤士報》教育副刊對兩千名家長所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49%的受訪者支持學校對學生采取體罰,45%持反對意見。[4]從上述情況看,目前英國對于學校體罰雖然在形式上頒布了反對法案,在民眾甚至官員的心中,認為體罰有利于教育孩子的觀點依舊根深蒂固。
二、體罰所體現(xiàn)的英國人的教育觀
用體罰來教育孩子實質(zhì)上是英國人由來已久的教育觀念的反映。在英國,不少家長與老師堅信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最大障礙是對他們的縱容與溺愛。為了更好地在未來社會中生存,孩子們必須擁有訓練良好的獨立精神,從而獲得獨自生活與工作的能力。倘若孩子長大后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而被淘汰,這便主要是他的父母與老師教育的失職了。他們教育觀的另一方面關系到課堂秩序的有效維持。支持學校體罰學生的人們認為,學生被體罰后能夠立即回到課堂上繼續(xù)學習,這比讓其校外停課有效,因為停課只是讓搗蛋學生獲得不用來上學的“自由假期”。他們同時聲稱體罰有利于大大節(jié)省教師的時間,花費在監(jiān)禁違規(guī)學生上面的時間和行政、人員安排的所耗費的資源將遠遠超過對學生進行體罰。因此,在他們眼中,體罰是管理學生與學校的高效手段。
三、體罰所體現(xiàn)的英國人性格的矛盾性
體罰教育從兩個層次上體現(xiàn)了英國人矛盾的性格。第一個層次,體罰教育體現(xiàn)了英國人性格中溫文爾雅與崇尚暴力的沖突。眾所周知,英國人在社交禮儀中極有教養(yǎng),日常風范也文雅高貴。然而,體罰確是一種與暴力掛鉤的行為。這令人費解的現(xiàn)象可以從英國人儒雅與暴力共存的矛盾性格中找到部分答案。更進一步來看,英國人性格這方面的矛盾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贊成學校體罰上,也體現(xiàn)在他們著名的“足球流氓”作風里。卸下紳士的面具,往日優(yōu)雅的英國人變身成了一群暴力的無賴。
他們矛盾的性格的第二層面表現(xiàn)在他們的性格同時具有保守和激進兩方面,對于一個以其國民的性格保守為特點的國家來說,人們很難相信他們竟崇尚如此激進的方式來撫養(yǎng)孩子。他們?nèi)耘f實行君主立憲制,仍舊使用“英里”為單位而不是“米”,他們小心翼翼地遵守規(guī)章和禮貌,更搞笑的是有人問,英國人是否有膽量像許多中國人一樣在樹下半裸而坐。顯然,英國人的保守主義已經(jīng)成為他們性格的標簽。
總而言之,我們客觀地分析了英國教育中的體罰傳統(tǒng)及英國人的國民性格,其中的每一方面都值得深刻研究。體罰在英國教育中由來已久,且直到今天依舊備受推崇。它潛藏的教育觀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品格以適應殘酷的社會法則。從英國人的國民性格來看,它是他們性格中矛盾一面的反映。
參考文獻:
[1]Tim Lambert: A Brief History of Corporal Punishment
http://www.localhistories.org/corporal.html
[2]Heather Ellis: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 English Public School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ttp://www.academia.edu/342473/Corporal_Punishment_in_the_English_Public_School_in_the_Nineteenth_Century
[3]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ool_corporal_punishment#United_Kingdom
[4]http://edu.sina.com.cn/bbc/abroad/educationintheuk/110916_edu_corporal_punishment.html 《近半數(shù)英國家長支持體罰》
作者簡介:
劉樹源(1991—),女,廣西柳州人,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2010級本科生,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