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微
摘 要: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沒有定式、積極性高,教師可以通過為孩子們設計動作來識記字詞,還可以帶領孩子們透過這些動作理解句子乃至文章主旨,做到真正走進文本。同時,巧妙設計的動作演示能增強孩子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取知識,還原課文中的童真童趣,讓課堂煥發(fā)出活力。
關鍵詞:動作演示;有效性;寫作內容
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除了課文篇數(shù)有所減少,其內容的選取更注重貼近每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眾所周知,動作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xiàn)。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通過做動作來進行直觀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愉快地獲取知識。
一、適時演示動作,使拼音教學事半功倍
1.教師示范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
拼音學習,對初入學的孩子是枯燥乏味、困難的,四聲調的正確掌握是一大難點。為了讓學生牢固掌握四聲調便于今后的學習,我在教學中,讓學生伸出右手食指跟著我一邊做手勢一邊讀,形象地感知拼音中四聲調的發(fā)音特點:一聲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爬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像下山坡。老師的示范手勢大大降低了學習四聲調的難度,學生也樂在其中,每當開火車讀時也興致盎然。為了加強學習,我還設計了全身動作演示:一聲人站直,表示發(fā)音高又平;二聲由蹲到站,表示發(fā)音由低到高;三聲由站到蹲再到站,表示發(fā)音先降再升;四聲由站到蹲,表示發(fā)音由高到低。學生對這一全身性的動作演示特別喜歡,更有孩子能幫助其他孩子糾錯正音。
2.小老師示范帶領學生準確把握要領
除了教師做示范演示,讓學生扮演小老師做示范,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知識點的關鍵。我在教學“ü見j q x脫帽行個禮”時,即“jü”應寫成“ju”,借著課本上口訣及所配圖片,讓信得過的學生做示范動作,讓大家熟記這一口訣。小孩子做的動作會比老師夸張且可愛——只見她一手比劃著這四個拼音,用手做著眼睛樣,一手作帽子狀摘了它并做個彎腰行禮的姿勢,同齡的孩子見了都忙不迭地跟著做。相信這能加深對孩子的記憶,更不會忘記這個印象深刻的規(guī)律。
二、適當演示動作,使字詞釋義化難為易
低年級教材中出現(xiàn)的字詞理解還不是最難,但有些字詞查字典解釋對小學生來說還是不能理解。此時,如能適當?shù)剡\用一些巧妙設計的動作來演示,便可化難為易。
1.利用會意性動作釋義
低年級課文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可會意的動詞。如:我在教二年級的一篇《野兔》時,出現(xiàn)了“……老鷹向野兔俯沖下來……”一句,句中的“俯沖”我演示了動作給大家看,學生看了一目了然,對“俯”和“仰”這對反義詞的記憶也是印象深刻。
2.利用指示性動作釋義
有些字詞單從字面上看已復雜不易記憶,即便查字典照著字典中解釋來記更是費力,此時教師若能就地取材,利用圖片也好,畫簡筆畫也好,用教棒指明,學生會豁然開朗。就如我在教一年級的《魚和潛水艇》一課時,有個“鏢”字,一經(jīng)圖片指出,學生便明白什么是鏢。
3.利用差異性動作釋義
語文中有不少字形近,教師如能編一編口訣并演示一下動作,學生會記得更牢。比如“拔”和“撥”,在幫助學生辨析時,我一邊對學生說你看拔是把頭上的頭發(fā)都拔掉了,所以右邊的發(fā)少了一撇,一邊用右手做著拔頭發(fā)的動作。而“撥”我卻是用右手像魚尾巴一樣在低空左右搖擺,告訴學生這上面一撇就相當于魚撥水的尾巴,一定不能少,這一顯著動作的演示在課后練習中顯得頗有成效。
三、適情境演示動作,使句義文旨浮出水面
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也不乏有一些需要學生深入思考、挖掘的美文。單一的反復朗讀確實能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師只加以一些動作演示,會使句子的意思和文章的主旨更明朗地凸顯出來。
1.簡易動作輔助提煉文旨
一、二年級的課文選材很貼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往往句子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一讀便明了,如《花木蘭》一課,“花木蘭告別了親人,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來到前線。在多年的征戰(zhàn)中,她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边@一好段學習時,涉及“告別、披、跨、渡、過、來到”這些動詞。在引讀時,我便加上了動作,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每個動詞的不同,并明白其搭配短語的不可替換。
2.情境表演輔助理解文意
二年級有一篇很勵志的課文《歌聲》,當飾演馬金納的學生表演出從有氣無力到全身抖擻時,全班向他投去了贊賞的眼光;當飾演小姑娘的學生“一次又一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后,其他同學跟著課文內容拼命地在原位上做著奮力向前游的動作,此時此刻的教室里洋溢著大家對課文內容的透徹理解。
四、適量演示動作,使寫作內容形成雛形
針對一、二年級學生,寫話要求中提到:“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痹诮虒W中,教師如能有針對性、適量地加以輔助動作的演示,則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吸引眼球的情境,獲取鮮明的感情表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就如《享受森林》這一課,由于有不少學生家里都種植盆栽,文中一系列動作描寫與學生平時看到家長護理植物的動作很類似,比較貼近生活。孩子們在同一類寫話練習時就比較容易了。
總之,動作演示是最直觀、最形象的教學手段之一,也是使用最便捷的教學手段。必然會促使學校教學過程發(fā)生變化,巧妙地設計動作,并恰到好處地演示動作一定能激發(fā)低年級學生,提高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使教學過程愉悅而輕松,讓課堂活力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高錦紅.動作演示為一年級語文課堂注入活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3(1).
[2]黃桂新.語文課堂中肢體動作的輔助演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3(2).
(作者單位 上海市嘉定區(qū)蘇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