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杰
摘要:賞識就是要感受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欣賞激勵學生,出發(fā)點是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該丟掉那些無意的諷刺、挖苦,多一些有意的賞識、激勵,從而挖掘、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使不同學生都能在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中成長。賞識教育并不意味著對學生不能進行懲戒,在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過程中,任何一種教育思想都不是萬能的,教育并不排斥懲戒,只是小學班主任如何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
關(guān)鍵詞:小學班主任 賞識 懲戒 教育
賞識和懲戒是班主任老師教育學生和處理班務(wù)的兩種方式,班主任老師要從愛心出發(fā),運用好這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賞識教育
1.感受學生,尊重學生
感受、尊重學生是賞識激勵學生的前提。感受學生就應(yīng)該了解學生,熟知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就是人學”。
某老師正在聲情并茂地講課,發(fā)現(xiàn)某“差”生沖著窗外若有所思,他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疾步走過去就是一巴掌,打得學生暈頭轉(zhuǎn)向?!安幌雽W是不是?好,干脆給我滾出去!”說著又是一拳。班主任覺得事出有因,就坐到學生的位子上向窗外一看,是一棵老楊樹,葉子掉光了,沒什么好看的。班主任找學生談心并仔細詢問學生原因,學生說:“我媽媽就是在樹葉掉光的時候去世的,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非常想念媽媽?!边@個案例讓人憤怒,更讓人心痛。
尊重學生就意味著不傷害學生,不隨意批評、指責學生。韓國一位官員微服私訪時看到一位農(nóng)夫駕著兩頭牛耕地,就大聲問農(nóng)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農(nóng)夫一言不發(fā),等耕到地頭時,牛在一邊吃草,農(nóng)夫附在官員耳邊小聲說:“左邊的那頭牛更好?!惫賳T奇怪農(nóng)夫為何如此小心翼翼,農(nóng)夫解釋說:“牛雖是畜類,但心和人一樣,如果大聲評論哪個好哪個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中分辨出我對它們的態(tài)度,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不夠優(yōu)秀的牛心里會很難過?!?/p>
農(nóng)夫尚且知道尊重自己的牛,何況我們這些有知識有教養(yǎng)的班主任;牛尚且有自尊心,何況我們這些有思想有情感的學生!
2.注意交流,循循善誘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特別注意與學生的交流,也就是要注意和學生的談話藝術(shù)。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共同關(guān)心的以及對集體有意義的問題,選擇談話的主題,所談觀點,道理要情真意切,親切感人,有針對性,講真話,實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對個別學生談話要注重每個學生的心理,性格情緒,也就是注重學生的個性;和學生干部的談話要注意傾聽他們的意見,建議,多交流,充分相信他們,但要嚴格要求;和一般學生談話,要注意和藹可親,真摯誠懇,以情動人,循循善誘,鼓勵上進。這樣一來,自己就會成為一個讓學生信任的好老師,并且能夠聽到學生的心里話,掌握學生中的好人好事現(xiàn)象,對于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要抓住苗頭,防患于未然,將一些低落悲觀的情緒及思想及時扼殺在搖籃里。
3.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班主任不僅要愛,更要博愛。
一位挑水工用兩只水桶挑水,其中一只有裂紋漏水,每次挑水到家時只剩半桶水。有一次,有裂縫的木桶對挑水工說:“我真感到羞愧,我只能運半桶水,使你的工作價值得不到完全的體現(xiàn)?!碧羲ふf:“別在意,我們一起出氣走走。”他們來到了每天挑水經(jīng)過的路上,看到路邊有美麗的花朵。挑水工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只有你這一側(cè)有鮮花?那是因為我知道你漏水,就在這一側(cè)撒上些花種,正是你漏出的水澆灌了它們,我才能采到美麗的花裝飾我的房間?!?/p>
有裂縫的木桶多像班里的潛能生,但又有多少這樣的學生能夠遇到像挑水工這樣辨證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班主任呢?
4.賞識激勵,開發(fā)內(nèi)力
現(xiàn)在的孩子,高智商、高敏感、高脆弱,班主任只有賞識學生,懷有“花苞心態(tài)”,才能讓孩子快樂,讓教育變得輕松。
二、懲戒教育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可見,教育并不排斥懲戒。
1.依法執(zhí)教,以理服人
班主任懲戒學生要以尊重為前提,既要合理又要合法。合法就是要尊重學生的隱私權(quán)和家長的監(jiān)護權(quán)。以理服人就是懲戒有方,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合理的懲戒是教育,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會變成體罰。學生上課睡覺,罰站5分鐘,能起到驚醒的作用,如果罰站一節(jié)課就變成體罰
蘇霍姆林斯基說:“體罰不近是對人的肉體暴行,而且是對人的精神的一種摧殘:皮帶不僅使脊背失去知覺,而且,會使情感和心靈麻木不仁?!彼裕瑧徒湟欢ㄒ级笮?,恰到好處。
2.以誠待人,充滿愛心
教育的藝術(shù)是愛的藝術(shù),作為教育手段之一的懲戒,與體罰截然不同。
有一個叫羅曼的男學生,恃強凌弱,屢教不改。一天,他無辜毆打了同學,又故意弄臟女生的裙子,扯走女生的頭帶,老師認為不罰不足以警戒。他先嚴肅地對其講道理,然后和氣地要他伸出右手,緊緊地把手綁在衣袋里。老師說:“今天我們就這樣生活,不使用右手,為了使你不感到孤獨,讓同學們把我的右手也同樣綁起來?!绷_曼看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老師崇高善良的心,流下了眼淚。這位懲戒高手就是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
3.講求藝術(shù),因材施“懲”
懲戒教育不是隨心所欲,要講求方式方法,因人、因事、因情、因境施“懲”。對缺乏耐心的學生罰拚七巧板;對缺乏親情的學生罰寫一封家書;對不愛體育活動的學生罰跑步;對不愛閱讀的學生罰朗讀一篇美文,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罰背誦法律條文。
4.正確引導(dǎo),激發(fā)興趣
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時曾偷偷殺死了校長家的狗,這在西方國家顯然是難以原諒的錯誤。但這位高明的校長對他的懲罰是畫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和骨骼結(jié)構(gòu)圖。正是這包含著理解、寬容和善待心懷的懲戒,使小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長大后成了著名的生物解剖學家。并最終因發(fā)現(xiàn)胰島素能治療糖尿病而走上了諾貝爾領(lǐng)獎臺。一次特殊的懲戒,激發(fā)起一個學生對科學的向往。這才是教育的目的和真諦。
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任何一種教育思想都不是萬能的。賞識教育也好,懲戒教育也罷,都要基于班主任對學生的真心關(guān)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