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仁彪 陳亮
改善廈門BRT運營現(xiàn)狀的初步探討
□謝仁彪 陳亮
BRT;軌道交通;擴容升級;運能提升;廈門市
快速公交系統(tǒng)(BRT)是介于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guī)公共交通的一種快速公共交通系統(tǒng),它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國外有很多成功的運營案例。與軌道交通相比,其造價較低,建設周期相對較短;與城市常規(guī)公共交通相比,BRT運能較大,提供的運輸服務更加高效、快捷、準時、舒適和安全。在國外BRT成功案例的影響下,國內許多城市積極尋求適合本地發(fā)展的快速公交模式,期望不斷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改善居民出行質量,力求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現(xiàn)狀。
廈門快速公交系統(tǒng)使用改良型公交車輛,在專用路權的車道上運營,具有軌道交通運營特性。它主要包括專用路權、獨立車站、改良型車輛、乘客服務系統(tǒng)和智能交通系統(tǒng)等五大硬件系統(tǒng),于2008年9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廈門BRT總運營里程為88.9公里,包含3條快線,其中高架段達到39.5公里。高架段均為專用車道,島外地面站除小部分路段與社會車輛混合使用外,其余都是專用車道??煲痪€從第一碼頭站至廈門北站,長35.6公里;快二線從第一碼頭站至同安樞紐站,長42.4公里;快三線從第一碼頭站至前埔樞紐站,長10.9公里。
廈門BRT開通6年來,截止2014年7月31日已累計運送乘客5.02億人·次,總體客流量始終保持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BRT開通首日的客流量僅為3.6萬人·次,如今日均客流量已達到近31萬人·次的水平,日均客流量增長了7.6倍,其中最高日客流量已突破35萬人·次。
隨著廈門BRT運營的逐步成熟,其影響更加深入人心,客流量與日俱增。目前,車站客流高峰時段潮汐現(xiàn)象明顯,高峰期大部分出現(xiàn)在早晨07:30—08:30,晚上18:00—19:00時段,平均進站客流量達到1 700至2 000人·次/小時。重點大客流車站(如火車站、前埔站、嘉庚站、金山站、雙十中學站等)進站客流達到2 500人·次/小時,給車站帶來較大客流壓力,蔡塘至縣后沿線站點由于站間距離較長且車輛到站時已經滿載或趨近滿載,站臺及車廂內過度擁擠,造成大量乘客滯留站臺,乘客疏運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客流量增長所產生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運能供需矛盾突出、場站樞紐等配套設施不完善限制其運能提高,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3方面:一是客流量日益增大,在高峰期期間,運營車輛車廂過于擁擠,特別是行駛至縣黃路段(線路中段),乘客上車難下車也不易。二是部分站點站臺、站廳容量不足,島內路段高架站不堪重負。某些站點高峰期期間需適時實行限流措施,控制乘客進站速度,必要時還需控制進站人數(shù),待站臺乘客減少后才允許站外乘客進站。三是樞紐站設施尚未完善,特別是樞紐站停車場車位已飽和。目前BRT高峰期的發(fā)車間隔為3分鐘/班,根據(jù)實際情況還需臨時增發(fā)班次,現(xiàn)有停車場無法滿足實際運營過程中的發(fā)車需求。
為緩解客流擁堵問題,保證乘客及時疏運,廈門BRT一直在積極尋求改善方法。
1.車輛擴容升級
目前,受既有場地設施的限制,運營車輛數(shù)需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無法通過不斷增加運營車輛來提升運能,故采用提升車輛車廂容積的方法。廈門BRT早期配置車輛均為12米車,目前正在逐步替換為18米鉸接車,荷載人數(shù)由原來的95人增加至160人。目前快三線全部運營車輛和快一線大部分運營車輛均為18米鉸接車,總體運能較車輛升級前有明顯提升,節(jié)假日和早晚高峰時段擁堵狀況得到緩解,同時減輕了站臺高峰期客流疏導壓力。
2.車站改善措施
通過在站廳、站臺等顯眼位置設導引標識,在站臺劃分上下車通道,縮短上下車時間;在站臺設置先下后上、排隊候車標識,引導市民乘客形成自覺排隊候車的良好風氣;在高峰期要求站臺工作人員指引乘客有序排隊候車,盡可能讓乘客實現(xiàn)舒適、安全、快捷出行??土鞲叻迤陂g,車站還將適時采取限流措施,通過減緩高峰期票亭售票速度,分區(qū)段實行高峰期站臺、站廳綜合控制,緩解高峰期客運壓力,避免站臺過度擁擠,保證車站運營工作安全與順暢。
針對站臺擁擠問題,廈門市政協(xié)及廣大乘客提出了擴建站臺的建議,公司對其進行了細致的論證。一是不對島內高架站站臺進行改造。由于島內大客流站點均設置在主干道上,兩側為住宅或商家,受到兩邊建筑以及橋墩承重的限制,基于建筑規(guī)范的角度考慮,高架站站臺無法再進行拓寬。二是對島外地面站站臺進行加長改造,增大既有車站站臺面積,增設部分設備用房以滿足客流增長后車站日常運營要求。改造完成后可同時???輛18米車,站臺候車區(qū)得到拓寬,可同時容納更多乘客。
3.調整起步票價
已開展相應票價調整測算評估工作,對平均票價、平均運距及票價里程分布情況進行測算,通過提高車票起步票價方式,運用價格杠桿調節(jié)供求關系,優(yōu)化客流分布,控制超負荷的客流量,結合高峰期限流措施,合理引導出行選擇,引導旅游購物等人群避開上下班高峰時段出行,緩解高峰期客運壓力,改善乘車條件。
(1)針對縣黃路段擁擠的問題,為優(yōu)化運營組織,提高運營效率,在嘉盛豪園前分叉口增設引橋,實現(xiàn)直接從前埔樞紐站到島外的運營條件,緩解目前3條線路均從第一碼頭發(fā)車的壓力。
(2)在忠侖公園附近增設下地匝道橋,位于云頂中路東側,洪前路與規(guī)劃的蔡嶺路之間,自BRT高架橋橋面接出。作為應急通道以滿足BRT中部應急下地需求,并設立停車場,運營車輛調配將更加及時。
(3)在集南站岔道口設置區(qū)間車折返,提高快一線客流輸送能力,緩解嘉盛豪園至集南路段的客流壓力。因縣黃段為處于線路中部,車輛行駛至這一路段后已趨近滿載,造成大量乘客滯留。為解決這一難題,故在集南站發(fā)空車進島,開行集美大橋南站至前埔的小交路,達到疏散縣黃段滯留乘客的目的。
目前,地面站加長改造、嘉盛豪園前分叉口引橋、忠侖公園附近下地匝道橋等改造施工正在進行中。改造完成后將會對廈門BRT的運營產生積極影響,改善高峰時段大客流站點擁堵現(xiàn)狀,緩解縣黃路段客流疏運壓力,使乘客的出行更為快捷、便利。
(作者單位:廈門市快速公交場站有限公司)
10.3963/j.issn.1006-8864.2014.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