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音樂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在孩子開始接受外界事物的同時需要有一顆純凈和激情的心,更需要小學生有一顆探尋未知世界的心,而音樂可以陶冶小學生的心靈,給他們勾畫出一幅美好的圖景,也可以激發(fā)他們探知、追尋的欲望。文章結合筆者教學經驗論述了一些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效果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教學;情趣導入法;興趣培養(yǎng);游戲
一、我的講臺: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我愛我的職業(yè),如果要把它當成謀生手段,那我就要對得起所有人對我的信任。我們不是吃青春飯的職業(yè),不怕時間的拖拽。音樂能夠陶冶性情、啟迪智慧、塑造人格,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小學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與高等學校專業(yè)教育有重要區(qū)別,其主要任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同時,也只有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興趣,才能產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從而很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愉快、積極、輕松、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上好音樂課。
(一)利用情趣導入的方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故事情境的引入
音樂的歌詞中也會闡述一定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音樂中的歌詞的內容編制出一個動人的故事,利用動人的故事引起小學生們的關注,吸引小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們就像聽故事一樣地學習,讓他們覺得音樂學習也是在聽故事,這樣,他們就會很期待每一次的音樂課程,期待每一個不同的音樂故事。
2.游戲的引入
由于小學生們喜歡游戲,所以,教師也可以利用游戲的引入,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比如,在《捉迷藏》或《丟手絹》的音樂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們在上課的前五分鐘之內做捉迷藏或丟手絹的游戲,當學生們的興趣被廣泛的調動起來的時候,就引入音樂的內容,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是在游戲中學習,音樂也是一種游戲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了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利用欣賞表現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1.音樂與影像的組合
小學生的想象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讓他們去想象音樂的情景是具有一定困難的,這會增加小學生們學習的困難,但是如果將音樂與影像進行組合,讓小學生們聽音樂的同時,看著具有故事性的影像內容,這樣,就會讓小學生們產生一種音樂形象化的感覺,從而提高學習音樂的感覺和能力,降低學習的難度,也能通過動感的影像吸引小學生們的注意力。并結合影像讓小學生們感受和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意境。
2.音樂與表演的組合
小學生們具有好動的特點,他們不喜歡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地呆著,他們喜歡讓自己活動起來。教師應該利用小學生們的這個特點,在音樂教學中結合小學生們的表演環(huán)節(jié)。讓小學生們在音樂中進行舞蹈、表演,讓他們一邊唱,一邊進行表演。這樣,就充分滿足了小學生們的好動心理,同時也調動了小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小學生們會在表演中充分地展現自我,在表現中學習音樂。這樣,就是充分利用了小學生們好動的特點,有效地提高了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
(三)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們學習音樂興趣的重要途徑。當學生們對音樂教師有一種尊敬和親切的感覺的時候,他們才會既尊敬老師,又不畏懼老師,與老師正常地、充分地交流,從而促進音樂學習的過程。
1.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
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應該是學生們的引導者,教師主要通過音樂的藝術和魅力吸引學生們學習,通過自己所掌握的音樂知識引導學生們正確地學習。讓小學生們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音樂的主人,從而輕松快樂地學習音樂,而不是緊張畏懼的學習。
2.教師是音樂的欣賞者
教師教導學生們學習音樂,當學生們學會音樂的時候,教師不應該以一種考核的狀態(tài)去聽學生們的音樂表現,教師應該作為一個欣賞者去欣賞學生們的音樂和學生們的表現,讓學生們在充分展現自我的狀態(tài)下完美地表現出音樂的魅力。教師以一個欣賞者的姿態(tài)去欣賞學生們的表演也是對學生們的尊重,學生們受到尊重也會更加珍惜與教師的這種師生關系。
二、讓我們攜起手來,實現中國人的中國夢
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就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愿望,有了夢想就有了生活要達到的目標,生命才有了意義,就有了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方向。如今習主席的中國夢賦予我的夢想新的含義,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夢想,為了實現中國夢,每個個體人就有不同的夢,那就是自己的夢想,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匯聚在一起就是“中國夢”。
作為教師,面對這場世紀盛會更是熱血沸騰。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實踐“中國夢”那就必須務實、求真、進步,豐富自己的學識和創(chuàng)新求實的精神。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yè)功能首先體現在教書,因此要求教師學識必須較為淵博,而且要具有從事文化科學教育事業(yè)所必須的求實創(chuàng)新的良好品格。現今時代是知識信息時代,人力資源的開發(f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教師不再能僅限于知識的傳授和解惑,而要喚醒未知曉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個人都能分享到完全發(fā)揮自己才能的快樂。
教師的職業(yè)勞動就是一種奉獻,基于教育勞動的特點和教師角色功能的特殊性,教師角色形象的示范性,客觀上要求教師比其他的職業(yè)群體、其他行業(yè)、其他社會成員具有更高的道德操守。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把學習十八大的熱忱化作勤奮工作的豪情,并落實到學習教育精神的實踐中來,努力做好工作,創(chuàng)造優(yōu)良成績,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強團結,恪盡職守,認真負責,勤奮工作,扎扎實實把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