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彬 廖莎
摘要:目的 對肝膽管結石術后黃疸加重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觀察和分析其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75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分為觀察組87例,對照組88例;對照組:對患者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臨床癥狀等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變進行比較(P<0.05);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相比,試驗組的臨床癥狀改變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膽紅素、肝功能改善情況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臨床,對肝膽管結石術后黃疸加重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具有非常好的利膽退黃和保肝、護肝的效果。
關鍵詞:肝膽管結石;術后;黃疸;加重;中西醫(yī)
臨床上,對肝膽管結石患者采用手術方式治療,能夠將患者的結石順利取出,同時解除患者的梗阻現(xiàn)象,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黃疸和肝功能損害等情況。但是,仍然還有一些患者存在肝功能損害和黃疸情況,并且患者的癥狀與手術前相比,其的癥狀更為嚴重。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為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采用西醫(yī)治療,但是,西醫(yī)在治療時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副作用。所以,我院對收治的患者在西醫(yī)基礎上加用中醫(yī)治療,取得明顯成效,以下是詳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所研究的175例肝膽管結石術后黃疸加重患者,均為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颊叩哪挲g在25~69歲,平均為(46.5±2.0)歲;其中男性為115例,女性為60例;結石類型:肝外膽管結石85例,肝內膽管結石90例;術前患者黃疸平均為(20.5±5.0)d,手術時間平均為(3.0±0.7)h;血清總膽紅素(TBil)平均為(142.5±3.0)umol/L;手術方式:膽管空腸吻合手術75例,T管引流手術60例,肝葉切除聯(lián)合T管引流手術28例,肝葉切除聯(lián)合膽管空腸吻合1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分為觀察組87例,對照組88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方式和結石類型以及性別等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采用西醫(yī)治療,對患者進行抗感染和水電解質維持等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護肝和退黃等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原則:保肝退黃排石。配方為:垂盆草30g、茵陳30g、郁金12g、赤芍24g、玉米須20g、柴胡12g、生大黃12g、焦山梔12g、五味子12g、金錢草30g、秦艽12g、海金砂30g(布包)、枳實12g、生甘草12g、白蘚皮12g、神曲12g。加水進行煎熬,取汁液350ml服用,1劑/d,早晚各服用1次,連續(xù)服用14d。
1.3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治療后,患者的黃疸癥狀完全消失,TBil≤17.1umol/L。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黃疸癥狀得到顯著減輕,TBil在17.2~85.5umol/L。有效:治療后,患者的黃疸癥狀減輕,TBil在85.5~109.9umol/L。無效:治療后,患者的黃疸癥狀沒有改善或者病情加重,其TBil≥110.0umol/L。
對患者每天的口苦口干和納差以及乏力等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颊叩陌Y狀采用計分來表示,0~3分。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感覺有癥狀,但不影響工作等;重度:3分,對生活和工作產生影響[1]。同時對患者肝功能和膽紅素進行檢查,主要指標:丙基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KP)、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DBIL)[2]。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收集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采用χ2或t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87):治愈54例,占62.1%;顯效21例,占24.1%;有效10例,占11.5%;無效2例,占2.3%;治療有效率為97.7%。對照組(88):治愈44例,占50.0%;顯效18例,占20.5%;有效6例,占6.8%;無效20例,占22.7%;治療有效率為77.3%。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變化情況(表1)。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膽紅素、肝功能變化(表2)。
3 討論
患者進行肝膽管結石手術后,導致其出現(xiàn)黃疸加重的原因有很多種,目前常見的原因主要為:患者出現(xiàn)嚴重性感染和肝功能不良以及膽管引流不暢、輸血后肝炎、藥物性肝臟損傷等。此外,還有一些患者是因為出現(xiàn)肝膿腫和肝梗死等情況。目前在西醫(yī)學上主要對患者采用抗感染和保肝以及利膽等治療,還沒有非常理想的治療方法[3]。
在中醫(yī)學上,對患者采用赤芍、枳殼、柴胡、生甘草治療,其具有疏肝理氣和柔肝止痛的效果,同時還具有瀉火解毒等功效[4]。茵陳和梔子以及生大黃具有清熱利濕除黃以及清熱、清熱涼血的功能。海金砂、金錢草、郁金則能夠加強清熱退黃等效果。長期服用還具有促進結石排出等效果。垂盆草和五味子則具有護肝、保肝效果。經過此次的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改變進行比較(P<0.05);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相比,試驗組的臨床癥狀改變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膽紅素、肝功能改善情況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總之,臨床,對肝膽管結石術后黃疸加重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具有非常好的利膽退黃和保肝、護肝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兆武,李學明.膽囊切除術后(圍手術期)黃疸的診療與處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02:86. [2]唐喜玲,趙瑩.B超對非結石原因阻塞性黃疸的診斷[J].哈爾濱醫(yī)藥,2011,05:352-353.
[3]樊永江,孫建偉,陳維東.應用ERCP治療膽總管結石引起的阻塞性黃疸的療效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06:177-178.
[4]李勇男,吳碩東,田雨,等.肝吸蟲病合并梗阻性黃疸、膽囊結石1例[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01:81-8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