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艷
(遼寧省鐵煤集團總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700)
風險管理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
常素艷
(遼寧省鐵煤集團總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700)
【摘要】目的對腫瘤化療患者進行風險管理,從而使化療藥物的滲出減少,化療護理風險降低。方法通過建立完善的化療評估、標示、雙簽系統(tǒng),識別、評估和預防化療風險。結果化療藥物的滲出率下降了5.95%,護士的專業(yè)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沒有出現(xiàn)與化療滲出有關的護理投訴。結論腫瘤化療風險管理有助于降低化療過程的護理風險。
【關鍵詞】腫瘤化療;系統(tǒng);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是一種為了減少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和減少其對患者和醫(yī)院造成的危害及經(jīng)濟損失而對現(xiàn)有的或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和處理的管理過程[1]。有報道稱[2],化療藥物的外滲發(fā)生率為0.1%~6.5%,而使用鋼針外滲發(fā)生率顯著高于使用留置針者,為后者的2倍。因而對腫瘤化療患者的風險管理尤其不容忽視。我科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建立了進行化療風險管理的化療評估、標示、雙簽系統(tǒng),在化療風險管理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化療的患者共計1441例。其中男716例,女725例,年齡在21~74歲,平均年齡為47.5歲。其中肺癌 342例,乳腺癌362例,腸癌289例,食道癌193例,其他腫瘤255例?;?279例次,輸化療藥18836組。采用PICC置管755例,中心靜脈置管125例,周圍靜脈留置針505例,頸外靜脈留置針54例,靜脈輸液港1例,周圍靜脈穿刺1例。
表1 化療雙簽登記表
表2 化療藥物滲出登記表
1.2 方法
1.2.1 建立化療評估系統(tǒng)
護理風險的識別是護理風險管理的基礎[3]?;熥o理專業(yè)性強,化療藥物品種繁多,新藥層出不窮?;熐皢尤壴u估系統(tǒng)(即化療護士-相關責任護士-護士長三級評估),于化療前1 d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評估,包括患者的全身狀況、靜脈條件、經(jīng)濟狀況、化療患者本人及家屬對化療知識的了解程度、化療藥物的刺激強度等方面,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PICC置管、中心靜脈置管、周圍靜脈留置針、周圍靜脈穿刺等途徑,并進行化療知識宣教。主要內(nèi)容包括:化療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化療給藥血管的選擇、化療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化療中的監(jiān)護以及化療藥物發(fā)生外滲的處理措施等。
1.2.2 建立化療藥物標示系統(tǒng)[4]
據(jù)化療藥對血管的不同刺激性進行不同的標示,以粗線條的紅、黃、藍3種顏色的“∨”進行標示,在輸液瓶簽上進行標示,從而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對新入科的護士進行化療藥物標示系統(tǒng)的培訓,掌握后才能獨立完成化療的相關操作。①紅色-強刺激性(發(fā)皰劑):指能引起皮膚黏膜形成水泡并可出現(xiàn)局部組織壞死的化療藥物,如氮芥、阿霉素、表阿霉素、絲裂霉素、長春新堿、諾維苯、平陽霉素等。穿刺時應該選擇粗、直的大靜脈進行,并于化療過程中進行全程床邊監(jiān)護,如有必要,行中心靜脈置管;②黃色-弱刺激性(刺激劑):指外滲后可引起局部灼傷和輕度炎癥而不引起壞死的化療藥物,如氟尿嘧啶、奧沙利鉑、足葉乙甙、卡氮芥、紫杉醇等。黃色標示的藥物10~15 min巡視1次。③藍色-非刺激性:指無明顯發(fā)皰和刺激作用的化療藥物但部分藥物滲出后仍可致炎性反應。如阿糖胞苷、健擇、環(huán)磷酰胺、甲氨蝶呤、順鉑等。藍色標示藥物20 min巡視1次。由執(zhí)行醫(yī)囑護士根據(jù)藥物的刺激程度在輸液瓶簽上進行標記,加藥護士則核對標簽的正確性,并據(jù)藥物的不同刺激性制定化療過程中的巡視制度,同時將標示的意義告知患者或家屬。
1.2.3 建立雙簽系統(tǒng)
建立化療藥物雙簽登記本和藥物滲出登記本,見表1,表2由執(zhí)行醫(yī)囑護士將化療藥醫(yī)囑抄在雙簽表上,取藥護士查對后將藥物給配置化療藥的護士,加藥后核對簽名,換輸液者簽時間和姓名。我科化療室是全院化療藥配置中心,要求其他科室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將藥品送到化療藥配液室,送藥者、取藥者核對簽名,以明確責任。發(fā)現(xiàn)藥物滲漏必須立即上報處理并填寫化療藥物滲出登記本。
給藥途徑:①頭皮針;②套管針;③PICC導管;④頸外/內(nèi)靜脈導管;⑤鎖骨下靜脈導管;⑥隧道式靜脈導管;⑦股靜脈導管;⑧置入式輸液港。局部表現(xiàn):①無;②硬結;③紅腫;④疼痛;⑤灼熱感;⑥水泡;⑦潰瘍;⑧其他。護理措施:①停止藥物輸入;②回抽殘留藥物;③局部藥物封閉(a地塞米松;b利多卡因;c普魯卡因);④濕敷;⑤冰敷;⑥敷;⑦物理治療;⑧喜遼妥涂擦;⑨造口師會診處理。
評估系統(tǒng)啟動后(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化療藥物的滲出面積較啟動前減小,其滲出率較前期(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下降了5.95%,滲出后壞死率降為零。使各班次能夠全面動態(tài)的了解化療患者數(shù)、化療方案、當日是否結束化療、化療藥物使用情況以及化療藥物的刺激強度等,并增強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提高了交班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使護理風險的得到了降低,患者滿意度由86.3%提高到98.6%。
化療風險管理系統(tǒng)啟用后,化療藥滲出面積減小,化療藥物滲出率下降。通過評估,與患者的交流,使患者及家屬對化療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風險有足夠的認識,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標示則能夠更好的督促護士自身加強學習專業(yè)知識,只有每個護士對化療專業(yè)知識都掌握熟練了才能正確的進行標示。另外,標示系統(tǒng)醒目的色彩使得護士和患者都能一目了然,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藥物的滲出,對接觸化療藥時間不長的護士具有更強的指導意義;患者看到標簽時能自覺采取一些化療過程中的自護行為。而對于要求實行保護性醫(yī)療制度的患者,于化療前可將標示告知患者家屬,能夠更好的爭取家屬的配合,實現(xiàn)風險共擔。此外,標示、雙簽系統(tǒng)的核對過程也是護士之間互相提醒和學習的過程。化療風險管理系統(tǒng)啟用后,腫瘤科護士除了進行基礎治療和護理外,就是對使用化療藥物患者進行及時的觀察和巡視,責任分明。按照表上內(nèi)容,更換液體時間、液體輸注時間,巡視護士,患者主訴,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藥物外滲或不適,做到及時處置,最大程度的降低損害。下班前后交接清楚,不相互推諉責任。此表對當班護士起到了提醒、預見以及警示的作用,促進化療過程準確、及時尤其是高質(zhì)量的完成,從而保證了護理工作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使護理管理效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每個科室的護理人員的年資不同,其臨床經(jīng)驗、技能及責任心亦不相同;護理管理者對全科護理工作負責,其責任大、頭緒多。該表可以有效地幫助護理管理者檢查督促護理工作,全面的掌握化療患者的信息,有重點地強調(diào)注意事項,從而提高護理管理效能。腫瘤化療風險管理提高了護士對化療知識的認知程度、風險預測意識和鑒別能力,得到患者及家屬的支持和好評,護患關系融洽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理解和尊重,無化療藥物滲出的有關護理投訴及糾紛。
參考文獻
[1] 陳遼平.香港醫(yī)院的醫(yī)療風險管理[J].解放軍醫(yī)院管理雜志,2000, 7(4):313.
[2] Hirofumi M,Katsumala N,Ishii K,et al.Aflexible intravenous (IV)catheter should be used for a chemotherapentic IV device toprevent drug extravasation[J].Am Soc Clin Oncol,2000,8(1):36.
[3] 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18-920.
[4] 來鳴,楊明麗.評估標示系統(tǒng)在化療患者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7(7):636-637.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4)15-03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