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丹
(紹興市柯橋區(qū)安昌鎮(zhèn)中心小學,浙江紹興,312030)
學生總說習作太難寫,教師總說習作課太難上,為什么我們常常會走進這樣一個怪圈?為什么習作課堂總是死氣沉沉?為什么學生的習作總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在當前的教學中,習作好像只是課堂上的事情,一定要符合幾個“標準”或者“發(fā)表”了才算是好作文,這樣的理念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我們應如何擺脫這種狀態(tài),掙脫習作教學的種種人為束縛,走出這個怪圈?
首先可以嘗試利用游戲、電視中的元素,讓學生談論最近比較感興趣的人物或故事,寫下自己的感想,甚至鼓勵學生改編故事,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融入作品當中。這樣的習作課能讓學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能讓學生在敏捷的思維變換中找到自己的習作切入點。如筆者讓學生對“最美司機吳斌”“扶不扶老人”的故事展開討論,每個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中一個學生這樣寫道:“媽媽說現(xiàn)在這樣的好人很少,但是我不這樣認為,雖然現(xiàn)在很多人越來越自私,但是總有正義存在,雖然我不一定能做好,但是我相信善與正義?!睂W生這樣真實而動人的文字,好過所有的“好詞好句”。
其次可以嘗試讓學生多寫兒童詩、童謠、童話。這些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不論是寫“真實的生活”,還是寫“生活的真實”,只要真正反映了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感受,那就是一篇好文章。有的學生把起床上學編成了一首《起床記》:被外老媽咆哮,夢里靈魂出竅。誰知鬧鐘面上,已是七點十五。一個鯉魚打滾,馬上背上書包??傻矫篮脤W校,就我一人遲到——編得真是妙趣橫生。還可以利用從小到大聽到的、唱過的歌謠進行創(chuàng)編,讓學生成為小詩人、小作家。這種嘗試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習作的興趣。
最后應注重加強應用文的訓練?!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很好地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筆者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學會寫“請假條”“尋物啟事”“招領(lǐng)啟事”“主持詞”等實用性很強的應用文,還帶領(lǐng)學生給自己的照片、圖片寫文字說明,為自己的小發(fā)明寫解說詞,為自己的小寵物寫自述,為一些產(chǎn)品寫廣告詞,為自己的學校寫形象語等。學生把這些練習帶入教室的布置、個人展板的制作、綜合實踐成果展的設計中,為自己的作品加了不少分。在五年級的“語文園地”中,學生盡情發(fā)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有些學生在我的鼓勵下,已經(jīng)開始撰寫小品、相聲、課本劇等。
此外,還可以進行一些不拘形式的小練筆,讓學生多看、多寫,做到熟能生巧。
在教學中,教師總是引導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訓練他們的求異思維,但是教師似乎又忘了自己也需要這樣的思維。俗話說“操千曲而知音,觀千劍而識器”,習作也是一樣,沒有字、詞、句、段的積累是很難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但是“日記”“采蜜本”都已過時,如今電子產(chǎn)品走進了千家萬戶,在這個網(wǎng)絡暢通的時代,何不讓我們的“日記”也流行一把呢?教師可以利用“QQ說說”讓學生寫電子日記,每天一句話,寫下心中的感想,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是趣聞趣事,可以是瞬間的感悟,也可以是思考后的收獲,只要有所感就可有所記。
制作“閱讀書簽”,出版自己的“小書”。讀和寫在習作教學中永遠是相輔相成的,讀到動情處,記下自己的感受,積累起來就可以成為別人的讀物。還可以利用書簽,摘錄好詞好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借助“微博日志”,完成個性習作。現(xiàn)行網(wǎng)絡微博盛行,它不僅給那些上網(wǎng)人群提供了閱讀方便,還很好地為網(wǎng)友提供了自我展現(xiàn)的平臺。當筆者第一次在班內(nèi)說起自己“織圍脖”的事情后,居然有好幾個學生表示他們自己也在“織”,這為班內(nèi)讀寫微博之路開了一個好頭。把寫微博作為一個作業(yè)練筆來完成,利用多媒體直觀呈現(xiàn)學生寫的東西,一起讀一讀、論一論、改一改、續(xù)一續(xù),不知不覺一篇習作就誕生了。
葉圣陶老先生深刻地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睗M足學生的需求,喚起學生的發(fā)表欲望,這是語文教師的天職,也是學生寫作的原動力。如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表自己感想的平臺,筆者借助了生活中最常見的“書簽”“QQ”“微博”“日志”等平臺,讓習作教學更簡單、更輕松、更有趣。
習作評價一直以來就是教師讀一讀學生的文章,圈幾個好詞,畫一些好句,附帶一個等級、一句評語,更有甚者,以是否公開發(fā)表來評價一篇習作。習作教學到底是為了什么?評價的手段有很多種,優(yōu)秀的習作千千萬萬,何須把習作評價冠以成人的色彩,使之失去小學作文的本真。習作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guān)注社會,這才是習作教學應該做的事情。因為心有所感所以書寫,因為書寫所以心中暢達,和等級發(fā)表無關(guān)。那如何讓我們的習作評價多元開放一點呢?
首先要重視習作評改的途徑。把教師評改這個專利取消掉,注重“師評生改”“小組評改”和“學生講評”相結(jié)合。所謂“師評”重在干預,不僅要具體考查學生占有材料的豐富性、真實性,也要考查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diào)查、訪談、閱讀等途徑搜集材料,指出重點,引起學生注意。文章完成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修改,最后讓學生來講評習作,可以讓學生上講臺,推薦自己認為不錯的文章(包括自己的),朗讀習作,再談習作的成功之處,也可以談改進的地方。
新課標已經(jīng)指出:“重視對作文的評價。要考查學生對作文內(nèi)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guān)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要讓學生嘗試修改自己的文章,進一步開放習作評改的途徑,讓學生真正參與評改。
“生活是習作的唯一源泉”,習作教學應該回歸生活化的道路,目標低一點,內(nèi)容豐富點,方式多樣點,評價開放點。
[1] 吳亞西.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習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對小學習作教學若干基本問題的調(diào)查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9(3).
[2] 夏元佐.小學習作:陽光下的自由飛翔[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8(10).
[3] 李偉.建構(gòu)小學習作教學系統(tǒng)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