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梅
【摘要】音樂欣賞教學是一種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樂教育形式。本文主要探討怎樣上好音樂欣賞課。
【關鍵詞】欣賞課 初中音樂 審美情趣
初中音樂欣賞課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勾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啟迪,提高他們的音樂的審美情趣與能力,使他們在全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音樂欣賞教學是一種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樂教育形式。那么,如何上好音樂欣賞課呢?
一、運用直觀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們的學生在欣賞課中,認識音樂主要靠聽覺、想象來完成。其實,視覺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發(fā)揮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例如:在欣賞七年級下冊歌曲《太湖美》時,因為這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色彩的民歌,我就會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江南著名風景的圖片,與曲調幽雅流暢、委婉曲折、與描繪太湖風光詩情畫意的歌詞相得益彰了。學生就被這強烈的視覺沖擊所吸引。上課時自然格外用心。在欣賞歌曲《保衛(wèi)黃河》時,利用大幅彩色掛圖引導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興趣。另外,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也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福音。多媒體教學的興起,使課堂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音像同步展現夕陽西下,皓月東升,江上微波漣漣,白帆點點。樂隊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樂廳中現場欣賞一樣。學生們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樂所展現的清麗優(yōu)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學習戲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看錄像、聽唱腔、見臉譜和戲裝、知道舞臺美術、用上鑼鼓、學點念白和走步、甚至學一兩個唱段等,通過這些最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戲劇有了感性認識,加深理解。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和體驗,對于理解、評價京劇藝術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二、引導想象提高美感
在音樂欣賞課中,也可以運用想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音樂欣賞。我們知道,想象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一種心理活動,主要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在聽音樂之時,對音樂中的旋律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在音樂欣賞中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想象,那就是不會欣賞,聽完一首曲子也不會有什么收獲,所以沒有想象就談不上什么欣賞。要想增強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要選擇適合中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的作品,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關鍵。描繪性的音樂本質上是情景交融的,例如曲目《牧歌》、《百鳥朝鳳》、《天鵝》等,這些曲子都伴隨著很多的場所,我們要吧想象在那樣的場景中,是多么歡快與輕松,如果我們沒有想象,不用心去體會其中 的情感,那這首音樂曲子對你來說也便沒有了味道。 再例如,情節(jié)性的音樂也很容易地引起聽者的想象,甚至有些這樣的作品在標題中就帶有很強的情節(jié)特點,比如《動物狂歡節(jié)》、《揚鞭催馬運糧忙》等等,都很好的抒發(fā)了作者的高興的心情與曲子當中人物的心情。再比如,抒情性的音樂這一類型也很容易引起聽者的想象。有些作品其實上代表了作者的心情,作者就是把自己的心情創(chuàng)作成音樂,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這樣的曲子就要讓學生憑借音響的感知,大但的展開想象,感受其中的情感,
三、體驗參與樂趣理解音樂共鳴
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是中學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的,由于學生的年齡、閱歷以及知識結構的限制,使得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地專注聽音樂。教師一定要注意動靜結合。如果教師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身體的動作去進一步地感受音樂,或者更形象地說:讓音樂通過動作溶化學生體內,這樣的感受必然更生動、更深刻。如在欣賞《金蛇狂舞》前,教師出示兩個準備好的問題,1、在樂曲中你聽到什么聲音?使你想象到什么場面?2、請你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和表現樂曲的情緒。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聆聽。結果,聽一遍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我聽到了敲鑼打鼓的聲音好象過年過節(jié)一樣熱鬧的場面;在欣賞這首樂曲是還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形象的聯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力。
四、激發(fā)學習動機 促使學生嘗試創(chuàng)新
學習動機是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內趨力。初中學生正直青春年少,富有理想和追求,學習音樂的動機會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想當歌星、有的想當舞蹈家、有的想做音樂大師;有的是自己愛好、有的是父母之命、有的是受明星效應的影響、有的則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褒獎和同學的稱贊……面對學生的如此多層次的音樂學習動機,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輕松活潑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以情激趣,喚起學習動機。音樂課中的基礎知識部分則比較枯燥、晦澀。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營造探究過程中的興趣情景、問題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啟思。在講授欣賞課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選曲時,為了使學生在欣賞中感受速度、力度、音色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我鼓勵學生模仿天鵝的行走、跑步和翩翩起舞的姿態(tài),仿效惡魔詭秘、奸詐和不懷好意的神情,并根據自己的理解詮釋《天鵝湖》的音樂特質以及所包含的豐富意境。在這種邊聽邊唱邊舞的活動中,積極的情感體驗和主動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地沉浸其中,陶醉于心。
科學評價,激發(fā)創(chuàng)新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每一次過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學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聲和“真棒”、“高見”、“見解獨特”等簡短而真誠的表揚,使學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誘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釋放潛能、嘗試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用延遲評價的辦法,給學生一個再認識、再理解、再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忽略“結論”重視“過程”。因為對學生作出過早、過急的評價,都會抑制思維、禁錮想象、扼殺創(chuàng)造。對每一問題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賞,我都給予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發(fā)表見解、提出設想,即使是思維偏差、觀點歧義甚至文不對題、答非所問,也要給予鼓勵、諒解,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寬容的態(tài)度處之,使其獲得探究成功的情感體驗、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總之,音樂欣賞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不能替代的。一位音樂心理學家說得好:“在沉默中聽偉大的音樂作品而不加以評論也有巨大價值的,因為偉大的音樂作品總會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所以,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如何去上好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師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