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廣楠 張欣 王浩
摘 要 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作為一個新興的教育模式,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教育革命。MOOC必將會對我國大學課程的教學方法產生深遠影響。深入分析了MOOC的產生和發(fā)展現(xiàn)狀,闡述了MOOC的優(yōu)勢和不足,深入研究了MOOC對大學課程教學的影響,并結合我國實際對未來大學課程教學形式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MOOC 高等教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1 MOOC的起源
MOOC的英文全稱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字面意思就是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
MOOC的發(fā)展源于開放教育資源運動,2000年英國政府投資5000萬英鎊資助英國環(huán)球網絡大學開展在線高等教育。2001年MIT實施OCW計劃,將學校開設的所有課件資料上網并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地的學習者。200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開放教育資源,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向教育者、學生、自學者提供基于非商業(yè)用途可被自由免費查閱、參考或應用的各種教育類資源。
2008年,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戴夫·科米爾和國家通識教育技術應用研究院的布萊恩·亞歷山大提出了MOOC這一術語,后用于西門思和斯蒂芬·唐尼斯合作開設的一門大型網絡課程“關聯(lián)主義學習理論和連接的知識”。
2012年,一種基于網絡、針對大眾人群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井噴式涌現(xiàn),被媒體稱為MOOC之年。MOOC引發(fā)了一場教育風暴,它作為一種積極的嘗試,將打開另外一個視角,雖然不能取代傳統(tǒng)教育,但對傳統(tǒng)教育帶來的沖擊卻不容忽視。
2 MOCC在中國的發(fā)展
2012年,由上海市教委發(fā)起、滬上30多所高校加盟的“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平臺建成。上海大學生可以跨校選課,通過視頻、面授、網絡教學等多種方式參與學習,“課程中心”內各聯(lián)盟的高校將實現(xiàn)學分互認。2013年4月,東西部高校視頻公開課共享平臺將實現(xiàn)東西部高校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面授直播和視頻點播的教學模式突破師資、時間、地域的限制,將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
2013年被視為中國MOOC元年,在這一年,中國知名大學紛紛加入國際MOOC平臺。2013年5月,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線課程項目,其中就包括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6所亞洲名校。7月,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盟Coursera,成為加入Coursera的第一所中國內地高校。隨后,復旦大學與Coursera達成合作意向,向Coursera免費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學的在線課程。根據(jù)Coursera的網站顯示,北京大學已成為其合作伙伴。在全球知名大學紛紛加入MOOC平臺的影響下,中國的高校也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來擴展中國高校的國際影響力,提供中文課程,同時也借此機會觀察和反思MOOC的教學模式。值得關注的是,中文MOOC平臺雛形始現(xiàn)。目前國內在線教育平臺有上海高校課程中心(SHUCC)、五校交大課程平臺(EWANT)、網易云課堂(STUDY)、淘寶同學(TONGXUE)平臺。
3 MOOC課程的優(yōu)勢和不足
MOOC汲取了國際著名高校的著名課程,課程內容優(yōu)質是MOOC的一個重要優(yōu)勢。MOOC課程多來自歐美傳統(tǒng)高校,由高校教師直接任教,很多教師所教科目是其在高校講授過若干年的內容,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既能傳遞該領域最核心重要的內容,又能兼顧內容與學習者的聯(lián)系,使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或簡單直觀的類比促進學習者理解。另外三大平臺對課程的規(guī)范建設也為課程的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MOOC課程內容具有非常高的質量,可以讓全世界不同水平的學生學到該領域最好的課程。
多用視頻、關注體驗是MOOC的一個主要優(yōu)勢。MOOC課程多使用視頻的形式教學,具有直觀、信息量大、情感豐富、刺激多樣等特點,強化學習者與媒體的交互,降低課程學習難度;且每段視頻不超過7分鐘,視頻中穿插練習題,更便于學習者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從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體驗。
MOOC還具有跨文化交流的優(yōu)勢。與國內的公開課等不同,MOOC使用全英語授課,向全世界所有國家提供服務,所以各文化環(huán)境的學習者都可以到MOOC上與其他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學習者一道參與學習。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學習者在論壇中討論學習、非學習問題,便于學習者之間跨文化交流、激發(fā)新思想的火花,結識新的朋友,加深相互理解。
然而,作為正在發(fā)展的新興網絡課程模式,MOOC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學習者的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單一的課程內容很難同時滿足數(shù)以萬計的學生需求,必然會導致某些學習者感到內容艱澀難懂,而某些學習者又覺得內容不夠深入,教師也難以根據(jù)全世界大量甚至矛盾的反饋實時調整教學內容。2011年秋斯坦福大學SebastianThrun教授開設的“人工智能”MOOC課程約有10萬人報名學習,但最終完成的只有2萬人,這也說明了MOOC在因材施教方面的天生缺陷。
4結束語
對傳統(tǒng)的大學課堂教學來說,MOOC的出現(xiàn)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它打破了時空界限,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知識獲取渠道和學習模式,同時也迫使大學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深刻反思。MOOC在全球的興起和擴散意味著新一輪教學改革浮出水面,這不僅涉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更涉及教學理念的轉向。如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所言:“在線課程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課堂,但會倒逼大學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否則,我們的大學容易淪為一流大學的教學實驗室和輔導教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