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海寧
摘 要:學生評教是保障大學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制度。雖然引入我國時間不長,但是憑借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高校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考核方式。然而,學生評教的弊端也隨著教學實踐的進程逐漸暴露。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目前普遍存在的單向?qū)W生評教過程加以修正,建立高校雙向?qū)W生評教模型,并對其有效性和影響因素加以分析,以期對高校教學實踐起一定指導作用。
關鍵詞:雙向?qū)W生評教;有效性;研究
一、單向?qū)W生評教之缺陷
學生評教是學校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及時有效地掌握教師教學情況,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多數(shù)學者認為,大學生直接全程參與教師教學過程,比中學生更具判斷力,因而學生評教是有效可靠的。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單向?qū)W生評教逐漸暴露其弊端,即評教結果受非教學因素影響而產(chǎn)生偏差。其中,學生態(tài)度是非教學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學者研究指出,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消費者,有權對教師的教學作出評價。作為干預手段,學生進行評教既是學生的權利,也符合學校的管理要求。但學生的評教權與教師的教學自由卻存在內(nèi)在矛盾。在一些高校中,學生評教的結果被濫用,成為行政管理人員對高校教師薪酬甚至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jù),決定了很多教師的職業(yè)命運,這就往往導致一些教師故意迎合學生,降低教學難度和教學要求,以便讓學生能給自己高分,這與學生評教促進教師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初衷背道而馳,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喪失了應有的自由和自主性。同時,教師始終處于“被評價”的地位,主體性被強制剝奪,因此單向?qū)W生評教存在非倫理性。教師長期處于這種地位,將導致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沖突心理,進一步導致評教關系的對立化,使學生評教不能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二、雙向?qū)W生評教之模型構建
學生評教應該“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人文關懷,使評價者和被評價者都能實現(xiàn)自我尊重感。學生評教是一項具有復雜作用機制的過程,包括教師和學生雙方主體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目前研究多聚焦于學生單向的評教行為及有效性研究,這無法剔除學生評教態(tài)度等非教學因素引起的評教結果偏差。為此,高??梢試L試使用雙向?qū)W生評教方式。
雙向?qū)W生評教,即在過去單向?qū)W生評價教師的同時,增加教師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尊師程度等方面的評價,以此結果修正單向?qū)W生評教結果。這種評教方式實質(zhì)以學生評教為基礎,不僅使教師得到了充分尊重,而且使學生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弱化了學生不負責任甚至隨意評師行為的不良影響。同時,減少了非教學因素造成的評教結果偏差,使學生評教結果更具客觀性和公正性,更利于提升教育價值,提高教學質(zhì)量。
在雙向?qū)W生評教模型中,學生評教時的顧慮會正向影響主體評教行為,即師生越擔心給對方差評帶來的潛在不良后果,評教行為就越不認真。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師生坦誠參與和交流互動的評教行為下,學生評教能提高教師的工作興趣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人才培養(yǎng)。而雙向?qū)W生評教行為正是在尊重師生的影響下避免師生消極評教的有效方式。因此,雙向?qū)W生評教行為對雙向?qū)W生評教有效性具有正向影響,可以顯著提升教學質(zhì)量。
雙向?qū)W生評教是為了提高教師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評教過程的公平化,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保證教師的參與權。力爭讓每一位教師都了解評價標準、程序和結果,讓所有教師都參與到評教指標體系制訂環(huán)節(jié)。學生評教指標設計是否合理科學,直接影響學生評教結果的可參考性。當前的評價指標體系多是由行政管理人員制訂,教師和學生對評價指標的編制不了解,評價指標難以體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想法。如果讓教師根據(jù)自身情況對評價指標進行修訂,則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保障評價標準的客觀公正性。二是保證教師的知情權。教學管理組織應在適當?shù)臅r機以適當?shù)姆绞綄⒖荚u結果反饋給教師,同時在教師自愿的前提下組織教學小組,提供有利于提高和改進教學的指導性意見,這樣才能使評教更有指導意義。三是建立相應的教師質(zhì)疑和申訴機制。對于學生評教結果的信度問題,可以采取除去學生評教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規(guī)定,也可以采用對評教分數(shù)與均值偏差過大的學生單獨談話方式,以遏制學生由于個人喜好對教師任意評分。
三、雙向?qū)W生評教之意義
雙向?qū)W生評教有助于豐富高校學生評教的理論研究。目前,學生評教制度趨于行政管理者控制模式,過于彰顯管理功能而失去了其真正的教育功能。通過對雙向?qū)W生評教主體重構的研究與分析,有助于重新認識和回歸學生評教應有的教育功能,并為高校學生評教的研究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完善我國高校學生評教理論體系的構建,深化高校學生評教理論研究。其實,學生評教只是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高校應該從上至下對教學引起足夠重視,才能真正促進高素質(zhì)人才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梅萍,賈月.近十年我國高校學生評教有效性問題研究述評[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3(4):29-34.
[2]孟凡.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大學學生評教制度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3]廖明,姜峰,郭燕鋒.大學生對教學質(zhì)量的主觀偏好與學生評教體系的完善[J].中國高等教育,2012(1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