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靖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勤于積累、學會修改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如何才能讓小學生喜歡作文、寫好作文,我簡單談談對小學生作文途徑的一點體會,希望對目前的習作教學有一定參考價值。從《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作文教學的目標定位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1是重情感態(tài)度,把懂得為什么而作,培養(yǎng)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2是重過程,強調觀察、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重視選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3是提倡自主寫作,降低要求,減少束縛,鼓勵自由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具體來講,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低起點,寬要求”到“文通字順”
1、 由于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小學生作文無論語言還是思維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語言和思維。稚嫩、淺顯、天真、單純是小學生作文的特點也是優(yōu)點。由于小學生對作文的特點認識不清,初學作文的學生寫不好,不會寫也是正常的,這時,教師如果對他們的要求過高過嚴,一則事實上達不到,二則學生易產生畏難情緒。對此,教師應當對學生加以精心的保護,在作文教學中,不要對小學生作文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
2、所謂的文通字順就是說,初學階段,一定要讓學生的自由度大一些,這對培養(yǎng)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根據(jù)作文內容的要求,學生能夠寫出文通字順的作文就可以了,如果能寫出有一定意義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難為學生,只要內容健康,學生又覺得有趣、愿意寫就可以讓他們寫,培養(yǎng)興趣是最重要。
二、以教材為載體,滲透習作訓練
1、在不同文本的教學中可以針對文章中使用個別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進行講解,如讓學生自己勾畫出喜歡的句子,一起討論分析句子的修辭手法。在此過程中進行習作方法的滲透,指導學生寫作。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內容的講解靈活生成習作內容,如續(xù)寫課文。這些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2、當學習了有關動物的一組課文后,我會因利勢導地問學生:“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養(yǎng)過什么動物?能把你養(yǎng)動物的感受或者和小動物的故事說給大家聽聽嗎?”學生七嘴八舌,興趣盎然。有的同學說到自己養(yǎng)了三年的小狗突然死去竟然小聲啜泣起來,還有的同學說到對自己放生了養(yǎng)了二年的鴿子時還偷偷地抹眼淚 …… 看到孩子們如此動情,聽的同學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我對學生說:“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和動物的故事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完的,那就用你手中的筆把這些故事詳細地記錄下來吧!”話音剛落,教室里就一片沙沙聲。那次作文學生們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語,但卻真實的述說了他們與小動物的故事,感情真摯,內容豐富,出乎意料的是連一向不愛習作的幾位男同學的作文都基本表達通順了,也真切地把他們與小動物之間的感情流露出來了。
三、指導學生廣泛閱讀,勤于積累
1教師要別出心裁地設立“詞句百寶箱”。積累的貧乏,會讓學生思維枯竭,語言枯燥,為了幫助他們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可以讓學生把平時閱讀中看到的一些喜歡的詞句“存儲”起來,精詞妙語,名言佳句,都摘抄下來,并寫出自己的感受。平時讓他們經常聚在一起交流、誦讀,這樣更好地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學生也能在作文時活學活用,使作文錦上添花。
2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累習慣,開設豐富多彩的閱讀課堂并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以此來奠定學生習作的語言基礎。因此要教學生不斷的擴大閱讀范圍,大量閱讀各種書籍,并且指導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課外閱讀,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增長知識,從中借鑒選擇材料、謀篇布局的方法,以夯實表達功底,解決“有物不會言”的問題。只有廣泛閱讀書籍,從中汲取營養(yǎng),學生寫起作文來也能得心應手,從容自如。
四、體驗生活,激發(fā)寫作熱情
1在家里,讓學生學習整理自己的房間,學洗衣做飯,學拆裝玩具,嘗試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在學校里,組織他們進行演講比賽、歌唱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對他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及時鼓勵,讓他們在做中體會成功的歡樂,在做中總結失敗的教訓并隨之記下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在做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定格“生活小鏡頭”,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如果把他們隨手記錄下來,也許就是日后寫作文時一個很好的素材
2、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有趣有益的活動是他們最愛參與的,因此,要豐富學生的校內外生活,經常舉行一些謎語競猜,球類比賽,登山野炊,春游秋游等活動。活動之后,讓他們自主選材、自主命題,或點面結合描寫一個個鮮活的場面,或寫人記事。寫出玩之樂,玩之趣,玩之感,讓學生的童心童真得到充分張揚。
五、鼓勵學生勇于展示自我
1、學生通過展現(xiàn)自己獲得成就感,對于他們樹立自信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為學生搭建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鼓勵學生勇于表現(xiàn)自己。例如,在班級開展“習作園地”、“習作專欄”,展示精彩習作;
2、給予“小作家”榮譽稱號或是在校園廣播站播出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組織編寫手抄報,推薦學生參加作文競賽等,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鼓勵,為學生搭建廣闊的展示、交流習作的平臺,從而樹立寫作的自信。
六、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1、對于作文原本寫得就不是很好的學生,只要有一點進步就在他作文相應的地方畫上一顆大大的棒棒糖,以表示獎勵;對于內容豐富且有真情實感的作文,老師給他(她)加蓋一枚笑臉印章;對于寫得特別精彩的作文,老師及時給他畫上一個大姆指。
2、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應尊重學生的思想感受、情感認識,從他們的習作中找出閃光點,哪怕是幾個優(yōu)美的詞語或句子,都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評價。習作評價的符號應該是多樣化的:“一張笑臉”,“一顆心”、一張可愛的卡通貼紙、甚至是老師的簽名都可以成為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和鼓勵。
七、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
1、在學習課文時,盡量讓學生口頭表達,與文本、同伴、老師對話,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話說得具體、準確、巧妙。作文課前要組織學生打腹稿,并在小組或全班口述,其他成員要對口述作評點,指出不足,以相互促進。
2、加強小學生的口語訓練,例如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比賽,一分鐘小作文等活動,確實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以便為人際交往和書面作文服務。應開設學生暢所欲言的課堂,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如:開故事會、演講比賽、辯論會等,也可以講電視劇、或自由漫談身邊的逸聞趣事、煩心事、近期的心情,或交流讀的好書 、對某一問題的見解、某種行為的看法等。首先,讓學生“有話說”,而后“學會說”,為“學會寫”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寫作難的問題,就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能主動地投入到寫作中,只要這樣才能正真的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