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莉
從教二十多年來,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是傳播知識,啟迪智慧,育人樹人的工程師。那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怎樣才能完成這種神圣的教學任務呢?
黑格爾說過:“教育如果不從愛出發(fā),那么從一開始便結(jié)束了。”換言之,教學成功的秘訣之一,那就是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學主客體的交互作用,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關(guān)系融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怎樣才能使學生“親師”呢?
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你的學生,讓學生愛上你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認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崩硐氲娜烁窬哂谐绺叩膬r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滲透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學識水平、知識能力、個性情趣、品德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zhì)熔鑄而成,是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有兩種:一種是權(quán)利性影響,這種影響畢竟帶有強制性,影響效果短暫。另一種是非權(quán)利影響。它主要產(chǎn)生于教師的品格、學識、才能和與學生的感情。其中教師的品格是一個人的道德、情操、修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學生最容易受老師感染的力量也是源于教師的人格魅力。一個教師如果用真誠、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則與學生相處,不偏不袒,公正無私地處理學生中的問題,并用崇高的信仰追求來引導學生,以身示范,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仰慕感,敬愛感,學生就會有意無意地仿效老師,甚至追隨老師。諸多的事實說明,品格的吸引力蘊藏著巨大的力量,無需講多少大道理,你的許多要求都能被學生欣然接受。所謂“名師出高徒”,其大概就在這里吧。
二、用豐富的學識去影響學生
各門學科都有豐富的趣味性,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才能把它挖掘出來,才能把學生從“百草園”引到“三味書屋”,如果教者知識干癟,語言貧乏,教法刻板,面目可憎,怎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呢?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shù),如果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yè),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因此,教師要增強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要密切關(guān)注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變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nèi)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jié)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jié)教育的規(guī)律與教育的藝術(shù),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
三、教師用自己的關(guān)愛去感動學生,讓學生愛上學習
“一切從愛出發(fā),必將獲得愛的回報。”教師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滲透和激勵,既做學生學業(yè)上的嚴師,又做學生生活中的益友。行動上接近學生,心理上貼近學生,教學上就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使學生有心里話愿和你說、感和你說,做好學生的“人生顧問”。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和學生多接觸,找學生聊一聊,和學生一塊兒玩一玩,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并給于及時的指導好幫助。這樣,才能用無聲的行動代替有聲的命令,學生才會信服,才會樂意學你教的那門課程。我想,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真諦吧。
“親其師”和“信其道”是條件關(guān)系。每個教師如果都能從以上幾個方面開展工作,我想,那效果肯定是明顯的,奉勸那些總是報“恨鐵不成鋼”情緒的老師,不妨用這個原理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