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濤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山西 太原 030012)
實行護士分層管理在臨床運用中的對比性研究
廖 濤
(山西省人民醫(y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通過對比性研究,探討層級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與效果。方法將醫(yī)院各科室的護士,進行分層使用和分層管理,即推行層級責任制管理模式,每個層級各設定崗位職責,進行全程護理。在護理部與護士績效考核基礎上,分析結果與信息反饋。結果通過對比性研究,進行分層管理后,基礎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谱o理差錯、患者滿意度、醫(yī)師滿意度,護理質量評價指標高,經χ2檢驗,P<0.05,差異均有顯著性。結論護士分層管理模式有助于激發(fā)護理人員的潛能,提升護理質量,實現(xiàn)護理結構的最優(yōu)化,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護士;層級管理;臨床護理;應用對比
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不少護理內容,各項護理更加細化,對護理服務有了質與量的要求,無形中給當前的護理工作增加了不少工作量[1]。2010年6月起,我院在全院護士中開始在臨床護理中推行護士分層使用制度,開始分為A層、B層、C層,2012年底變?yōu)镹0-N5,并與績效考核相運行,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滿意度?,F(xiàn)就護理部在我院內、外、婦、兒科、結直腸肛門外科等選了8個科室實施層級管理模式。
2012年底我院以職稱、學歷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將護理人員進行結構上的分層,具體組織模式為:N0、N1、N2、N3、N4、N5。工作職責在公平競爭機制激勵下也相應地進行分層: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全員實施竟聘上崗、分層使用的層級管理模式,并與績效考核相運行,提高護士的積極性和滿意度。
選取我院8個科室護士40人,根據年齡、??浦R、學歷職稱、平時工作表現(xiàn),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各20人。對實驗組的護理人員層級管理配置,依托本院的護理人力資源信息系統(tǒng),確定護士崗位數(shù)目、崗位職責等,N0護士:中專及以上學歷,1年內的無職業(yè)資格護士;N1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臨床經驗2~3年的注冊護士,上一級考試合格的護士;N2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臨床經驗4~8年注冊護士,取得護師或主管護師資格,上一級考試合格的護士;N3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臨床經驗9~13年注冊護士,取得主管護師資格5年以上或副主任護師資格的護士,上一級考試合格的護士;N4護士:大專及以上學歷,臨床經驗14~18年主管資格護士,取得副主任護師資格5年以上或主任護師資格或取得研究生學位,上一級考試合格的護士;N5護士:副主任護師或主任護師,在晉級N4的基礎上獲得院內外??谱C書3種以上者,完成上一級考試合格、考核合格的護士[2]。
根據具體的護士等級按照護理流程與標準遵守操作規(guī)范完成對患者的基礎護理和??谱o理。對患者作出評估、對護理措施與效果進行評估,做好病情觀察與護理記錄;參與、配合危重別人的搶救,為患者突出康復指導,級別高的護士需要參與科研,指導下級護士工作。對各個級別的護士,每半年對其進行量化考核,不合格者降一個等級。
2.1 護理質量指標對比
見表1。
2.2 護理服務質量對比
見表2。
表1 實驗組和對比組護理質量對比(%)
表2 實驗組和對比組護理服務質量對比(%)
3.1 通過分層管理使管理科學系統(tǒng)化
常規(guī)護理為: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管理體系。分層管理,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護理質量控制系統(tǒng)更加完善:N0~N5,業(yè)務管理體系,管理力度增強,分解護理措施,便于患者治療,便于對患者的基礎護理與健康教育。每半年要對護士進行一次考核,并與績效掛鉤,以分層管理為統(tǒng)籌的管理更加科學規(guī)范。便于調動護士的主觀能動性[3]。
3.2 通過分層管理調動起護士積極性,提高護士的滿意度
實驗組護士對患者的護理工作更加周到。護士長根據護士的能及進行合理的排班和管理患者,層級低的護士管理病情較輕的患者,層級高的護士管理病情較重的和危重患者,充分發(fā)揮了高層級護士在患者病情觀察和病情變化中的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護士的積極主動性和滿意度[4]。
3.3 通過分層管理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明顯提高。
護士分層管理,醫(yī)師和護士負責的患者相對固定,便于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治療護理。管房醫(yī)師查房,護士全程跟隨,所以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患者需求較熟悉,N3、N4、N5護士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及時調整具體護理措施,確?;颊吲R床治療與護理的高效性,從而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患者健康教育等滿意度有了明顯的提高[5]。
經過實驗組與對比組的護理對比研究得知:護士分層管理模式,有助于激發(fā)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護理潛能,提升護理質量,實現(xiàn)護理結構的最優(yōu)化,值得臨床借鑒。管理工作的對象是人,在管理過程中就需要解決好一項關鍵的任務,即提高被管理人的素質,規(guī)范不給管理人的行為,調動被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挖掘被管理人員的創(chuàng)造潛能[6,7]。對于一個集體,只有能夠將被管理人員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出來,并運用在實際的工作中,才能提高團隊管理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晶,徐玉華,蔡中艷,等.護士分層次使用方法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56-358.
[2] 張洪君,蘇春燕,周玉潔,等.分層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399-401.
[3] 焦丹丹,丁雅芳,王嵐,等.分層管理在提高ICU護士核心能力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1,17(26):115.
[4] 趙詠梅.分層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壓瘡與跌倒高危人群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0,5(10):50-53.
[5] 張萍.護理人員分層級使用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4,10(18):15-19.
[6] 區(qū)淑儀,袁鳳英.科室層級護理質量控制網的實施與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6,6(2):36.
[7] 張國平.潮州市工商局實施層級管理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4(2):59.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4)15-03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