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平
筆者參加過幾次高考質檢工作,還親自參與了高考評分細則的制定和高考閱卷的質檢工作,調閱了大量考生的試卷,對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問題有深切的感觸與感悟,對師生在復習中怎樣提升備考效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思考。現(xiàn)我將個人的認識和體會與同行交流,希望對老師、同學們?nèi)绾斡行Ц呖?、高效迎考有所啟發(fā)與幫助。
一、吸取慘痛教訓,避免陷入誤區(qū)
從大量高考試卷中可以發(fā)現(xiàn)常有考生在答題中因為陷入誤區(qū)而導致失分的現(xiàn)象,慘痛的教訓值得認真吸取,避免重蹈覆轍。
1.學生答題邏輯性、層次性及字跡的清楚度、卷面的整潔度將直接影響試題的得分。高考評卷工作從6月9日開始,至6月19日結束,其中9~11日為制定評分細則、組織教師試評階段,12~18日為正式評卷時期。參與文科綜合政治學科評卷110人左右,在短短的一周時間要評完近18多萬份試卷,每份試卷至少兩評,有的還要三評,學生答題邏輯性、層次性及字跡的清楚度、卷面的整潔度將直接影響試題的得分。
2.不能準確把握設問指向和科學提取有效信息是考生審題角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如:39(2)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說明“爭論有利于認識的發(fā)展”。有的同學用辯證法,有的用歷史唯物主義等知識,沒有搞清楚設問的角度和方向,導致失分。
3.答題中不能科學調動和建構知識、缺乏回答不同類型試題的方法、沒有做到理論與實際的有機聯(lián)系、思維缺乏開放性和深刻性是影響得分的主要原因。39(1)考察的是一道“外來文化本土化”的問題,這種問題回答的核心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取其精華”恰恰是核心所在,因而正面回答更易得分,但很多考生答得不到位。
二、查找失分原因,尋求解決對策
通過高考質檢可以看到學生在答題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學科知識儲備不足,基礎不牢。如39(1)你是贊成還是反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錄西文字母?請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闡述理由。本題學生回答贊同的,對于“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這一知識點很少能回答。
2.名詞術語使用不當,表述不準。專業(yè)術語是學科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每個學科都有每個學科的專業(yè)術語,要求我們準確運用。通過質檢可看到,學生這方面能力較為欠缺。例如:39(2)答案應該為“認識具有無限性、反復性、上升性”,但有的同學表述為“真理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還有的同學表述為“認識具有客觀性”。
3.設問用意解讀不明,思路不清。設問沒有弄明白就急著答題是一些考生的通病。例如39(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爭論的一方,在爭論中應該怎樣堅持這一原則”?很多考生回答思路混亂,直接回答“反對”、“支持”,還有同學不知道這是哲學題,答了很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內(nèi)容。還有很多考生回答的不是“怎樣做”,而是哲學原理部分的內(nèi)容。例如“真理具有客觀性、條件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等內(nèi)容,沒有搞清楚設問的角度和方向,導致失分。
4.綜合運用能力不強,分數(shù)不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考生表現(xiàn)得很不平衡。38題應該說整體難度不大,是學科內(nèi)一種綜合式問答,綜合能力強的考生能夠有很好的解讀。39(2)表現(xiàn)得最明顯。運用認識論知識,說明“爭論有利于認識的發(fā)展”。對于“爭論”這一信息的解讀,很多同學沒有,“由于不同主體對同一對象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由此產(chǎn)生爭論是正?,F(xiàn)象”這一知識點被多數(shù)同學忽略了。
5.答題習慣不好,規(guī)范性差。在平時教學中,盡管各校教師注意總結審題和答題方法,但缺乏對考生進行系統(tǒng)和規(guī)范的訓練,使得這些方法難以內(nèi)化為考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此外,一些考生應試心理素質不過硬,存在考試焦慮、情緒浮躁等不良情緒狀態(tài),面對試題的背景材料,不能仔細閱讀,漏掉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還有一些考生存在經(jīng)驗主義錯誤,看到似曾相識的試題情境憑感覺和經(jīng)驗作答,不能認真細致地解讀和提取信息、理解設問指向,導致答案有誤。
三、提出備考建議,明確努力方向
通過以上對2013年高考政治學生試卷的分析,在今后復習備考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處理好四個關系。
1.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近年高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知識考查方面,重視基礎,考查能力”,高考政治在設置題目時注重能力立意,而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托于扎實的學科知識,另一方面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訓練。因此,在復習備考過程中,需要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在有針對性的訓練中學會運用知識的方法、解答問題的思路、思考問題的線索,逐步培養(yǎng)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
2.處理好熱點與考點的關系。近年高考試卷特點之一是“在材料選取方面,關注熱點,考查能力”,2013年政治試卷中時事政治占了46%的分值,2012年占68%的分值,基于政治學科具有時代性、實踐性很強的特點。教師要重視熱點,用活熱點,做好考點與熱點的有效對接,找到考點與熱點的結合點,以此確定高考重點,做到以熱點引考點,以考點析熱點,做到考點、熱點、重點“三位一體”,做好“拉近”和“滲透”工作。
3.處理好思路與套路的關系。政治主觀題基本思維模式有三種,即“是什么類”、“為什么類”和“怎么辦類”,復習備考中教師既要重視答題思路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審題、規(guī)范答題,更要重視答題套路的掌握。這里的套路類似于網(wǎng)絡提供的“模板”。掌握了套路就掌握了答案的建構規(guī)律,學生解答時,能夠根據(jù)題意,按一定的思路、程序思考和組織答案,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怎么論證、扣題。只有這樣,學生的思路才更為清晰,答案才更有條理,高考時才能見題不慌、解題不躁、答題不亂。
4.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主干知識是“點”,一般知識是“面”,復習備考要以“面”為基,以“點”帶“面”,“點”上落實,“面”上覆蓋。教師幫助并教會學生建構“知識庫”,并能做到想一點、連一線、帶一面,取得一線串珠的效果,達到綱舉目張的目的。為此,在平時教學中要讓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做到點要講清、明理會用,線要連好、條條清晰,面要織全、精梳細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