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龍
摘要:本文針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這一課題;著重論述了如何在語文古詩文閱讀教學和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有關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生命教育;研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是指語文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內容、要求、注意問題等教育的一種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進而熱愛生命,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自然,保護生命,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與成長。
生命教育實際上是學校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因點化生命、潤澤生命其實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面對當今學校生命教育的缺失,面對一個個年輕生命因種種因素而輕生的報道,面對中學生因一點小事大打出手而無視他人生命的事實,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刻思考與反思,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而語文是一門包含生命教育的學科。因語文處處有生命,事事含生命。語文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搏動。因語文的載體就是生命,那些承載悠久中華文明精粹的詩文,是語文靈性的體現(xiàn),是不朽文明的體現(xiàn),更是飽含生命的體現(xiàn)。不僅文中人物有生命,文中的樹木、小草也同樣有生命,即使是流水頑石也富有生命。語文之所以如此美麗動人,之所以百讀不厭,就是因語文極富生命特質。一座高山、一棵小草,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都是活生生的,跳躍著生命的音符?!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我們看到了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巴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即使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你也能感知到“春色”的勃勃生機,感知到“紅杏”跳動生命的活力等等。
那么,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呢?
一、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
古詩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要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就應充分挖掘這些詩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教育內容。其實,你只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不少古詩文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材料。譬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獨特的視角,推己及人,從肺腑中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慨嘆。在表現(xiàn)詩人廣闊的胸襟懷抱和熾熱的憂國優(yōu)民思想感情的同時,還表現(xiàn)出詩人對生命的珍惜和重視。自己是人,天下寒士也是人。由自己的苦難聯(lián)想到廣大流離失所的人們的苦難,傳達出對生命的關注、對生命的熱愛的心聲。教師應緊密結合詩歌內容的分析及時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生命意識,熱愛生命,懂得古代詩人生活的艱辛、活著的艱難,進而明確生命的不易,珍惜現(xiàn)在學習的優(yōu)越條件,勤奮學習,不辜負老師和家長對你的期望。
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還須努力挖掘詩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意識,進而認識古人的生命意識,樹立自己的生命意識。中國古詩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意識常常是先賢們對個體渺小及人生苦短的慨嘆。如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一生治學、授徒、從政、著述,其生命力可謂得到了有力的張揚,然而,當他面對滔滔的江水時,卻發(fā)出了“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的感嘆。這種對生命流逝的惋惜,引發(fā)出后人對生命短暫的深深思索。后來的詩人及詩文如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閣夜》、蘇軾的《赤壁賦》等無不發(fā)出對人生短暫的慨嘆:人之不過是匆匆來去的過客,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自然物吧了;進而使詩人們上升到了對整個人生生存意義的哲理思考,以自然界的“微變”來觀照人世間的“巨變”;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
二、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
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現(xiàn)代文,在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例子很多。譬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從史鐵生的成長軌跡中明白人生的意義、活著真好。史鐵生在21歲那年,突然雙腿殘廢。這給一個真值青春年華的人來說,無異于從人生的亮點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冰點。這種打擊是用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的。在慘遭人生沉重打擊的面前,他尚能悟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而在另一篇文章里他還悟出“我們要敬重困境,把它看作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是生命對你的錘煉,就像是個九段高手點名要跟你下一盤棋。”,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是珍惜生命、熱愛生命、超越自我、戰(zhàn)勝自我的大智大慧的表現(xiàn)。他能做到,我們有比他優(yōu)越的條件,為什么不能做到?以此來教育學生,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熱愛生命。明確人活著應熱愛自己、熱愛生命,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有價值。
又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那大膽的設想、對光明的渴望、對人生意義的追求;羅素的《我為什么而活》中活著的三大理由等。當我們閱讀這些富有深沉生命意識的文章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告訴學生我們有健康的體魄,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悟生命的美好而熱愛生命呢?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讀書而去做一些有違法規(guī)的事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自己、珍惜他人、珍惜自然、保護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呢?
因此,我們應教育學生懂得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關愛自己、熱愛生命是人的天職;要正視現(xiàn)實,面對逆境,樹立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念。無論你是柔弱的女子,還是強壯的青年,抑或是雙目失明、四肢殘疾的人,面對生命面,我們好好珍惜、好好把握,堅強而有意義地活下去!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應緊密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合時、及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同時,還須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能有效。參考文獻:
[1]蘇春.淺議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中學語文,2011.21.
[2]王春媚.高中語文課堂生命教育弱化現(xiàn)象透視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
[3]郭慶考.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學生之友(初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