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少明
摘要:目的 探討肌紅蛋白(Mb)、肌鈣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聯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診斷的幫助。方法 58例AMI確診患者,血清Mb、CTnI的測定用免疫比濁法,CK測定用連續(xù)監(jiān)測法,CK-MB測定用免疫抑制法。結果 ①58例AMI患者,Mb陽性45,陽性率77.6%,CTnI陽性48例,陽性率82.6%,與對照組比較,結果經χ2檢驗P﹤0.01,結果有非常顯著意義;②58例AMI患者血清Mb,CTnI,CK,CK-MB與對照組比較,結果t檢驗,P﹤0.01,結果有非常顯著意義。結論 Mb,CTnI,CK,CK-MB是AMI早期診斷的心肌損傷標志物。
關鍵詞:心肌梗死、肌紅蛋白、肌鈣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接診的心臟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是心臟病中的主要疾病,直接危害著人們的生命。大量醫(yī)療臨床實踐表明,約1/3的患者早期及發(fā)病前數天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有50%患者沒有特異的心電圖改變[1],給臨床早期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帶來困擾。肌紅蛋白(Mb)、肌鈣蛋白(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當前常用來診斷AMI患者心肌損傷的標志物,對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或心電圖未出現典型改變的AMI患者,Mb、CTnI、CK、CK-MB聯合檢測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本文就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確診為AMI的58例患者,對其血清Mb、CTnI、CK、CK-MB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58例AMI患者均依據WHO疾病診斷標準診斷為AMI,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36~83歲,平均年齡61.5歲。50例對照組為本院健康體檢正常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60.8歲。
1.2 方法 Mb、CTnI、CK、CK-MB的測定由 BECKMAN COULTER All6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Mb、CTnI采用免疫比濁法,CK采用連續(xù)檢測法,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所用試劑均為 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提供原裝配套試劑,所有操作嚴格按操作程序和試劑盒使用說明進行。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兩樣本比較采用t檢驗 χ2 檢驗。
2 結果
58例AMI患者血清檢測Mb、CTnI 結果 Mb陽性45例,陽性率77.6%;CTnI陽性48例,陽性率82.6%,與對照組比較,結果經χ2檢驗,P<0.01,見表1。
3 討論
肌紅蛋白(Mb)是主要存在與心肌和骨骼肌胞漿中的一種氧結合血紅蛋白,當骨骼肌運動,機械性損傷,肌營養(yǎng)不良等癥,以及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損傷壞死后,Mb大量釋放血液中。本組實驗資料顯示,AMI患者在發(fā)病近4h測其血液中Mb,發(fā)現增高明顯,較其他心肌標志物出現要早,且有早期診斷AMI的價值,且58例AMI患者中有45例陽性。Mb由于具有升高早、變化幅度大、持續(xù)時間短、在其他標志物還正常時可出現再次異常升高,因此可作為梗死延展及再梗死的有效指標。
肌鈣蛋白(CtnI)是心臟原纖維的調節(jié)蛋白,為心肌特異性蛋白,CTnI是肌鈣蛋白的三個亞單元之一,在我們檢測的58例AMI患者中,CTnI陽性48例,陽性率82.6%。臨床研究表明,CTnI不但可以檢測到CK-MB無法檢測到的微小心臟損傷,而且和CK-MB不同的是肌肉損傷時對CTnI沒有絲毫影響[2]。通過檢測CTnI濃度來反應心肌受損的面積和嚴重程度,觀察病情變化,CTnI I越高,心臟受損面積及程度越大,并采取連續(xù)檢測CTnI對AMI疾病進展及預后提供重要信息依據。所以,CTnI作為心肌損傷的重要依據之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是臨床診斷AMI的首選標準,對臨床早期診斷治療AMI具有重要意義。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中,在胸痛發(fā)作3~60h開始上升,12~24h達峰值,3~4d恢復正常。CK值高于正常值上限對心梗有診斷價值,且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其陽性結果對心梗診斷價值在90%以上,陰性否定作用達85%,也不失為AMI良好診斷指標,但同Mb一樣具有假陽性。假陽性病例多為非心臟病變,肌肉損傷,肌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有3個,CK-MM,CK-BB,CK-MB。其中,CK-MB大量存在于心肌,少量存在于橫紋肌,正常人血清CK-MB活性低,心梗后迅速升高,其升高時間和峰值略早于CK,CK-MB于AMI發(fā)作后2~4h開始升高,10~18h達峰值,1~2d恢復正常。診斷早期心梗特異性達95%,優(yōu)于CK。24h內無CK-MB升高,大致可排除心梗。
傳統的心肌酶的檢測方式及診斷作用正被現有一些心肌標志物與檢測方法所替代。CTnI是診斷AMI的首選標志物,因其具有絕對的心肌特異性,Mb分子量小,較CTnI和CK-MB診斷的靈敏度高,是目前診斷AMI較好的早期標志物。而Mb的測定,主要用于排除AMI的診斷,在AMI確定之后,CK-MB是檢測再梗死的標志物。此時,CTnI仍處上升階段。采用Mb、CTnI、CK、CK-MB聯合檢測AMI,可相互映襯、彌補不足,有利于AMI明確診斷,避免誤診、漏診。對AMI早期治療及減少并發(fā)癥具體非常重要意義,同時又可在基層提高AMI診斷準確率,減少患者的相關費用支出,提高醫(yī)療資源和設備使用率,利于構建更加和諧的醫(y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諸駿仁.重視心肌標志物研究進展和臨床應用 [J].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2000,15(1):4.
[2]韓雪松,等.心肌肌鈣蛋白檢測及臨床診斷標準化進展[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2002,27(3):197-200.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