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寧寧
摘要:根據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各章的閱讀材料,有一定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閱讀材料;教育功能;教學對策
新人教社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到九年級設置的閱讀材料,欄目有“閱讀與思考”、“實驗與探究”、“觀察與猜想”、“信息技術應用”等,融趣味性、科學性、知識性及教育性于一體,是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
一、閱讀材料的類型
新人教社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在每一章都安排有閱讀材料,根據材料的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
(1)正文拓展類。如《用求差法比較大小》、《多邊形的三角剖分》、《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特殊四邊形》、《數據波動的幾種度量》、《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不等關系》、《型式子的因式分解》、《為什么說不是有理數》等。
(2)研究方法類。介紹研究數學的科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例如“信息技術應用”欄目、“實驗與探究”欄目等
(3)數學史類。介紹數學家的貢獻與生平事跡、數學概念的建立、數學知識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背景及過程等。例如《海倫一秦九韶公式》、《一張古老的三角函數表》、《勾股定理的證明》、《一次方程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方程”史話》、《幾何學的起源》、《圓周率兀》、《楊輝三角》等。
二、閱讀材料的教育功能
人教社版初中《數學》的閱讀材料是教材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指人在認識過程中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的內心傾向。都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能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強化學習的內動力。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被認為是一種工具,一直以來就給人以枯燥無味的印象。
2、激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質和繼續(xù)學習的潛能。
素質教育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3、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數學工作者,而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則必須有廣博的知識來支撐。
4、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的能力
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所強調的一個新理念是: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數學閱讀能促進學生數學語言水平的發(fā)展,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地培養(yǎng)。而初中學生往往缺乏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似乎研究數學教材僅僅是老師的事情,自己只要聽懂課,會做題就可以了,數學課本通常僅當范例、習題集用。
5、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討論歸納出數學知識,反對教師“一堂灌”。在閱讀材料“信息技術應用”中,學生懂得了可借助于計算機,應用多媒體技術來繪制表格與圖,借助電腦利用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繪制美麗的圖案,探索圖形的性質等。通過閱讀材料掌握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閱讀材料的教學對策。
通過對閱讀材料的教育功能的認識,筆者認為應該重視課后閱讀材料的教學。
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做法:
(1)將閱讀材料創(chuàng)設成教學情景。
建構主義強調任何知識都有其賴以產生的背景,知識的獲得不是單純的復制和遷移。只有當學習被放置在運用知識的社會和自然情境中時,有意義學習才可能發(fā)生。
(2)將閱讀材料改編成研究性課后作業(yè)
一些閱讀材料的內容是正文內容的有效補充和拓展,且學生跳一跳即能夠得著,筆者將它們稍作改編,成為研究性的課后作業(yè)?。滲透思維方式使學生學會如何去思考,如何將知識前后貫通,舉一反三,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興趣。
閱讀材料較正文而言較有趣味些,在教學中可以花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并開展討論。同時讓學生明了,每一次數的擴展都是由于現(xiàn)實生活與生產中的需要與已有的認知的矛盾。數學是在理論與實踐、失敗與成功中發(fā)展起來的,無理數的發(fā)現(xiàn),說明真理是不可戰(zhàn)勝的。
(4)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
在學習閱讀材料時,學生會有一些問題、想法及心得,我指導他們通過撰寫小論文的方式進行師生間或同學間的交流與討論。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收到的效果出乎筆者預料。同一問題,不同學生的感受與看法不同,通過交流討論,互相彌補,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增強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學生的熱情很高,在撰寫過程中,查閱資料、搜集信息、鉆研新知識、整理舊知識,這有利于基礎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應用,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看法,又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5)將閱讀材料作為人文教育材料。
數學教學不僅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把數學知識融會到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中去,體現(xiàn)數學的文化價值。閱讀材料中有許多內容涉及到數學人物、數學史料,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適當介紹。簡而言之,閱讀材料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教師若能深入領會閱讀材料的編寫意圖,可以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不拘形式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使數學課更有特點。
參考文獻:
[1]胡榮華?《淺談“閱讀材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學科教育?2007第7期。
[2]任歷豐?《初中數學課標中“閱讀材料”的教學研究》,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第7期
[3]施良方?《學習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劉英?《充分利用閱讀材料拓展學生數學學習視界》?教育科研論壇?2008?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