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平
一、影響課堂互動的因素
1.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可能實現(xiàn)。這樣的課堂當中,教師是英語課堂的主宰者,學生是教師灌輸英語知識的容器。教師沒有注意到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是重點保證了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權威,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無法實現(xiàn),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喪失了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糾錯過于頻繁。在筆者調查中,60%以上的學生提出,有時老師會對他們提問,但學生回答的問題稍有錯誤,老師就會迅速指出。這種現(xiàn)象不符合教學法中錯誤容忍的觀點。教育者都知道,在學生學習語言過程中,一定會出現(xiàn)很多語法上的錯誤,教師頻繁對學生糾錯,不但會打斷學生的表達,而且容易使學生進入進退兩難境地,形成心理障礙,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愿意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 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當前考試制度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而不是真正為了掌握英語這種交際工具。受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學生只是做大量的英語習題。而學校的教育教學也是以考試為依據(jù),應試教育還存在一個缺點,就是對于不列入考試內容的課本知識,一般都不再學習。如,高考中不考察學生的口語能力,那么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就不會過多地在口語教學上運用時間,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口語教學被擱置在一旁,高中英語成了“啞巴英語”,應試教育模式也不利于形成課堂互動。
3. 班級人數(shù)超額的影響。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影響了高中英語課堂互動,就是班內學生人數(shù)。當前,高中階段的招生普遍實行擴招,每個班內都有60~70人,有的實驗班甚至達到80人以上。這種班額雖然存在一定的優(yōu)點,如節(jié)省時間、容量大等,但同時具有很多缺點,妨礙了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不利,以致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受到了限制,并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不可能照顧到全班每個學生,不能有效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極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英語失去自信。
二、加強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的策略
1. 倡導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進行英語課堂互動時,首先要求學生要進行自主學習,根據(jù)教材要求,學生要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自主選擇自學材料,對有關課堂英語知識進行充分研究,發(fā)揮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使自己的英語學習不過多地依賴教師,從而進行自主學習,在提高自己英語學習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
2. 積極和正確發(fā)揮教師指導作用。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效開展英語課堂互動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教師的引導,教師可以選擇合適時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自己探索、研究英語知識,將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充分應用到日常實踐當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再有,在教學中,教師要準確主導和控制英語教學課堂,認真總結各種學生反饋信息,可以為以后的課堂互動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3. 營造互動的課堂氛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互動交流的語言環(huán)境,使全體學生進入其中,盡情享受語言環(huán)境帶來的全新體驗,提高英語交流能力,使英語課堂互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互動收到良好效果。
4. 引用課堂小組合作方式。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互動的運用,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學生分組,明確小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與同伴積極展開交流,遇有困難向老師請教,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探索英語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yǎng),發(fā)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總之,在高中英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識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重要性,將學生放到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創(chuàng)造良好互動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融入到學習活動當中,使學生將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