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珠
(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優(yōu)化高師藝術實踐課程
——民樂合奏課
袁麗珠
(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據(jù)了解,目前高師類藝術實踐課程民樂合奏課的開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學生重視不足、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師資不足和教學落伍,硬件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優(yōu)化民樂合奏課的教學應當立足問題根源對癥下藥,而重點應當突出民樂合奏課教師的作用,比如學生價值觀念偏頗的解決有賴于任課教師的引導;生源質量作為課程難以開展的硬傷是長期存在的事實,這個問題有賴于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實現(xiàn)自己專業(yè)技能的突破,提升專業(yè)技能的過程是師生戮力合作的重心;硬件設施的改良有賴于國家和院校的共同努力,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民樂合奏課的需求,這考驗著老師教學的能動性,筆者就此提出以下建議。
優(yōu)化高師藝術實踐課程;民樂合奏課
囿于現(xiàn)有的教育,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的音樂教育大都不算成熟,對民樂合奏的魅力的認識往往不夠,在課堂上,民樂合奏課教師肩負將學生引入民樂殿堂的職責。我認為通過影視劇中民樂插曲或民樂經典的來增強學生對民樂合奏課的熱情行之有效,以電影《功夫》為例,《十面埋伏》、《四川將軍令》、《東海漁歌》分別呈現(xiàn)琵琶、揚琴、二胡的魅力,把學生最熟悉的內容引進課堂增強學好民樂合奏的欲望。另外,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教師可擺事實、講道理,引起學生對民樂合奏知識以及民樂合奏實踐的重視。一方面,吹拉彈奏是基本功,只能通過學生持之以恒的鍛煉來提升,“勤加練習”是硬道理,任課老師只能授之以漁,做好指導工作。另一方面,民樂合奏相對于器樂獨奏,它所突出的是聲部的立體交織,追求音響的層次更迭,這要求民樂合奏老師在入情入理的教學環(huán)境中與學生形成默契,通過教師的引領和指揮使學生融入各個聲部的演奏,在高低音響有序的合奏中,強化集體合作能力,豐富合奏能力和視奏能力。民樂合奏是集體活動,是學生相互配合的演繹,它能消除中低水平學生獨奏環(huán)境中的畏懼和恐慌,使之在沒有心理包袱的合奏中實現(xiàn)高低不等演奏技藝的逐漸趨同,并通過與高水平同學的切磋、配合實現(xiàn)技藝的提升。
1.組建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在選拔教師時,對精通民樂合奏的人才應當給予政策性傾斜,保證人才的供給。另一方面,通過組織任職教師培訓和交流提高任職教師自身素質。只有院校的投入遠遠不夠,民樂合奏課不是填鴨教育,它需要教師深入淺出喚醒學生內心的審美情趣,這要求教師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在理論、技能、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實現(xiàn)統(tǒng)一。因此,院??梢酝ㄟ^教學評估體系和獎勵的手段激發(fā)教師深入研究民樂合奏的潛力和技藝,促進教師積極主動深化專業(yè)知識和提高專業(yè)技能。
2.優(yōu)化教學安排。優(yōu)化教學安排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第一,做好課前調研和準備工作。通過器樂考試、與學生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通過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學習能力選擇教學方法及擬定合奏的曲目。深入研究教材,綜合合奏訓練目標與作品的針對性、典型性、題材、風格等因素選曲,同時在選曲時,應當充分考慮和高度重視學生的情感和要求,為學生參與教學提供平臺。根據(jù)選曲的特點分析研究,明確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有的放矢。第二,生動教學。民樂是中華文明的精髓,與傳統(tǒng)文化密不可分,民樂合奏是呈現(xiàn)中華文化底蘊的形式之一,因此在民樂合奏教學中應當寓情于景,以求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值得提倡的是采取情景結合的教學方法,它以情感為主線導入,通過情感的渲染提出操作技藝的要求,以此改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曲目的理解能力。第三,分階段有梯度地排練。在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之后,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還原再現(xiàn)作品,這就是民樂合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排練。再現(xiàn)作品應當將排練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個階段,在前期排練中確定合奏的規(guī)模和形式,分聲部進行練習。各聲部練習應當配備各專業(yè)的老師負責指導,指揮應當及時做好溝通工作,及時解決各聲部在排練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在中期合排的過程中,指揮應當嚴格排查,逐個檢查,將排練中的問題具體到個人,待各聲部自行訓練時集中解決。同時,應當根據(jù)樂曲的感情變化、調式變化、速度變化等將樂曲分拆進行訓練,并根據(jù)段落的排練狀況作出不同安排。后期排練是合成階段,在此期間指揮要引導學生把握樂曲內涵,解決聲部銜接,更好地呈現(xiàn)作品精髓。第四,做好教學筆記。教學筆記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客觀理性總結的基礎,起著發(fā)現(xiàn)問題、糾正錯誤的作用。通過對每個同學融入民樂合奏課的記錄,關注學生學習和練習的狀態(tài),及時糾正學生對作品精神的錯誤理解,指導其技藝的提升。同時,教學筆錄是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分析和評定教學效果,提升自己教學綜合能力的寶典。
優(yōu)良的硬設備不僅能夠增強師生參與民樂合奏課的積極性,而且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硬設備對民樂合奏課的效果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鑒于此,筆者呼吁校方在改善硬件設施時,能夠考慮民樂合奏課場地的需要,為課程開展提供舒適的空間,為教學提供物質保障。
民樂合奏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作為高師藝術實踐課的重頭戲,民樂合奏課是發(fā)掘和增強學生專業(yè)技能,深化和推動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平臺,因此,要想培養(yǎng)適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音樂教師必須保障民樂合奏課的教學質量。本文所列現(xiàn)象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所見所聞,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本文能夠起到增強學生對高師藝術實踐課的重視,推動民樂合奏課教學質量提升的作用。
Optimize the higher normal art practice course
Yuan Li-zhu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usic,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It is understood that the current high class art practice course folk music ensemble development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students, students are of variable quality, lack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out of style, hardware facilities is imperfect and so on. Optimization of folk music ensemble class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he role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such as students values depends on the teacher's guide on the solution of the biased; Matriculate quality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the course of indifferenc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the problem depends on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of a breakthrough i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the process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inten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Hardware facilities improvement depends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countries and institution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can't meet the needs of folk music ensemble class, it tests the teachers’ teaching initiativ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ptimize the higher normal art practice course; folk music ensemble class
G642
A
1000-9795(2014)012-000164-01
[責任編輯:鮑 雨]
袁麗珠(1983-),女,吉林長春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音樂,民族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