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缺乏閱讀的語文學習如同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并采取多種措施,以提高出中國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在新課程標準的正確指引下,探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最終使初中生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大基礎方面,四者相互協(xié)調,缺一不可。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生面臨著中招升學考試壓力,教師、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成績與名次之上,造成學生很難有時間進行自主閱讀。閱讀成為語文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這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
一、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閱讀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注意力
閱讀按照空間來分,主要包括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要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必須主動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閱讀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注意力。這是因為,在我們現行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成績與名次之上,閱讀變得可有可無,受到忽視,這種學習環(huán)境很難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參與熱情。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通過語言與動作吸引學生走進文本;也可以通過展示相關圖片與視頻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熱情;還可以講述相關故事,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求知若渴等等。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之《背影》時,為使學生認真閱讀、細心感悟父愛以達到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播放《父親》、《父親對我說》等歌曲,創(chuàng)設出感人至深、溫馨和諧的氛圍,這時學生面對《背影》這篇文章時會注入更多的感情,提高了閱讀質量。再比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之《蘇州園林》時,教師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蘇州園林的優(yōu)美圖片,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迅速走進閱讀文本中。
二、將閱讀內化于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健康的閱讀習慣
教師要真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健康的閱讀習慣勢在必行。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處于薄弱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學生很少花時間進行閱讀,另一方面學生未能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不斷積累與鍛煉。例如,一些學生在閱讀經典文本時不做筆記,這造成閱讀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數量雖多,質量欠缺。教師可以針對這一問題,告訴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方法,并講述名人讀書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將讀書與做筆記相結合。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唯書”傾向,對書中的所有內容不加批判、全盤接受,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當提醒學生學會思考,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鼓勵學生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起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將會更加駕輕就熟,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得到保障。
三、開展多元化閱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閱讀的熱情
語文閱讀內容豐富,涵蓋古今文學經典,貫穿中外文學常識,因此這就決定了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教師要積極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開拓第二課堂,使學生更加充分地參與閱讀活動,使語文閱讀成為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進而內化為一種生活方式。為此,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語文閱讀的魅力。教師可以組織話劇參演活動,如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范進中舉》時,為使學生在閱讀中自主探究文章內涵,提高自主閱讀質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編排同名話劇。這樣,學生在編排劇本、參演話劇的過程中,能夠對教材做深入剖析,從而把握文章內涵,提高閱讀質量。教師還可以組織“閱讀周”活動,在閱讀周中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文本,并做出美文摘抄,寫出閱讀報告與閱讀感想,并主動同教師與同伴分享,這種活動使閱讀與寫作、口語交際相互聯(lián)系,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除此之外,分角色朗讀課文、演講活動等都是十分有效的閱讀活動。閱讀實踐活動具備開放性、豐富性與自主性等特征,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愛上閱讀,提高閱讀效果。
四、小組交流與教師引導相結合,鍛煉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同時還需要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同伴的相互交流。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采用生生互動教學模式。這是由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以及新課標要求所決定的。第一,初中生更加關注同伴關系,小組合作便于初中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另外,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小組合作與生生互動正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組合作有助于學生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對文本的見解與看法。在個人閱讀過程中,學生由于知識儲備不同,生活經驗各異,對同一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別,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小組合作使不同觀點得到碰撞,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小組合作是必要的,同時有效的閱讀教學也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在引導中,教師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學習狀況,進行因材施教,給予不同的指導。面對閱讀量大、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面對閱讀量少、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由淺入深,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質量。
結語: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關系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系著我國人才的培養(yǎng)問題,其意義重大。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加大改革力度,重視閱讀教學,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面對我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相對薄弱的局面,教師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首先,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閱讀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注意力;第二,將閱讀內化于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健康的閱讀習慣;第三,開展多元化閱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閱讀的熱情;最后,小組交流與教師引導相結合,鍛煉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史振泉;韓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11)
[2]曹小寧.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英語.2014(08)
[3]李世偉.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