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東
【摘要】將模糊聚類分析法引入高校獎學金評定中,組建一個模糊數學模型,討論根據學生綜合素質排名進行獎學金的評定問題.實證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實現(xiàn)評定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關鍵詞】獎學金評定;模糊聚類分析;學生考核;排名
引 言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學生獎學金評定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考核普遍采用的是根據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等所占不同的百分比,最后得到一名學生的考核總分,然后評出一等、二等或其他等級.這種方法簡單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被大多數高校普遍采用.
然而,由于對學生考核的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和人為因素的存在,使上述方法存在諸多弊端.文獻[1]將模糊聚類分析方法應用到研究生招生中,增加了招生環(huán)節(jié)中的公平性.文獻[2]將模糊聚類分析方法運用到學生考核中,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素質水平.本文基于模糊聚類分析法,根據聚類結果來確定每名同學的排名結果,從而確定學生所獲獎學金的等級,發(fā)揚了高校獎學金評定過程中的民主性與公正性.
一、模糊聚類分析
1965年,美國控制論專家、數學家 L.A.Zadeh教授發(fā)表了論文《模糊集合》,標志著模糊數學這門學科的誕生.1969 年,E.H.Ruspinid引入了模糊劃分的概念進行模糊聚類分析.隨著模糊數學傳入我國,模糊聚類分析也傳入了我國,并將其理論與方法廣泛應用于我國工業(yè)、農業(yè)、空間技術、自動控制、經濟管理等諸多行業(yè)中.
1.模糊聚類分析概述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聚類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fā)展而不斷深化,人類認識世界就必須區(qū)別不同事物并認識事物間的相似性.按確定的標準對客觀事物進行分類的數學方法成為聚類分析.由于現(xiàn)實的分類伴隨著一定的模糊性,因此,用模糊理論進行聚類分析會更符合實際,即模糊聚類分析.
2.模糊聚類分析的步驟
運用模糊數學模型的結論,按照名次分別給對應的學生相應等級的獎學金,從而使高校學生獎學金的評定工作得到科學合理地完成.
【參考文獻】
[1] 曾文藝, 張顏, 朱雯彥.研究生招生中的模糊聚類分析方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1, 9(4):436-439.
[2] 張秀梅, 王濤. 模糊聚類分析方法在學生成績評價中的應用[J]. 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6(2): 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