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躍安
(安化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安化 413500)
?
胃炎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臨床分析
童躍安
(安化縣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安化 413500)
目的:分析探討采用胃炎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0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shù)字抽簽法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患者行中藥胃炎湯治療,對照組患者行西藥三聯(lián)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研究組患者病癥緩解總有效率為85.0%,對照組為72.5%,研究組患者病癥緩解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胃鏡病癥與病理治療總有效率為72.5%,對照組對應的總有效率為75.0%,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6個月、1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過程中并未發(fā)生嚴重的不良反應。結(jié)論: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行胃炎湯中藥治療具有更為顯著的臨床療效,可以切實緩解患者臨床病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胃炎湯;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
隨著幽門螺旋桿菌耐藥性的升高,抗生素藥物治療效果逐漸降低。近年來,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眾多學者嘗試將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應用于淺表性胃炎臨床治療,并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1]。本文選取我院近年來收治的80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探討了胃炎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臨床病癥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幽門螺旋桿菌若干臨床方面共識意見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2],脾胃濕熱型病癥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guān)標準。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為20~75歲,平均年齡為(45.6±4.0)歲,病程為2個月至11年,平均病程為(4.5±0.6)年;對照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為19~76歲,平均年齡為(46.5±0.8)歲,病程為3個月至12年,平均病程為(5.0±0.8)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研究組患者以胃炎湯中藥治療,處方包括蒲公英30g、黃連6g、白花蛇舌草30g、黃芩10g、丹參20g、白術(shù)15g、黃芪15g、半夏10g、茯苓15g、陳皮10g、海螵鞘30g、煅瓦楞子30g、地鱉蟲12g、莪術(shù)15g、干姜8g,中藥由我院藥房提供,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共用藥20天。對照組患者采用標準劑量質(zhì)子泵抑制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奧美拉唑膠囊20mg/次,克拉霉素500mg/次,阿莫西林1 000mg/次,每日用藥2次,持續(xù)用藥7天。
1.3 觀察指標
藥物治療期間著重觀察患者胃脘痛、噯氣、泛酸、嘔吐、口干、口苦、乏力、便秘、納差、舌苔黃膩病癥,每周進行一次病癥積分統(tǒng)計。參照病癥嚴重程度分為0~III級,各癥狀占百分比及癥狀分級計分乘積為癥狀總分。治療前、停藥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胃鏡與病理組織學檢查,并行C-UBT呼氣試驗檢查統(tǒng)計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肝腎功能指標檢查,觀察藥物副作用。
1.4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療效評價[3]。治愈:各種臨床病癥完全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及以上;顯效:患者臨床病癥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及以上;有效:各種臨床病癥明顯減輕,癥候積分減少超過30%;無效:病癥與體征無明顯變化,積分減少低于30%。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胃鏡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結(jié)果[4]:治愈:胃鏡檢查可見黏膜慢性炎癥轉(zhuǎn)為輕度,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腸上皮組織異型增生等病癥消失;顯效:胃鏡檢查可見黏膜炎癥明顯好轉(zhuǎn),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各種病癥減輕2個等級;有效:胃鏡檢查可見黏膜病變范圍縮小一半以上,病理組織學分析可見各種病癥減輕1個等級;無效:各種病癥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xiàn)加重??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2.1 兩組患者臨床病癥改善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各種病癥證候積分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5.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2.5%,研究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病癥改善效果比較 [n(%)]
2.2 兩組患者胃鏡與病理組織學檢查結(jié)果比較
胃鏡與病理組織學分析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胃鏡與病理組織學檢查結(jié)果比較 [n(%)]
2.3 兩組患者病原菌感染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1個月、6個月、1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病原菌感染率比較 [n(%)]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肝腎功能未出現(xiàn)異常。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起淺表性胃炎的關(guān)鍵性因素,病菌感染會引起胃黏膜損傷,形成炎癥反應,造成胃黏膜保護屏障作用減弱,長時間的病菌感染會引起消化道潰瘍、胃腺體萎縮及胃癌前變,進一步發(fā)展將會形成胃炎,可見消除幽門螺旋桿菌是淺表性胃炎治療的關(guān)鍵。有文獻報道,隨著病菌耐藥性的提升,常規(guī)的西藥三聯(lián)療法治療淺表性胃炎效果逐漸下降,而單純的西藥或中藥治療療效有限,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法成為淺表性胃炎治療研究的焦點。
中醫(yī)理論中,淺表性胃炎發(fā)病機制在于外邪入侵、脾胃氣虛、濕熱交結(jié)等,針對這種病機給予胃炎湯治療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健脾利濕、制酸和胃、活血化瘀等功效,進而改善胃內(nèi)部環(huán)境,修復胃黏膜。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胃炎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在改善患者病癥方面效果尤其顯著,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及疾病康復進程的推進效果十分顯著。本文研究結(jié)果與文獻報道結(jié)果相近[5],提示對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行胃炎湯中藥治療具有更顯著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肖潞德,葉人,吳曉東,等.胃炎湯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8,34(16):2431-2432,2436.
[2] 李東明.奧美拉唑聯(lián)合蒲公英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慢性淺表性胃炎58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9,11(12):28-28.
[3] 喬成安.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14(9):154-155.
[4] 陳香濤,郭靜,張科偉.黃連溫膽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27(20):70-71.
[5] 翟天宋.加味半夏瀉心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40例臨床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03-31
童躍安(1963-),湖南省安化縣中醫(yī)醫(yī)院主治醫(yī)生,研究方向為肝病、脾胃病及風濕病的治療。
R573.3+1
A
1673-2197(2014)13-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