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麗津
思想品德是導行課,是一門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課程。豐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提高人們生命的活力,驅動和激勵人們積極進取,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品德課中,需要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參與,只有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才能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達到認知和情感的統(tǒng)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走進生活,融入生活,選取學生熟知并關注的話題,使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生活、體驗生活、激發(fā)感情,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程的價值引導作用。
一、在課前準備中整合生活體驗,醞釀情感
課前準備活動在品德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課前教學設計,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境,指導學生進行課前調查、收集,整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生活體驗,既可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歸納信息的能力,更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做到有感而發(fā),增加學生的認同感、好奇心和關注度,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如在教學“走進健康”一課時,筆者課前布置了這樣的調查任務:針對家庭及周圍長期服藥的人群進行調查,包括病情、病因、服藥情況、病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等。通過課前布置的這個調查任務,讓學生感受健康的生命是最美麗的,為在課堂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熱愛生命的情感奠定了基礎。
二、在課堂設計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情感
學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一節(jié)成功的課必須能夠做到師生情感的交流與共鳴,為此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在課堂導入時,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提問,一個動聽的故事,一段感人的錄像,一個小游戲等,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使學生入境入情,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如在教學“做游戲講規(guī)則”一課時,筆者是利用一個“掰手腕”的游戲導入的:選取2~3名個子比較瘦小的學生上臺與教師比賽,教師故意將手腕抬起或用兩只手輕易獲得勝利以引起學生的不滿。這樣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所設計的游戲情境中來,經過交流討論,引導學生總結出掰手腕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再引導學生如果沒有規(guī)則會如何……以情入境,從而引發(fā)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達到了讓學生了解規(guī)則、遵守規(guī)則的目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機會,表現(xiàn)情感
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是外界條件在人的主觀方面引起的體驗,這種體驗的產生基礎主要是學生的習慣、態(tài)度、觀念、生活方式參與外界作用交互影響的結果。他們的思想在外界的刺激作用下會產生某種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更多的表現(xiàn)情感的機會,幫助學生培育豐富、健康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情感的表露,改變消極的情感。
四、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中予以激發(fā),加深情感
學生的情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產生的,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有激情,把自身的激情傳導給學生,以教師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教師講課時語言要準確生動,音調要抑揚頓挫,感情要真摯,以情激情,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師生共同進入角色,這樣才具有感染力,才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模擬情境,再現(xiàn)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模擬創(chuàng)設學生日常生活場景、社會生活場景,讓學生參與這些場景中的活動,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在模擬中去感知、去體驗,使情感再現(xiàn)。
五、在社會實踐中親身體驗,升華情感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如在講完“防患于未然”一課后,學生成立了消防實踐小隊,他們定期走向社會,向周圍的人宣傳一些防火的知識,增強人們的防火意識;給周圍的人模擬表演當火災發(fā)生時逃生和自救的方法,提高了人們的自救能力。又如:在講完“從種植到收獲”一課后,筆者帶領學生去莊稼地里幫助農民收小麥、收玉米。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提高了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