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英
新課程標準初中學段學生閱讀學習文言文和詩詞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采用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疏通文義,但要進一步探究文章主旨思想,感受作者情感,我們在教學中不妨采用“時空連線”的方式,讓學生穿越時空,與作者或文中人物面對面,近距離地交流,感受文章中作者所賦予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在教學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時,就帶領學生穿越時空進行連線,在與陶淵明和他筆下的武陵人面對面的交流中,去感受作者現(xiàn)實中的痛苦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去感受世外桃源給我們帶來的神秘和優(yōu)美。
采訪對象:其一,武陵人;其二,陶淵明。
采訪對象由學生扮演,扮演武陵人和陶淵明的學生分別組合,各自設計解答提案。(回答時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其他學生作為記者設計采訪提案,討論需提出的問題。
課堂模擬采訪現(xiàn)場。(組合各組所提出問題及部分回答)
(一)采訪對象一:武陵人
問1.請問你發(fā)現(xiàn)陶淵明那天,你在忙什么呢?
答:我以捕魚為業(yè),只要天氣好,我每天都去捕魚。
問2.請問是什么指引你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答:我“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對眼前一大片桃林美景,我感到很驚訝,之前從沒看過,也沒聽人說起過,我想看看它的盡頭在哪里。
問3.見到桃花源時,你有什么感受?里面的環(huán)境如何?
答:我感覺自己眼前“豁然開朗”。里面“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真是山清水秀,優(yōu)美恬靜。
問4.對于你的到來,桃花源中的人的態(tài)度怎樣?
答:第一個看見我的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焙髞?,“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笨傊?,都非常熱情。
問5.桃花源中人告訴你,他們到這個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答:“自云光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于外人間隔?!彼麄兘o我的印象是勤勞善良,熱情好客。
問6.請問你能否用你自己的話給我們概括一下你在桃花源中的感受?
答:桃花源給我的整體感受是:環(huán)境優(yōu)美,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生活幸福,其樂融融。
(二)采訪對象二:陶淵明
問1.你描繪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嗎?
答: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表現(xiàn)了我對美好理想社會的追求,
其實我知道,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僅是我的幻想而已。我在文中寫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來尋找桃源的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我這樣寫的目的就是使人覺得似有實無,似真而幻,暗示桃源是虛構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存在。
問2.那么你寫這樣一個和現(xiàn)實反差極大的桃花源目的是什么呢?
答:我一生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我對當時的黑暗社會非常不滿,我遠離官場,隱居田園,追求一種自由安樂、恬淡的生活。我棄官歸隱之后,親身體會到老百姓生活的痛苦,我寫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意志和愿望。他們希望生活在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沒有戰(zhàn)爭、民風淳樸、人人安居樂業(yè)、平等自由、和諧美滿的社會里。
問3.你還有關于表達這種美好愿望的作品嗎?
答:有很多的,我的詩歌,我的散文,大家有空可以查閱品
讀……
再如,在教學蘇軾筆下的《記承天寺夜游》時,為交流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也可以“穿越時空”與作者
對話。
活動設計:
題目:高端訪問
內(nèi)容:學生兩人一組,分飾蘇軾、記者演出一次訪談。主要交流《記承天寺夜游》的創(chuàng)作過程,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采訪對象:蘇軾
問1.您是我國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您的名字家喻戶曉,今天很榮幸能邀請您來我們演播室做客,請問您那晚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呢?
答:您客氣了。我那天夜游承天寺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我遭小人誣陷被捕入獄,后被貶黃州,所以當時心情郁悶、孤獨,想出去走走。二是那晚月色很美,我想在自然的美景中排除紛擾。
問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歷來被譽為寫月色的絕唱,您能談談您當時看到如此美麗月色的心情嗎?
答:好的,我那晚到承天寺找張懷民,那時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就一同來到院子里散步。我看到澄澈的月光灑在地上,空靈、皎潔、明凈……近乎空明的水,竹柏的影子投在地上,微風吹來搖曳多姿讓我想到水生植物藻、荇交錯在一起。在月的世界中我的心也豁然開朗了,我擺脫了遷謫的孤獨和無聊,從此類拘囚的狹小天地中解放出來,我的心靈變得靜謐、純潔。
問3.您能談談您在文章結尾的感慨中所說的“閑人”是怎樣的一種人呢?
答:嗯,好的。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我和張懷民因遭貶斥,無所事事,故多閑暇,才會有如此閑情逸致來夜賞明月。但實際上,只有擺脫雜念的纏繞,有著一副曠達的胸襟,具有閑情逸致、興趣高雅之人才能領略這風清明月的自然之景,才能交融在這澄澈的透明世界中。
通過以上時空連線,使學生理解欣賞了文章內(nèi)容,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確并深化了主題,且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引領了課堂。我想這種教學方法在其他文言文教學中也有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河東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