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
【摘 要】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也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難點與重點。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并不是大量補課,而是通過閱讀,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本文結合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對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心靈學科,語文教學應該是心靈體驗的過程,教學課堂不僅有和諧的情感生活,還有各種心智活動。如果語文教學不能讓學生憑借語言中的感悟、益趣、通靈、移情,那么就算不上成功的教學,因為它已經(jīng)遠離了語文最初的性質(zh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信息整理、認識歷史發(fā)展、促進思維發(fā)展、得到審美感受的重要過程,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增強語文感知能力,同時也是讓學生心靈得到熏陶與啟迪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結合閱讀教學存在問題,從改善教學效率,保障教學成果出發(fā),強化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怎樣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當下語文老師積極研究的內(nèi)容,從當前的教學過程來看:雖然教學方式得到了很多改變與優(yōu)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于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很多語文老師積極響應教學要求,將主體地位完全給學生,卻忽略了老師的主導與引導作用,甚至成為課堂擺設。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閱讀課文中,很多老師純粹成了擺設,不僅對學習過程沒有關注,同時在相關問題與疑惑出現(xiàn)時,沒有抓住時機進行講解與啟發(fā),在反復的學生討論中,不僅浪費了時間,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過于追求互動,忽略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從現(xiàn)代語文教學來看:很多老師在新課程的把握與理解上明顯存在偏差,甚至走向極端,片面追求熱鬧,認為有轟動效應的課才是現(xiàn)代閱讀教學的要求。例如:在《桂林山水》教學中,很多老師擔心冷場,將學生自由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壓縮,在學生得不到充分思考的環(huán)境下,讓學生進行集體與小組交流,從而讓很多閱讀基礎一般或者偏下的學生很難適應教學進度。最后得到的答案,不僅思路不清,語言混亂,還可能影響教學有效性。
(三)過于強調(diào)信息技術
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反饋的結果來看:很多老師都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束縛,進行現(xiàn)代化教學,甚至還有全盤否定的現(xiàn)象。在完全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先決技術與教學方式得到了應用,但是很多時候都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與狀況。在操作中存在亂用、濫用多媒體的情況,最后語文課不得不成為展示課。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充分發(fā)揮老師的主體性,確保學生的思考空間
為了保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與成果,除了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還必須加強指導工作。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學習時,不僅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還要加強老師的引導作用,根據(jù)課時調(diào)控方向,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分析狼牙山五壯士不到位的問題,并且挑撥、啟發(fā)、引導,這樣學生才能有茅塞頓開的感受。
有效閱讀和學生品味與思考有很大的聯(lián)系,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為了充分發(fā)揮集體與小組討論的作用,我們必須注重互動環(huán)節(jié)。例如:在《桂林山水》學習中,為了讓學生真正領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情景,在集體與小組交流前,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這個情景,把自己當做有人,在欣賞著桂林的山山水水。在思考到一定的時間后,再讓學生交流,通過給學生預留時間、空間,學生就能大致了解這句話的含義,并且得到很好的學習成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追求熱鬧的假象,而是結合實際情況分配設置。
(二)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如果一堂課完全依靠已有的教學手段,那么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尤其是當下,我們應該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在相得益彰、互相補充的過程中,爭取得到更好的教學成果。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老師可以利用幻燈片播放小女孩點燃火柴的幻象,根據(jù)圖像鼓勵學生合理想象,在圖文結合的過程中,說出火柴點燃的內(nèi)容,并且要求學生找出幻燈片對應的內(nèi)容,在邊讀邊寫的過程中,加深記憶與理解。
(三)加強技能訓練
語文作為一門技能性很強的科目,聽說讀寫都是其基本能力,為了實現(xiàn)教學要求,必須反復實踐,加強練習。例如:在《田忌賽馬》中,如果只是將教學目標定在怎樣賽馬上,不是怎樣反敗為勝,就會是錯誤的教學定位,前者是對內(nèi)容的理解,后者才是抓字眼、品段落要求解決的問題。同時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渠道。
同時,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它也是講究具體性、主觀性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學生感悟作者語言。例如:在《可愛的草塘》中,可以在學生半領會的情形下,引導學生積累關于草塘綠的詞句,長此以往,學生也就不會為寫作范愁了。
【結 語】
閱讀教學作為一門系統(tǒng)、持續(xù)的教學工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講效益、有目的的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在除去短期效益的同時,結合實踐,加強反思,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保障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錢欽勝.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性【J】.小學時代:教師,2012(12)
【2】周學元.淺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發(fā)展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6)
【3】周惠金.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初探【J】.新校園(上旬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