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麗 閆明 劉建勇
摘要:政府讓最新的信息被廣大民眾吸收,讓民眾最直接的明白政府的政治行為,這成了公眾監(jiān)督政府的重要途徑和行為依據(jù)。因此,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針對政府信息公開及檔案的開放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政務公開 檔案 開放
目前,經(jīng)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瞬息萬變的信息,已成為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信息社會就是信息和知識扮演主角的社會,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資源的政府信息涵蓋全社會信息的80%,它既是公眾了解政府行為的直接途徑,也是公眾監(jiān)督政府行為的重要依據(jù)。因而,政府信息應該公開。于是我國制定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自其實施之日起,與政府文件、政府信息之間保持有天然聯(lián)系的檔案,就使檔案部門成為接受及貫徹上述條例的最早的、最敏感的機構。
政府信息公開,可以從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廣義上來說是就是政府事務的公開;狹義上說就是信息的公開。實行政府信息公開,有利于社會的監(jiān)督,有利于改進政府工作作風,是加快建立“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xié)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行政管理體制的重要舉措。
政府信息公開是現(xiàn)代民主制度下誕生的政府管理制度。從世界范圍來看,政府信息公開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化國家發(fā)展的共同趨勢,雖然各國政治、經(jīng)濟以及歷史文化背景不同,但各國都走過了從保密到公開的發(fā)展歷程。而民主制度概念下也要求信息民主。信息民主包括獲得信息權、使用信息權、參與信息權。檔案的這種與政府文件、政府信息之間的天然聯(lián)系,就使檔案部門成為接受及貫徹政務信息公開最直接的機構。檔案作為政府信息的載體,檔案公開就是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政府信息公開則為檔案公開提供了政策和原則保證。
文件檔案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必然。通過檔案的開放使用,可以使得信息資源達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全面促進檔案工作的全面發(fā)展,能夠使得政府的相關檔案信息能夠有效的被管理。通過檔案的開放使用,也有利于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一句話,檔案信息開放使用對于我國的政府信息公開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自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后,政府信息公開形成一種社會氛圍,在其理念和原則的指導下,促使檔案公開工作產(chǎn)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著以下的一些問題。
第一,法律法規(guī)不夠完善,主要包含以下的三點。
一,立法目的不明確?!墩畔⒐_條例》中提到的立法目的是為了突出政府如何行政,而并沒有真正確保了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二,公開范圍不明確?!墩畔⒐_條例》和檔案法在公開范圍上和某些條文相抵觸?!稒n案法》規(guī)定檔案形成三十年后才向公眾開放。我們都知道,政府信息大多數(shù)最后都會進入檔案館。由此,我們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在未進入檔案館之前尚可以對外開放,但是已經(jīng)被認定為檔案,反而有三十年的限制了。
三,相關法律的缺失。我們雖然有相對完整的檔案法律法規(guī)體系,但是,這些與完整的檔案開放法律體系還有距離。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就檔案開放就有一系列法案,而我國沒有形成體系。
第二,相關制度不足。除了法律法規(guī)之外,要想保證檔案開放更好的實施,就必須有一些列相關的制度來保證檔案開放被正確的實現(xiàn)。在我國,受傳統(tǒng)管理體制的限制,當前的工作制度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完善才更加能夠指導檔案開放工作。
第三,檔案館定位不夠明確。一方面,檔案館在《檔案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定位不相同;另一方面,檔案館受傳統(tǒng)檔案意識的影響,與檔案用戶的距離感較大。
第四,公眾檔案利用意識淡漠。一直以來,我國民眾對于檔案利用的重要性沒有概念,也無法意識到檔案可以幫助自己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另外,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人民的民主觀念較弱,對自身的知情權等權益沒有正確認識。所以,公眾對于檔案利用的意識十分淡漠。
第五,信息資源陳舊匱乏。政務公開背景下的信息公開,首先需要政府將資料信息移交到檔案館,然后才能夠去做到檔案公開利用。但是,由于我們前面提到的原因,檔案在沒有進去檔案館之前能夠自由運用,所以,有關部門出于利益考慮,不愿向檔案館移交政府信息,處于一種完全不配合的狀態(tài),從而導致檔案失去了其應有的來源,檔案館內的資料得不到新鮮的資源。
第六,技術服務能力低下。在我國許多的檔案工作人員受教育背景中均無檔案學,甚至管理學相關背景。于是,整個服務過程就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外行性服務,自然就沒有任何的質量可言。
第七,公眾權益保障制度的缺失。檔案相關立法中對于如何保護公眾權益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少,就造成了公眾權益在檔案開放的過程中難以得到保障。比如,公眾的合法請求被相關機構拒絕,拒絕的原因可能是其內部機構的問題,或者是內部制度的問題等,但因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jù),行政主體或相關機構就沒有了接受監(jiān)督的義務,也不存在被訴訟的風險。
就檔案開放來說,我國的開放狀況目前尚有很大的空間。一些歐美的檔案開放利用率達60%以上,但在我國只有27.9%。政府信息公開已經(jīng)為檔案開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只要我們能夠針對上面提到的問題作出積極的應對措施,我國的檔案利用一定能夠做的更好。
參考文獻:
[1]饒圓.李財富政務公開背景下的檔案利用微探[J].檔案學通訊,2007(1).
[2]李揚新.檔案開放責任機制建立的政策設計[J].檔案.
[3]何振,盧加明.政府信息公開環(huán)境下檔案開放問題探討[J].檔案學通訊,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