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摘要: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知識經濟時代,風險管理已成為現(xiàn)代大學管理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各項投入明顯增加,導致高校急需資金發(fā)展與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矛盾加大,財務風險的管理工作也迫在眉睫。因此,對于高校財務風險的管理研究是高校面臨的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
關鍵詞:高等教育;財務風險;風險管理
一 、高校財務風險的含義
高校是非營利性的事業(yè)單位,它的財務風險與廣義的財務風險和狹義的財務風險都不同。高校財務風險通常是指高校在辦學中因為資金流動而遇到的的財務風險,從具體上說,是指高校在籌集、使用、管理資金流動時由于沒有辦法控制的因素,使高校的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高校的辦學及發(fā)展受到財務風險的影響。伴隨著高校的教育不斷改革變化,高校獲得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權利,從財務管理方面來看,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籌集資金和使用資金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權,教育經費的來源由過去依賴財政撥款漸漸轉變?yōu)橐载斦芸?、事業(yè)收費及向銀行貸款為主的多元化渠道。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高校面臨著嚴重的財務風險,高校財務風險也成為許多學者、財務工作人員及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 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高校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既有高校自身因素,又有政府、銀行等外界因素。從高校自身因素來看,風險意識淡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等是高校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從外界因素來看,財政對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也勢必會加劇高校的財務風險。由此可見,高校財務風險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高校的管理層缺乏風險防范意識
高校的財務風險不是突如其來得就發(fā)生,往往是由于高校管理者的風險意識淡薄,對可能出現(xiàn)財務風險的監(jiān)測和出現(xiàn)危機前的各方面表現(xiàn)重視不夠,所以不能及時采取控制措施,等到危機爆發(fā)的時候,就顯得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對。調查結果表明,因為我國的高校長時間處于國家預算約束下,高校沒有自主權,也就不需要考慮財務風險會否在高校中發(fā)生,所以不會考慮到如何管理的問題,這樣就產生了高校領導層和財務管理人員沒有風險防范意識,對學校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從而就不會有效地開展對財務風險的指標監(jiān)測與防范措施。
(二)財政對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財政撥款是高校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高校辦學經費的原本渠道就是各級財政的預算撥款,長期以來,高校的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科研支出以及各項基本建設的投資支出都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它是高校資金來源的穩(wěn)定渠道。但是,政府在教育上的投入不能能與經濟增長速度同步。面對高校擴招的壓力,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已經不能滿足高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但財政撥款依舊是高?;I集經費的最有效、最安全和有保障的來源。
(三)高校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越來越形式化,沒有嚴謹性,這就必然存在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首先部分高校領導雖然管理財務方面的工作,但并不是學習財務管理專業(yè)的科班出身,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財務知識或沒有從事財務工作的相關經驗。這往往造成部分領導對高校內部財務控制的偏差,從而制定出不符合學?,F(xiàn)狀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也使高校資金安全存在隱患。其次,內部財務監(jiān)控不到位。近年來,隨著高校財務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高校在對外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物資采購等領域不斷出現(xiàn)重大問題。諸如非法籌集資金、非法發(fā)放貸款等違規(guī)現(xiàn)象以及貪污、挪用公款等案件的發(fā)生,這都是因為高校內部監(jiān)控無力而產生的。這些職務犯罪案件給學校造成了重大的財務損失,也加劇了高校的財務風險。
三、 高校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高校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給高校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應該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加強高校財務風險的管理研究,確保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安全穩(wěn)定地進行。針對目前高校財務管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應對。
(一)提高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
從高校最高管理者到高校普通的教職工,都應明白財務風險隱藏在高校財務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任何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失誤都可能會給學校帶來財務風險。所以所有高校人員,特別是高校的領導層,必須將風險防范意識貫穿于整個財務工作的始終,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的能力。提高防范財務風險管理的意識,一方面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積極開展風險管理培訓工作;強化高校財務管理人員的基本的財務風險管理知識,使其能依法理財,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增強對高校財務工作的責任感。另一方面,組織高校財務管理層內部的學習交流,通過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以便提高高校財務管理團隊整體風險防范的綜合素質。
(二)完善并拓寬高校經費的籌集渠道
積極組織高校的經費收入是防止高校財務總體狀況失衡重要的、具體的措施。各高校要完善傳統(tǒng)的籌資方式,克服對財政撥款的依賴思想,積極尋找新的籌資渠道。高校原有的籌資渠道主要依賴國家的財政撥款和教育收費,而僅僅依靠財政的撥款和教育收費根本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需求。首先,高校應繼續(xù)強化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主導作用,將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占GDP或者財政支出的比例作為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以保證適度的財政投入規(guī)模。同時,國家可以適當,逐年增加對高校的教育經費的投入,即使在短期內難以彌補高校財政資金短缺的局面,也能適當?shù)販p輕一些高?;I集資金的壓力。最后,高校要打破原有的籌資觀念,對教育籌資體制進行根本上的創(chuàng)新,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吸引社會和個人的閑散資金。一是通過稅收政策及稅收手段鼓勵私人機構向高等學校捐款、投資。二是爭取各種渠道的科研經費,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xiàn)金流。三是通過發(fā)行教育彩票,吸納社會閑散資金發(fā)展教育。在目前我國財政壓力較大且國家財政投入不足的背景下,發(fā)行教育彩票是一條值得嘗試的渠道。這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高校辦學籌資過程中的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完善高校預算管理制度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直接反映了高校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方向。完善預算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兩方面。第一,預算編制方面要做到事權與財權想統(tǒng)一。高校預算應將“教育事業(yè)費”與“教育基建投資”合并,上升為“教育經費類”,由教育主管部門會同財政、計劃部門編制教育經費預算,經同級政府和人代會批準后,由財政部門將教育經費劃撥給教育主管部門,由教育主管部門安排和調度。第二,加強預算執(zhí)行與監(jiān)督力度。提高教育財政預算的計劃性及透明度,將教育預算作為一項重大的預算編制提交人大審議,而不是在整個政府預算報告中填列一兩個指標。教育預算計劃性越強、透明度越高,監(jiān)督也就越有力。三是要完善高校財務活動中的法律懲戒機制。對于違反教育法規(guī)的行為及造成教育資源浪費的種種決策,要嚴格地處理。
參考文獻:
[1]張俊宗.現(xiàn)代大學制度[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趙大宇.權利與責任[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0
[3]夏征農.辭海[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4]徐小洲.自主與制約[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5]楊雄勝.高級財務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王麗琴(1992-),山西省大同人,研究生在讀,審計專業(yè),研究方向:審計的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