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萍
(海安縣李堡鎮(zhèn)中心幼兒園,江蘇海安,22660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把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作為目標。《指南》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到了大班,兒童基本能達到“愿意與他人討論問題,敢在眾人面前說話”的要求。從小培養(yǎng)幼兒樂于展示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尤為重要。
[案例一]
大班第一學期結束時,我們讓每個小朋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兒歌或故事到集體面前講述,大部分幼兒扭捏、不自然的神情讓我們尷尬,只有少部分幼兒大方、自然,有些許教師講故事的風格。有這樣一位小朋友,輪到她表演時,她坐在位置上,怎么也不肯站到集體前來,好不容易把她請到前面,她滿臉通紅,一言不發(fā)。第二天,筆者又給了她一次展示的機會,在展示前,筆者說了這樣一番話:“孩子們,我們一定要珍惜展示自己的機會,不要害怕,說錯了沒有關系,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他,老師在旁邊支持。”說完后,筆者讓前一天沒有在集體前展示的幼兒輪流展示,輪到她時,她小聲地講了起來,雖然有點扭捏,但非常流利。為什么會有這樣大的差別,仔細分析,那些大方的幼兒平時特別愛舉手發(fā)言,那些不語的幼兒在平時活動中也很少展示自己,而且教師的語言鼓勵、支持能讓幼兒對自己有信心。
[案例二]
從開學到學期結束,我們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幼兒玩球,幼兒對球百玩不厭,學期結束時,大部分幼兒學會了拍球的本領,而且能連續(xù)拍50次以上,為了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本領,激發(fā)不會拍球的幼兒模仿的興趣,我們組織了展示活動,并規(guī)定,連續(xù)拍球50次得3顆星,連續(xù)拍30次得2顆星,30次以下則只得1顆星。樂樂(化名)小朋友平時最喜歡拍球,他技巧嫻熟,能連續(xù)拍球50次以上,可今天一上來,球一點也不受控制,看他的表情非常緊張,汗從臉頰流下來,不管筆者怎樣鼓勵都無濟于事……
為了給幼兒一個自由展示的空間、一個溫馨的舞臺,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
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jù)某些故事或童話的內容,運用語言、動作、表情來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文學作品的一種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是順利開展表演游戲的基礎與前提,也是發(fā)揮幼兒主體性的良好契機。為了讓幼兒能隨時進行表演,我們在教室內創(chuàng)設了供表演的區(qū)角——貝貝小舞臺。第一次把“貝貝小舞臺”運用于教學,筆者就受益不小。那天筆者讓幼兒帶上自己喜歡的頭飾扮演小動物,到舞臺上表演剛學的故事,孩子們個個歡呼雀躍,一個接一個地到舞臺上表演,與以往相比既大膽又自信,連一向不愿意到集體前表演的子怡(化名)小朋友也大方地走上講臺,雖然開始時有些緊張、靦腆,但當她介紹自己是小白兔之后,就大方地講述起故事來了……
自選游戲時,有兩位小朋友選擇了“貝貝小舞臺”。他們來到小舞臺上,很快選擇了頭飾準備表演,一位小朋友說:“沒有觀眾怎么辦?”經(jīng)過商量,他們一人表演一人做觀眾,兩人輪流表演,直到游戲結束,他們都一直在表演區(qū)。他們的執(zhí)著讓筆者對小舞臺有了新的認識:幼兒愿意把自己會的本領在小舞臺上展示,而且無拘無束。于是筆者嘗試把打擊樂器放入表演區(qū),在組織游戲前,進行了特別介紹,這一次有6位小朋友選擇了此游戲,筆者用相機留下了他們許多精彩畫面,并在游戲小結時展示給全班看。以后,我們只要有新的道具,都會立即投放到小舞臺,每次小舞臺也總是熱鬧非凡。培養(yǎng)幼兒在集體前單獨表演自己的本領,只是為他們搭建平臺還是不夠的,教師還要不斷地去探索,利用一些輔助措施,引導幼兒主動嘗試,體驗成功。
每一次活動都是幼兒鍛煉學習的機會。從小班到大班,幼兒每每有了新本領,我們都組織他們單獨到集體前表演,內容包括歌曲、舞蹈、兒歌、故事、體育技能等。開始時,性格大方的幼兒能主動要求表演,但聲音比較??;一部分幼兒在座位上時表現(xiàn)很踴躍,而站到集體前就一言不發(fā)、不知所措。筆者鼓勵聲音偏小的幼兒:“你比較大方,能完整講述,就是聲音有點小,下次大一點,好嗎?”對于一言不發(fā)的幼兒,筆者就說:“孩子,大膽點,老師和小朋友都很想看你的本領,我們一起努力?!比缓螅覀兘M織全班小朋友與他一起表演。一段時間下來,幼兒養(yǎng)成了習慣,學了新內容后總喜歡到集體前展示一下。
有的幼兒天生羞怯,從不主動要求在集體前單獨表演。我們班就有這樣一個孩子,剛入小班時,她不與老師說話,老師喊她的名字,她就開始發(fā)抖,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不敢正眼看老師。每次筆者手把手教她,都發(fā)現(xiàn)她的手抖個不停。筆者與其家長交流,家長也反映每次問她在幼兒園的情況她都一言不發(fā)。于是,筆者只要有時間就去找她做游戲、談心,拉近我們的距離。一段時間下來,她開始接受筆者了,筆者試著讓她到集體前表現(xiàn)自己,但是她依然低頭不語,眼淚不住地往下流,筆者鼓勵她說:“孩子,你能主動站到集體前,我很開心,下次努力爭取表演節(jié)目給大家看?!彼槤q得通紅,低頭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筆者試著跟她說話,她也只是點頭,不停地捏衣角。接下來幾天,筆者讓小朋友分組表演,輪到她們組時,其他小朋友都上去了,她卻還在猶豫,筆者笑著說:“孩子們,我們請這位小朋友與我們一起表演。”她怯怯地走到隊伍中間,跟在小朋友后面整齊地表演。一次晨間活動發(fā)現(xiàn)她會連續(xù)跳繩,于是筆者當天便讓會跳繩的幼兒表演,輪到她時,她大步走上前,可緊張還是困擾著她,她怎么也跳不起來,經(jīng)過一次次的嘗試,終于她連續(xù)跳了6下,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有一次筆者讓幼兒續(xù)編故事《小猴的出租車》,她高高地舉起了手,并走到集體前用不是很響的聲音編出了故事,她又一次贏來了掌聲……
《指南》強調“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這一目標,在不同年齡階段有具體指標:3—4歲能口齒清楚地說兒歌、童謠或復述簡短的故事;4—5歲能基本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和經(jīng)歷的事情;5—6歲愿意與他人討論問題,敢在眾人面前說話,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作為與幼兒朝夕相處的幼兒園教師,我們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讓幼兒在集體前單獨表演,就是給他們提供單獨說的機會,給孩子創(chuàng)設耐心傾聽同伴講話的情境。總之,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有不厭其煩的責任心,有充滿智慧的大腦,還要有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
[1] 沈麗娟.幼兒表演游戲中的分層指導[J].教育評論,2001(9).
[2] 劉焱,李霞,朱麗梅.中、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一般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03(04).
[3] 但菲,馮璐,王瓊.表演游戲對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