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陽
電視紀錄片是指專門為電視播出而制作的紀錄片節(jié)目形態(tài)。一方面,作為紀錄片的一種類型,客觀真實無疑是電視紀錄片的必備條件。另一方面,由于是為電視播出而制作,電視紀錄片也必須迎合電視的播出特性。查爾斯·賴特提出大眾傳播的四種社會功能分別是環(huán)境監(jiān)測、解釋與規(guī)定、社會化、提供娛樂。電視作為一種面向大眾的傳播媒介也擁有上述四種功能,但是在當今社會,對于電視而言,提供娛樂不僅僅是一種功能,而且是另外三種功能的必要條件。盡管受眾的文化層次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很大一部分受眾之其所以收看電視,仍是以獲得放松與愉悅為主要目的的。加入喪失了它的愉悅性,電視作品的其他的功能便無從談起。于是,我們在大多數的電視紀錄片中都不難發(fā)現故事性元素的身影。
同樣是以可可西里反偷獵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平衡》和《可可西里》講述的內容基本一致,卻用了紀錄片和故事片兩種不同的闡述方式。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對兩片的比較,來探討故事片和記錄片兩者之間的異同以及相互影響。
文章的開頭我們提到如今許多的電視紀錄片中都融入了故事性的元素,究其原因是為了適應電視播出的需要。下面我們分別從人物、事件和背景三個方面來分析《平衡》和《可可西里》中的故事性元素。
人物
電視紀錄片的核心往往是表現和反映人,以人物的行為上、心理上的動態(tài)變化來推動事件的發(fā)展,反映人的生活、人的命運的變化。在這之中“行動元”和“角色”是人物表現的兩個重要方面?!靶袆釉笨梢允辜o錄片能夠樸素地還原一個人的生存與命運的變化,而“角色”則能夠真實記錄和傳達出來自人本身、來自生命和生活本身的復雜而又溫暖的情愫,讓觀眾感受到心靈上的震動,而這,顯然是紀錄片所追求的高一個層次,也是紀錄片的使命?!镀健泛汀犊伞范紘@著“西部工委野牦牛隊”進行拍攝,《平》的主人公扎巴多杰就是《可》中男主角日泰的原形。
《平》中扎巴多杰是第一人西部工委索南達杰的妹夫,也是“西部工委野牦牛隊”的核心支柱。作為索南達杰遺志的延續(xù)者,作為可可西里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者,他不怕苦不怕死,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追尋人與自然的平衡,然而現實社會的不平衡最終埋葬了這位勇者。導演彭輝以扎巴多杰為載體來反映人與自然的沖突、現實與理想的沖突以及以“西部工委野牦牛隊”為代表的人們在不平衡中追尋平衡的主題。
而陸川導演在《可》以扎巴多杰為人物原形塑造了日泰隊長的形象,雖然對人物性格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將扎巴多杰粗獷的康巴漢子形象改編為一個百折不回視死如歸的寡言深沉的領袖。然而,劇中并沒有再對日泰這個人物進行進一步的戲劇化處理,在整個故事的發(fā)展中,陸川都是以一種模擬的“目擊者”的視角來敘述故事,而非“闖入者”。他用平實簡練、不偏不倚的鏡頭語言完整的重現了日泰這個人物的命運軌跡,甚至在處理日泰被盜獵者槍殺的場面時,也顯得十分冷靜、客觀甚至可以說近乎冷酷。沒有刻意的渲染、沒有戲劇化沖突、沒有人為的高潮,一切都是靜靜的,連死亡都是靜靜的,只有對生命本體和生命存在的體悟。
事件
事件是電視紀錄片故事化不可或缺的又一構件。在對“西部工委因為經濟困境而私賣藏羚羊皮”事件的處理中《平》和《可》兩片使用了不一樣的處理手法,卻都達到了故事化的效果。
《平》里主要采用扎巴多杰面對鏡頭講述的方式展開事件。
《可》則是通過日泰隊長和記者的對話來展開事。此外,電影中還通過對劉棟賣皮子細節(jié)的拍攝進一步對該事件進行了說明。
《平》和《可》兩者都使用了敘述回憶的方式去反映了同一事件,都起到了“講故事”的效果。一方面照顧到了觀眾的感受,另一方面又留給了觀看者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引導觀眾去體悟人與自然、人與人的深層沖突。通過這樣的處理,該事件就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陳述,而變成了對以“西部工委”為代表的一線環(huán)境保護者以及相關法律倫理的深刻思考。
背景
電視紀錄片中的事件和人物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換言之,紀錄片的故事性與其背景不可分割。
背景是電視紀錄片敘事的主題及意義表達的重要元素,任何高明的導演都不會忽視環(huán)境或背景的表意作用?!镀健芬黄惺褂玫拇罅康淖匀挥∠?。其中,風聲貫穿于全片。一面國旗在肆虐的大風中徐徐上升,搖曳的國旗直接表現了可可西里惡劣的環(huán)境,也豐富了畫面蘊含的哲理。同時,這個畫面也運用了象征蒙太奇的手法,徐徐上升的紅旗代表著這支野生動物保護組織,肆虐的大風代表了外在的種種惡劣環(huán)境,畫面與音響的完美結合,也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凸顯了這支隊伍為保護野生動物義無反顧的決心。
而《可》中也大量的使用了自然印象,陸川運用了大量的鏡頭去反映可可西里壯美的山川、云海、江河和星空。同時,導演也捕捉了可可西里的殘酷:沙暴、暴風雪、流沙、冰河、高原缺氧、食死的禿鷹。正是因為可可西里殘酷的自然環(huán)境,才造就了她的遠離塵世、超凡脫俗。但也因為可可西里殘酷的自然環(huán)境,才使得針對她的保護工作顯得異常艱難。當記者和野牦牛隊隊員站在可可西里星空之下感慨她的美麗之時,人與自然是平衡的。當鏡頭里充滿了藏羚羊的尸體和食腐的禿鷹時,人與自然的平衡被打破。當劉棟靜靜的被無情的流沙吞沒的時候,展現的是人們追尋平衡的艱難。通過對自然背景的捕捉,導演為我們展現了人與自然之間從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追尋平衡的道路。
通過對《平》和《可》兩片的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電視紀錄片的故事性,并不是虛構的,而是作為一種客觀的存在,它是在真實題材的基礎上,以一種更能吸引觀眾的方式將事實表現出來。使真實的故事更顯生動,更具影響力和說服力。因此,筆者認為無論電視紀錄片將來如何發(fā)展,未來衡量紀錄片優(yōu)秀與否的尺度如何傾斜,我們都應該相信,在電視紀錄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故事性永遠都會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