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生
摘要:觀課和議課是最常見的課堂教學研究形式。本文從觀課不同的視角論述了觀課的主要步驟和做法。此外,本文還提出議課是觀課的目的所在,議課要從問題研究的角度出發(fā),力求議出效益。
關鍵詞:觀課;議課;問題;效益
中圖分類號:G63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1-0123
隨著校本教研的深入,“同伴互助”式的教研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課堂觀察,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fā)展的專業(yè)活動(沈毅,崔允漷,2008)。課堂觀察的意義首先在于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關注學生在課堂內是怎樣學習的以及學習的有效性等。課堂觀察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課堂觀察對教師的專業(yè)要求以及課堂觀察所提供的研討平臺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很好的途徑(仝亞軍,徐香云,2010)。
一、課堂觀課的基本步驟
觀課總是在一定的目標驅動下而發(fā)生的產物。觀課主題分為一般性觀課和特殊觀課主題。一般觀課主題是指“全景式”或“全方位”地觀察整個教學過程。特殊觀課主題是指集中觀察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某項教學技能(王斌華,2005)?!叭笆健闭n堂觀察是對傳統(tǒng)聽課方式的繼承和發(fā)展,盡管傳統(tǒng)的聽課方式存在諸多問題,但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有其可取之處(屈小武,2009)?!叭笆健庇^課是我們對課堂進行研討和評價的常用方式;特殊觀課主要適用于初入教門的年輕教師。年輕教師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可能會對教學某一側面感興趣或存在疑惑,他們想通過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
1. 課前會議
課前會議上,觀課教師要跟上課教師進行必要的交流,把自己觀課的目的以及觀課的重點進行說明。如果是研究課,課前會議上也可請上課教師說課。任課教師主要說明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的設計思想、教學難點和教學目標等,使觀察者對本節(jié)課有比較詳細的了解,為實施課題觀察提供幫助;介紹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使觀察者對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流程有大致了解;從課堂氣氛、學習習慣和思維特征等方面介紹本班情況,并且提出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及困惑,以便觀察者在觀察時更具針對性。這之后,觀察者可從自己觀察點出發(fā),針對任課教師的說課進行提問。
2. 課堂觀察
盡管對不同年齡段學生、不同課型的教學有不同特點,對課的結構也有不同的劃分,但課堂結構應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規(guī)律性。根據(jù)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把它初步分成:
導入呈現(xiàn)、學習鞏固和拓展運用。在此基礎上,我們構建了英語有效教學的整體性觀察框架(見表1,屈小武,2009)。
表1 基于英語學科的課堂觀察框架
時間 ? ? ? ? ? ? ? ? ? ? ? ? ?講課人
評課人 ? ? ? ? ? ? ? ? ? ? ? 課題
如果觀察者觀課的目標是課堂的細節(jié)或環(huán)節(jié),也可按照事先制定的觀課量表進行操作,如對課堂提問的統(tǒng)計,見表2(仝亞軍,徐香云,2010)。
表2 課堂提問觀察記錄表
時間 ? ? ? ? ? ? ? ? ? ? ? ? 講課人
評課人 ? ? ? ? ? ? ? ? ? ? ? ? ?課題
如果是集體性觀課,我們還可以給不同小組分配不同的觀課任務,從不同側面對課堂教學進行“解剖”。如小組1可以觀察學生參與活動的有效性;小組2觀察活動本身的有效性;小組3觀察教師語言的有效性;小組4觀察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有效性;小組5觀察課堂達標的有效性,如我們可以選擇從學生參與學習的角度用下列評價表進行評判。
表3 學生學習的維度
時間 ? ? ? ? ? ? ? ? ? ? ? ? 講課人
評課人 ? ? ? ? ? ? ? ? ? ? ?課題
3. 聽課后
聽課后,教師應對課堂情況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與授課教師和其他聽課教師進行交流和反思。教師應從四個方面著手進行整理和分析(陳儉賢,2010):
(1)整理好聽課記錄。聽課后教師應對課堂實況多做幾次回憶,反復琢磨和推敲,然后及時整理聽課記錄。要按先后順序提綱挈領地整理聽課內容、時間分配情況;整理教法、學法的選擇與應用,如情景的創(chuàng)設、過渡的語言、引導的技巧、激勵的方法、組織活動的方式;整理教師挖掘與利用課堂生成資源的情況;整理學生重點發(fā)言;整理教師處理偶發(fā)事件的情況;整理練習狀況、練習形式等。
(2)做好課后分析。聽過一節(jié)課后應進行綜合分析,找出這堂課的特點和閃光點,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明確對自己啟迪的幾個方面,并針對這堂課的實際情況,準備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便課后交流和切磋,達到互助互學的目的。
(3)與授課教師和其他教師交流。觀課的目的是探討教學的實際問題,其宗旨是問題的解決,所以聽課者與授課教師和其他教師的交流顯得十分必要。在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圍中不僅增加了學術研討的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情感的溝通。
(4)自己進行總結反思。交流之后,聽課教師還要自己進行必要的反思,可以把自己的課與授課教師進行適當?shù)谋容^,也可進行理論的探源。通過寫反思日記,教育敘事等方式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廣度和緯度。
二、如何議課
在議課環(huán)節(jié),我們一般可以要求授課教師先進行簡要的說課,重點關注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以及課堂實效。在接下來的議課環(huán)節(jié)中,議課教師可以從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師素質和教學效果等常規(guī)方面進行整體評價。從積極的意義上來說,議課教師更應從“問題”的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度剖析,這也是授課教師最愿意聽到的“肺腑之言”。為了達到此目的,議課教師可以繼續(xù)利用評價量表進行實事求是的評述。如下表從課堂生態(tài)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
表4 課堂文化的維度
時間 ? ? ? ? ? ? ? ? ? ? ? ? 講課人
評課人 ? ? ? ? ? ? ? ? ? ? ?課題
觀課與議課是一線教師最為歡迎的教研方式之一,本文重點闡述了觀課和議課的一般程序和不同視角。觀課和議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無論是觀課還是議課都要基于“問題”,基于“研究”,才能使授課和議課教師取得“雙贏”。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 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