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嚴復對分權說的理解:以孟德斯鳩為中心

        2014-04-16 13:19:06顏德如畢彩云
        江蘇社會科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議院孟氏嚴復

        顏德如 畢彩云

        嚴復對分權說的理解:以孟德斯鳩為中心

        顏德如 畢彩云

        嚴復對分權說的理解明顯體現(xiàn)為以1905年為分水嶺。在1905年前,嚴復主要是譯述孟德斯鳩的分權說,盡管多有曲解,但難掩推崇之意。在1905年后,他對分權說的理解總是同立憲政體聯(lián)系起來。他尤其詳細解說、辨析了英國憲政,真可謂不厭其煩,從中足見對英國政制的贊賞之情。

        嚴復 孟德斯鳩 分權說 英國憲政

        嚴復對分權說的理解,主要見于《社會通詮》(1903年11月譯畢)、《法意》(1904年底出版了前三冊,后來合印即為上冊;1905、1906、1907、1909年各出一冊,合印即為下冊)、《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1906年9-10月)、《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1906年10-12月)、《憲法大義》(1906年12月)等譯著中,其中尤以《法意》(上冊)、《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為代表。

        嚴復何時接觸分權說,學界沒有定論。筆者以為,他在1895年隱約觸及:

        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眾而貴自由。自由,故貴信果。東之教立綱,故以孝治天下而首尊親。尊親,故薄信果。然其流弊之極,至于懷詐相欺,上下相遁,則忠孝之所存,轉不若貴信果者之多也。且彼西洋所以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愛于其國與主,而赴公戰(zhàn)如私仇者,則亦有道矣。法令始于下院,是民各奉其所自主之約,而非率上之制也;宰相以下,皆由一國所推擇。是官者,民之所設以厘百工,而非徒以尊奉仰戴者也,撫我虐我,皆非所論者矣。出賦以庀工,無異自營其田宅;趨死以殺敵,無異自衛(wèi)其室家。[1]《原強修訂稿》,《嚴復集》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1頁。

        西方除了以平等、自由為“教”之外,還由于民眾與國家之間遵循既有之“道”:一是人人遵守議院

        本文系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孫中山共和觀的貢獻及其影響研究”(2011B003)、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嚴復與孫中山的政體觀比較研究”(2012QY027)和“2014年西南政法大學科研資助項目”的階段性成果。所定之法令“而非率上之制”;二是首相以下的行政官員“由一國所推擇”,而非完全由君主任命或世襲。由此可見,這里已經涉及了三權中的兩權,即立法權與行政權。當然,這里只是籠統(tǒng)地說“西洋”政治制度。

        在翻譯《原富》時,嚴復有一處提到英國分權制度的源起:

        斯密所言田政傭奴,皆英國當北宋時如此。降至義都活第一時,今制大體已立。三權操政,曰國王,曰封君,曰齊民。而造律成賦,下議院齊民之權特重,其制如此。故其君權雖世重世輕,而不至于甚暴,而民生雖時舒時蹙,終不至于流亡。[1]《〈原富〉按語》,《嚴復集》第4冊,第883頁。

        英國現(xiàn)今的政制在都鐸王朝第一世已經形成,即“三權操政,曰國王,曰封君,曰齊民?!逼渲?,立法與賦稅大權為下議院齊民把持。這是嚴復首次揭示英國的權力分立制度。在稍后的《〈沈瑤慶奏稿〉批語》(1901年或稍后)中,他對英國三權鼎立制度的起源有更明確的認識:

        據英民史:撒遜種人當未至不列顛三島之日,在魏晉間,居撒遜尼。種中遇有大事,則請部長諸豪暨種人會議云云。可知英之憲法三權鼎峙,其源甚遠。仆譯《原富》,于丙丁各部言議院之所由來尤悉。下議院政權日大,即其國治化日隆之明徵。英國政權向分立法、行法二等,王與兩議院皆立法權,至宰相、各部尚書皆行法者?!?/p>

        至籌款一事,下議院正操準駁之權,各部之于下議院,政如中國諸臣下之于皇帝?;实鄄粶剩瑹o從得款也。但外國下議院比中國皇帝闊者,即準即給,無需向第三人搜刮,如中國之取于百姓。故中國籌款怨聲載道,而外國無之,蓋準款人即是財主故耳。雖然議員,不過百姓出官已耳。[2]《〈沈瑤慶奏稿〉批語》,《〈嚴復集〉補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25-326頁。這里有兩點注意:一是英國三權鼎立起源于種族部長會議;二是嚴復僅僅提及三權中的兩權即立法權與行法權(他后來詳細申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

        真正對分權說有清楚認識,應該是在1904年出版的《社會通詮》之中,該書有四處涉及。其一:

        庶長者,后世國會之濫觴也,其始聚種人之豪杰長老而為之?!L之職,其極重者,在傳守典常,議禮布教,兼秩宗、司徒之所為?!錇槲狳h所絕重者,以其寓立憲治體之始基,為后此刑法、議制、行政三大權之母,而又爵民兩議院之星宿海也。[3]《社會通詮》,〔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3頁,第132頁,第145頁。

        大意是說,國會起源于庶長會議。立憲治體包括三權:刑法、議制與行政,其中,“刑法”即今之“司法權”,“議制”即今之“立法權”,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立法”,而“行政”即前面說的“行法”。其二:

        曰刑法,曰議制,曰行政,三者國家之所以為國家,而經綸社會之大柄也。……蓋刑法所以司一國之平,議制所以立一國之干,此吾歐上國,大抵己成全勝之規(guī),文明之民,極言論自由,莫之訾議者,而非以論于行政之一權也。[4]《社會通詮》,〔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3頁,第132頁,第145頁。

        依甄克思之見,國家與社會正常運行離不開“刑法”、“議制”與“行政”三權?!靶谭ā笔恰八疽粐健?,“議制”是“立一國之干?!逼淙?/p>

        國家主權有三重焉:曰法權,曰憲權,曰政權。顧有時憲、政二者,分屬而不相謀,此如德、奧二邦是也,而英倫則二者合并而不分矣。有時法權獨尊,非議制之憲權所得統(tǒng),而吾英又以議院為最尊之法曹,是法統(tǒng)于憲矣。[5]《社會通詮》,〔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3頁,第132頁,第145頁。

        基于任何國家與社會均存在“無上主權”,甄克思認為,一國之主權包括三重:法權、憲權與政權。所謂“法權”就是前面所言之“刑法”,今之司法權;“憲權”就是前面所說之“議制”、“立法”,今之立法權;“政權”就是前面所說之“行法”、“行政”,今之行政權。

        其四:

        往十八世紀間,法之孟特斯鳩諸賢,皆深明法學之士,其論治制也,嘗低徊流連于英之憲法,而其所反復致意者,尤在刑、憲、政三權分立之制。顧吾英之法意,在刑法權獨立,不受制于行政權,而大陸政家,則以為行政之權宜無受制于刑法。[1]《社會通詮》,第159頁。

        在甄克思看來,孟氏政體觀多取材于英國,這一點嚴復也是贊同的。我們要注意的是,這里嚴復把三權簡稱為“刑、憲、政”。所謂“刑”就是“刑法”或“刑法權”,今之司法權;所謂“憲”就是“憲權”,或者前面所言之“立法”、“議制”與“議制之憲權”,今之立法權;所謂“政”,就是“政權”,或“行法”、“行政之權”,今之行政權。

        嚴復在同年發(fā)表的《讀新譯甄克思〈社會通詮〉》(1904年4月)中,第一次明確描述了三權分立與制衡制度:

        欲觀政理程度之高下,視其中分功之繁簡。今泰西文明之國其治柄概分三權:曰刑法,曰議制,曰行政。譬如一法之立,其始則國會議而著之;其行政之權,自國君以至于百執(zhí)事,皆行政而責其法之必行者也。雖然,民有犯法,非議制、行政二者之所斷論也,審是非,讞情偽,其權操于法官。法官無大小,方治職時,其權非議制、行政者所得過問也。讞成奏當,而后行政者施罰,責其法之必行。[2]《讀新譯甄克思〈社會通詮〉》,《嚴復集》第1冊,第147頁。

        從這段話可知:一是把分權視為政治進化程度之標準;二是認為分權在西方文明國家是普遍情況(其中自然包括英國);三是所謂的分權不是從主權的角度而是從“治柄”的角度;四是這里對權力分立制度的描述應是基于對甄克思思想的總結。

        由上可以說,在翻譯孟德斯鳩《法意》之前,他對分權說的了解,或者局限于英國制度,或者來自于英國歷史,或者來自于英國學者。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分權說在英國是很著名的,在制度上的應用也是比較成功的。若非如此,孟德斯鳩就不會“低徊流連”于它。奇怪的是,甄克思對孟德斯鳩與洛克思想之關系只字不提。

        眾所周知,分權說是孟德斯鳩(以下簡稱“孟氏”)政治法律思想中最為有名的思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嚴復在《孟德斯鳩列傳》中居然毫無記錄?這當然不是說,他對孟氏分權說一無所知。事實上,在《法意》第十一章集中議論分權說之前,他已經注意到它了。

        當嚴復翻譯完“We shall give here a few more reflections on this point.In monarchies,the prince is the party that prosecutes the person accused,and causes him to be punished or acquitted.Now,were he himself to sit upon the trial,he would be both judge and party.”[3]THE SPIRIT OF LAWS,Book VI.(5).1752,by Thomas Nugent,http://www.constitution.org/cm/sol.txt.嚴復的譯文是:“且君主之必不可以治獄,尚有他故焉。蓋訟有兩曹,曰原告,曰被告,君主常與原告為曹者也。使親治獄,是無異以原告而為之法官,其判之能平與否,略可見矣。”《法意》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113頁。之后,有一段按語:

        此于司域爾之私犯(Civil wrong即“私犯”——引注)不大見也。若于孤理密之公犯(Crime即“公犯”——引注),甚者乃至于飛章告變之國事犯,則其衡往往大傾。中國以州縣治民,以行法之官而司刑柄,其流弊正與此同。蓋中國之制,自天子至于守宰,皆以一身而兼刑、憲、政三權者也,

        故古今于國事犯無持平之獄。[1]《法意》上冊,第113頁。其中“司域爾”與“孤理密”之譯法,見《社會通詮》,第104頁。嚴復在該處的注釋進行特別說明:“泰西分罪犯公、私與中土異,我所論罪犯公、私,惟于官吏乃有此別。泰西之法,公重私輕,中土之法,公輕私重,其亭法與此相反,不可混也。”

        此處雖然是在議論不同類型犯罪的審判與裁定問題,但是它涉及國家政治制度的不同安排。嚴復對中國政治制度的安排明顯不滿,其原因就在于“自天子至于守宰,皆以一身而兼刑、憲、政三權”,無法保障司法公平。在此處提出這個問題,恰恰說明他對孟氏分權說有了解,分權說是他評斷政治制度優(yōu)劣的標準。

        在第十一章第4節(jié),孟氏明確提出舉世聞名的權力制約問題:

        Democratic and aristocratic states are not in their own nature free.Political liberty is to be found only in moderate governments;and even in these it is not always found.It is there only when there is no abuse of power.But constant experience shows us that every man invested with power is apt to abuse it, and to carry his authority as far as it will go.Is it not strange,though true,to say that virtue itself has need of limits?[2]THE SPIRIT OF LAWS,Book XI.(4).

        嚴復譯道:

        民主制二,曰庶建,曰賢政,以言其形質,皆非自由者也。求國群之自由,其惟平和政府乎。且即此制,亦非常得自由者。必政府平和,其權無僭濫,乃庶幾耳。積歷史之所經見者而推之,凡人有權,其不倒行逆施者亦鮮矣,且必盡其權之所能至者而為之,此人道所以重可嘆也。若曰,雖行其德,不可不為限制。聞者將以此語為奇,雖然,篤論也。[3]《法意》上冊,第219-220頁,第220頁。

        “民主制二”,嚴復在介紹治制時已經交代,這里沒有必要添句。Political liberty譯為“國群之自由”而不是“政治自由”。moderate governments譯為“平和政府”,嚴復此前把moderate還譯為“禮讓”,二者有何差異,不甚清楚。獨治的精神是“禮”或“榮寵”,與此有何關聯(lián),也是不甚了了。嚴復對“But constant experience shows us that every man invested with power is apt to abuse it,and to carry his authority as far as it will go.”這一句譯得大致不錯。綜觀全文,“此人道所以重可嘆也”之添句是成功的。該句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歷久不斷的經驗告訴我們:握有權力的人都傾向于濫用權力,并盡其所能地發(fā)揮其權威?!弊詈笠痪湟庾g得比較不錯。如果直譯應是:“說品德本身也需要限制,難道不奇怪嗎?然而,這是真的?!?/p>

        緊接上一段的下一段也是有關權力制約的名言:

        To prevent this abuse,it is necessary from the very nature of things that power should be a check to power.A government may be so constituted,as no man shall be compelled to do things to which the law does not oblige him,nor forced to abstain from things which the law permits.[4]THE SPIRIT OF LAWS,Book XI.(4).

        嚴復的譯文如下:

        將欲使之無倒行而逆施,則自人情物理言,凡立一權,不可不更立一權焉,以為之限制。是故治制之成也,宜使凡法所不責者莫之強也,凡法所不禁者莫之奪也。[5]《法意》上冊,第219-220頁,第220頁。

        從整體來看,嚴復的這段譯文比較簡潔,富有條理。Abuse譯為“倒行而逆施”,from the very nature of things譯為“自人情物理言”,以及as no man shall be compelled to do things to which the law does not oblige him,nor forced to abstain from things which the law permits,譯得都是不錯的。A government may be so constituted,譯為“是故治制之成也”,從直譯來看,他是曲解了孟氏的意思。但是聯(lián)系上下文,嚴復加一個“是故”,正是對應于power should be a check to power。該段第一句直譯應是:“為了防止這種濫用,從事物的性質來說,權力應該限制權力是必需的。”由此來看,嚴復譯為“將欲使之無倒行而逆施,則自人情物理言,凡立一權,不可不更立一權焉,以為之限制”是有問題的。孟氏的意思是要對權力進行限制,不是說設立一種權力,就不得不另立一種權力來加以限制。

        第十一章第六節(jié),孟氏專門論述英國政治制度時對分權說進行了集中闡述:“In every government there are three sorts of power:the legislative;the executive in respect to things dependent on the law of nations;and the executive in regard to matters that depend on the civil law.”[1]THE SPIRIT OF LAWS,Book XI.(6).嚴復是這樣翻譯的:

        無論何等政府,其中皆有三權之分立:曰立法之權,曰行政之權,曰刑法之權。行政者,執(zhí)國家之憲典,以奉行庶政者也。刑法者,憑國家之刑章,以裁決庶獄者也。[2]《法意》上冊,第221頁,第221頁。

        嚴復翻譯時首先對語句進行了調整:先總說有三種權力,后說這些權力涉及的內容。這體現(xiàn)了翻譯的技巧。其次,突出了“三權之分立”。事實上是這樣嗎?第一句的翻譯應是:“每一個政府都有三種權力?!辈⒎侨鐕缽退g的“皆有三權之分立?!闭菫榱送怀觥叭龣嘀至ⅰ保麑θ龣嗟淖g法也別有意味:“曰立法之權,曰行政之權,曰刑法之權。”這與此前他對三權的稱呼一致。至于何謂“行政之權”、“刑法之權”,嚴復都曲解了孟氏之意。事實上,第二種權力是指“有關國際法事項的行政權力”,第三種權力是指“有關民法事項的行政權力?!?/p>

        再看下一段:

        By virtue of the first,the prince or magistrate enacts temporary or perpetual laws,and amends or abrogates those that have been already enacted.By the second,he makes peace or war,sends or receives embassies,establishes the public security,and provides against invasions.By the third,he punishes criminals,or determines the disputes that arise between individuals.The latter we shall call the judiciary power,and the other simply the executive power of the state.[3]THE SPIRIT OF LAWS,Book XI.(6).

        嚴復翻譯為:

        為一國之君相師尹,議法令于朝堂,而頒之于其國,或為永建,或為暫立,不足者補之,不便者更之,凡此皆立法權之行也。其于鄰國也,決戰(zhàn)媾,聯(lián)外交,而于國中也,奠治安,鞏牖戶,則行政之權在耳。他若攘寇賊,懲奸宄,明國民之畛畔,而杜私家之爭者,又刑法之權用也。今謂第一為憲權,第二為政權,第三為刑權。[4]《法意》上冊,第221頁,第221頁。

        客觀地說,嚴復用舊時詞匯進行的翻譯,基本上表達出了孟氏的意思。不過,由于他傾向于意譯,難免扭曲原意。此處與上一段一樣,強調“三權之分立。”所以,第一句話末尾才說“凡此皆立法權之行也”,第二句話末尾則說“行政之權在耳”,第三句話末尾特意指明是“刑法之權用也?!弊詈笠痪?,嚴復譯為“今謂第一為憲權,第二為政權,第三為刑權”,可以說基本上不合原文,直譯應是:“我們將稱后者為司法權力,而把另外的權力簡稱為國家的行政權力?!备鶕耙欢卧挘^的三種權力實質上是兩種:立法權力與行政權力。孟氏雖沒有明言三權,但嚴復在這里依然強調是三種權力,他可能是體會出了其中的真意。當然,他也許是根據上下文才這樣翻譯的。不妨看以下三段話:

        When the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 powers are united in the same person,or in the same body of magistrates,there can be no liberty;because apprehensions may arise,lest the same monarch or senate should enact tyrannical laws,to execute them in a tyrannical manner.

        Again,there is no liberty,if the judiciary power be not separated from the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 Were it joined with the legislative,the life and liberty of the subject would be exposed to arbitrary control;for the judge would be then the legislator.Were it joined to the executive power,the judge might behave with violence and oppression.

        There would be an end of everything,were the same man or the same body,whether of the nobles or of the people,to exercise those three powers,that of enacting laws,that of executing the public resolutions,and of trying the causes of individuals.[1]THE SPIRIT OF LAWS,Book XI.(6).

        嚴復的翻譯是:

        故其國憲政二權合而歸之一君,或統(tǒng)之以一曹之官長者,其國群之自由失矣。蓋君不盡圣,吏不皆賢,彼既總二權而握之矣,將有時立煩苛之法令,而以威力行之,是固民之所甚畏也。有如是之畏者,不得謂之有自由也。

        又其國之刑權,不與憲、政二權分立,而與其一合者,則其國為無自由也。蓋使刑權而與憲權合,是斷曲直者即為議法令之人,如是則是非無定,而民之性命財產舉以危矣;又使刑權與政權合,是行法令者即為審是非之人,如是則斷獄者可濫其淫威,而獄之鍛煉周內者眾矣,故曰無自由也。

        極之而三權者合,即議其法令,又主其施行,又審其所行者與法之離合,是憲政刑三權者聚而集于一人一眾之身,是一人一眾者,無論為貴族,為平民,其治皆真專制,雖有粟且不得食,國群自由云乎哉![2]《法意》上冊,第221-222頁。

        先看第一段。the same person、the same monarch均譯為“君”,there can be no liberty譯為“其國群之自由失矣”,前者譯得不錯,后者與前面Political liberty的譯法一致,未必準確?!吧w君不盡圣,吏不皆賢”與“有如是之畏者,不得謂之有自由也”,都是嚴復有意加上的,但并不損害大意。這一段明顯提到兩權:the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 powers,他照例譯為“憲權”與“政權”,簡稱即為“憲政二權。”

        次看第二段。第一句的翻譯基本不錯,從中可見三權:the judiciary power、the legislative and executive。這就解釋了前面嚴復為何說“今謂第一為憲權,第二為政權,第三為刑權。”不過,把the judiciary power譯為“刑權”未必確切,盡管中國讀者較能明白。第二句譯得也不錯,“如是則是非無定”是嚴復添上的。他依據對前兩句的理解,翻譯第三句時,添加了兩處:“是行法令者即為審是非之人”與“故曰無自由也?!睂嵤虑笫堑卣f,嚴復對孟氏原意體會較深,增加一些語句并無大礙。

        最后看第三段。嚴復翻譯此段在語序上做了大調整,先譯“to exercise those three powers,that of enacting laws,that of executing the public resolutions,and of trying the causes of individuals,”再譯“were the same man or the same body,whether of the nobles or of the people,”最后譯“There would be an end of everything?!眔f trying the causes of individuals譯為“審其所行者與法之離合”不夠準確,the same body譯為“一眾之身”也不妥當。There would be an end of everything,嚴復意譯為“其治皆真專制,雖有粟且不得食,國群自由云乎哉!”,基本走樣。整段話直譯是:“如果由同一個人或由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機關,來同時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執(zhí)行公共決議與裁決個人爭端,那么一切都完了?!眹缽蛷淖约旱睦斫獬霭l(fā),突出“國群自由”在分權中的位置,應該說深得孟氏之心。

        嚴復翻譯完以上三段話之后,未置片言只語的按語,這說明他完全贊同孟氏的看法。他竭盡所能體察孟氏的意思,突出分權與自由之關系,顯見其高明。為了強調三權分立,他將孟氏的三權翻譯為“憲權、政權、刑權,”盡管有所失真,也比較能解孟氏之衷。

        大約是在翻譯完第十九章第22節(jié)[3]THE SPIRIT OF LAWS,Book XIX.(22).之后下了一段按語,其中又提及分權:

        所謂三權分立,而刑權之法廷無上者,法官裁判曲直時,非國中他權所得侵官而已。然刑權所有事者,論斷曲直,其罪于國家法典,所當何科,如是而止。至于用刑行罰,又系政權之事,非司法之官之職也。吾國行杖監(jiān)斬,皆刑官為之,此乃立憲政體所無之事,學者審之。[1]《法意》上冊,第419-420頁,第614頁。

        此處嚴復明確把孟氏分權說表達為“三權分立”,字里行間難掩贊頌之情。當他由此評判中國政治現(xiàn)實時,貶抑就在所難免了,因為后者三權合于一身。這里提出一個問題:孟氏是否主張任何政體都要分權?嚴復在譯完第二十五章第8節(jié)的一段后的按語中說到這個問題:

        孟謂立憲之柄利于分,專制之柄利于合,此誠破的之論。今者,吾國議立憲矣,又云豫備立憲

        矣,假其誠然,則所謂豫備者,將正在此分合之間,雖不能分,要常以他日可分為祈向焉可耳。[2]《法意》上冊,第419-420頁,第614頁。

        孟氏是否說過“立憲之柄利于分,專制之柄利于合”,有待考證。如果理解了他所說的“民主政治和貴族政治的國家,在性質上,并不是自由的國家。政治自由只在寬和的政府里存在。不過它并不是經常存在于政治寬和的國家里;它只在那樣的國家的權力不被濫用的時候才存在”[3]《論法的精神》上冊,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第183-184頁。。的話之后,自然就會懷疑這所謂的“破的之論?!泵鲜系囊馑紤撌沁@樣:政體形式之表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由有無保障。公民自由之實現(xiàn),關鍵在于是否恰當分權與制衡。也就是說,孟氏對自由的渴求,迫使他關注的是權力結構。嚴復在翻譯或翻譯完《法意》上冊之際,其關注的重心除了中國能否行共和外,就是國家的權力結構。當然,這是兩個相關的問題。

        1905年前,嚴復主要在《法意》(上冊)里集中譯述孟氏的分權說。1905年9月,他開始了著名的《政治講義》。正是在該講義中,他再次言及分權說:

        近世國家,所號為文明種族者,大抵皆用獨、少、眾三權鼎足分治之形式。特時勢與民智程度不同,則三者之中,往往有偏重畸輕之實。此與中國歷代之內外權力,常分輕重正同。故無論何等立憲國家,茍察其實,則君主、貴族、民主三者,其權孰重,大都可見。然則雅里氏之區(qū)分,以大意言之,猶可用也。[4]《政治講義》,《嚴復集》第5冊,第1258頁。

        說西方近世國家基本上實行分權比較可信。但是所謂的分權不是嚴復說的“獨、少、眾三權鼎足分治之形式?!惫P者以為,嚴復可能混淆了兩個問題:混合政體與分權政治。他自己說過,世界上沒有純粹的民主、君主或專制國家,也就是說現(xiàn)實的國家都程度不等地摻合了這三種政體的要素。這里“三權鼎足”的說法,與以往“三權分立”是一致的,只不過其內涵有異。當然,選擇何種政體形式與是否分權以及如何分權,有時候是極為密切的問題。

        真正體現(xiàn)嚴復對權力結構在現(xiàn)實國家的表現(xiàn)的關注,是在《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1906年9-10月)的長文中。該文主要圍繞著駁斥以下兩種說法展開:一說是英國法學家卜來斯頓(今譯為布萊斯通)的《國律解義》(今譯為《英國法律評論》)所主張的:“國家有二大權,曰立法,曰行法。行法之權,操諸王者,王者置百執(zhí)事所謂閣部臺省者,以為承命宣政之機關。至于立法,則其權王與貴族齊民共之?!绷硪徽f認為:“英之政制,以獨治為行法,而眾治為立法,是二權之異同,一存于是非之理想,一存于權力之實行。政法之將立也,集思廣益,用其眾而議之。及其施行,則責專而權獨,擇人畀之已耳。”[5]《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

        對于前說,嚴復認為它不合事實:“自事實言,則英國自維廉第三以來,凡事經兩院所裁判者,王未嘗置可否,但涉筆占位署御名而已。以常勢觀之,此權一失,殆無復日。然則謂立法之權獨存兩院可耳。不寧惟是,即今事經下院所裁決者,上院亦未嘗置可否,則謂立法之權,為齊民下院之所獨操,亦無不可。卜氏所指立法者中三權,至于今,其二皆虛設矣。”[1]《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文章用了不少筆墨去揭露英國政治運行之“事實”,為的就是具體駁斥這種說法??偟膩砜?,嚴復認為這種說法“所以誤,坐徒見英制之形式,而不求其真”[2]《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

        后一種說法是其駁斥的重點。他認為該說與孟氏有關:“此其說至為近似,法家孟德斯鳩著論《法意》以來,幾人人據之為典要。”[3]《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筆者則認為與洛克有關。若非如此,嚴復為何覺得孟氏對這種說法有推波助瀾之功?讀者也許沒有忘記,嚴復在孟氏《法意》第十一章第6節(jié)題目之下有一句按語:“此章所言,大半本諸英哲洛克之《民政論》?!盵4]《法意》上冊,第221頁。他盡管對孟氏分權說推崇至極,但是在這里表示了疑問:“顧遠征諸歷史所發(fā)現(xiàn),近印之各國所實行,孟說確有其不可通者?!本科湓?,“蓋孟氏《法意》成后之三十余年,歐美紛然,議憲法者殆不異于今日之中國”[5]《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言下之意,學說要應用于實際,必有損益,不可把它當作教條。因此,“夫使英之治制,果如《法意》之所云云,距閣部諸行政大臣于議院之外,將其全體隳散久矣,烏得有今日利行之效乎?孟氏以憲、政、法三權分立,為得英制精義,于其書三致意焉。而美法規(guī)撫英制,用孟成說,遂有閣部不得入議院之條,其為效乃適與英制相反。然則孟說三權分立,百余年在學者口耳間,所以為至當而無可議者,實則刺謬,亦以明矣。”[6]《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其錯誤也是無法避免的。嚴復還進一步分析了“用《法意》之說以規(guī)撫英制,議院立法,何以必不容閣部行法者參片席于其中?”[7]《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的問題,認為“彼謂英制謂三權鼎足,而議院為純于立法者,其說不待攻破矣。夫英有法令,無慮皆議院之所公立,而后稱制,此說誠然。顧如刑律,則有為司法決獄,取成案而著為法令,前說特總其大凡而已,其謂行法之權,操諸政府,自國王至于百執(zhí)事,皆政府也,說亦不誣。然可云議院有立法之權,百司有行法之柄,而不得謂議院之權專于立法,而宰相之柄限于行法”,因為“議院立法而外,且兼行法,而宰相等行法之余,兼領立法,孟德斯鳩《法意》之說,固什八九合,然理想之辭耳。以言實事,英議院與宰相二者今日之所行,誠多與之背馳者”[8]《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

        既然以上兩種說法皆不符合英國政制之實際,那么英國政制究竟如何?就英國政權的整體而言,嚴復認為,閣部(政府)的重要性居于首位。為什么呢?這必須明白英國議院、政黨與首相之關系。盡管,議院決定政府之進退,但是,一個政府之所以組成,乃是由于他所在黨是議院中的多數黨。根據政黨分肥制來說,首相領導的政府與議院中的多數議院是坐在一條船上的,也就是共進退。一般來講,政府提出的議案,經由議院討論,即使過程漫長,爭論激烈,多數時候是會通過的[9]《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當然,議院也是有權的。在嚴復看來,這種權不是立法之權,而是否決權(“禁制”veto,音譯為“威朵”——引注)。議院所據有的“禁制”之權,實際是監(jiān)督政府,這種權力近于行政之權。政府所謂的“行法”,實際上又事事“為議院所程督”;議院固然是立法,但是立法之事必須稟承政府。因此,英國并非三權分立之國??傊?,人們對英國政制流行看法之錯誤,原因在于以為“閣部大臣常兼地方代表”。其實,英國政府之首相不是議院的公仆,而是議院之首領[10]《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

        嚴復在該文還提出一個頗值得玩味的問題:既然英國政制不符合三權分立說,那么孟氏的分權說就毫無用處了?在他看來,并非一無是處,美國政制就是三權分立之典型[11]《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0頁,第223頁,第221頁,第221頁,第221-222頁,第222頁,第224頁,第227-228頁,第228頁,第229頁。。在演講結束之際他指出:就英國近百年的事實來說,其政制確實不是三權分立;美法兩國能制定出體現(xiàn)三權分立之憲法的實際背景,在那時的英國,條件并不具備。英國的議院,在孟德斯鳩的時代,處于胚胎階段,很難預料它會發(fā)展一個“成毀政府之機關”。我們在用三權分立之說來評價英美法政制時,一定要放到那時的實際環(huán)境來考慮,否則就會誤解它們。前邊列舉的那些不實之說,就是屬于不慮及歷史背景而犯的錯誤[1]《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29-230頁。。

        上文發(fā)表之后,嚴復又在10-12月間撰寫了《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一文。其目的在于“考政治而欲得其真,則勿熒于形表,而必辨無實之名”[2]《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32頁,第232頁,第233頁,第233-234頁,第235頁,第236頁。。就人們對英國政制的誤解來說,主要在于不了解其議院和首相的演進過程[3]《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32頁,第232頁,第233頁,第233-234頁,第235頁,第236頁。。要明白英國政治制度,就必須清楚國王、首相、議院與政黨之關系[4]《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32頁,第232頁,第233頁,第233-234頁,第235頁,第236頁。。嚴復還根據孟德斯鳩《法意》,講述了古羅馬的民主制。認為古代雅典羅馬的民主,就與近代的民主立憲國家相似,他們經歷一個從獨治、專制到民主的發(fā)展過程[5]《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32頁,第232頁,第233頁,第233-234頁,第235頁,第236頁。。此外,還將它與英美政制比較后得出如下看法:一是大凡國家法制演變,一定是逐漸進行而不是突然發(fā)生的。這種漸變,起于思想之更張(維新)與紹述(保守)之爭。二是羅馬政制演變有兩個階段:“由世及之位,而轉為選主”;“由終身之任,而限為期月”。這兩個階段,是逐漸發(fā)生的。三是區(qū)分眾治之國與獨治之國的關鍵,在于制造政府的機關是否健全運轉[6]《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32頁,第232頁,第233頁,第233-234頁,第235頁,第236頁。。四是獨治之制與眾治之制,有時會出現(xiàn)反復。五是英國議院之所以擁有大權,在于抵抗專制,獲得成功。六是立憲的大義就是任何人都要接受法律之規(guī)制。一個國家是否是立憲國,問題不在于有無君主,在于君主是否與民“同有之范圍”。如是一來,議院就成為一個制造或破壞政府的機關。既然這樣,專制與立憲的區(qū)別,必須以有無議院為根據[7]《續(xù)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嚴復集》第1冊,第232頁,第232頁,第233頁,第233-234頁,第235頁,第236頁。。

        在同年12月發(fā)表的《憲法大義》,可以說也是對《論英國憲政兩權未嘗分立》的補充,因為此文主要以英國政制為例,解說憲法大體。在他看來,“言憲法制度之大體,……其大較,則一須知國中三權之異。三權者,……立法權,行法權,司法權也。中國自古至今,與歐洲二百年以往之治,此三者,大抵不分而合而為一。至孟德斯鳩《法意》書出,始有分立之談,為各國所謹守,以為稍混則壓力大行,民無息肩之所。顧考之實事,亦不盡然?!盵8]《憲法大義》,《嚴復集》第2冊,第242-243頁,第243頁,第243頁,第243-244頁,第244頁。必須指出的是,嚴復說“至孟德斯鳩《法意》書出,始有分立之談”不合事實。在這段總論之后,他具體解說英國政制的三權。認為立法權起初由貴族、平民兩院分掌,后“因緣事變”,轉由下議院也就是平民院獨執(zhí),并成為政治傳統(tǒng),由此也顯見英國國民權利之重要地位[9]《憲法大義》,《嚴復集》第2冊,第242-243頁,第243頁,第243頁,第243-244頁,第244頁。。行政權由國王、首相(“宰相”)和各大臣行使,其中“宰相獨重”,實為政府之中心,主導行政大權,其存廢決于議院[10]《憲法大義》,《嚴復集》第2冊,第242-243頁,第243頁,第243頁,第243-244頁,第244頁。。司法權是“立憲之法司,謂之無上法廷”,應遵循司法獨立與司法公正兩大原則,這是“吾國所不可不學者,此其最矣”[11]《憲法大義》,《嚴復集》第2冊,第242-243頁,第243頁,第243頁,第243-244頁,第244頁。。最后,嚴復認為,“英國之制,演成最早,而為諸國之所師”。盡管后來的法、美是所謂的民主立憲,德、義是所謂的君主立憲,但都與英國一樣,都是立憲政體。不過,每個國家立憲政體的具體運作,“則以代表、從眾、分黨三物,經緯其間,其制乃行”。他還以為,英國憲政是“最優(yōu)者,因其國中只有兩黨,渾而言之,則一主守舊,一主開新。他國則不盡然,有主張民主、王制、社會諸派,宗旨既異,門戶遂分,而國論亦淆而難定,此其所以不及英也。”[12]《憲法大義》,《嚴復集》第2冊,第242-243頁,第243頁,第243頁,第243-244頁,第244頁。其他國家黨派林立,互相傾軋,政局動蕩,輿論紛爭而難以達成共識。

        總之,在1905年前,嚴復主要是譯述孟德斯鳩的分權說,盡管多有曲解,但難掩推崇之意。在1905年后,他對分權說的理解總是同立憲政體聯(lián)系起來。他尤其詳細解說、辨析了英國憲政,真可謂不厭其煩,從中足見對英國政制的贊賞之情。據此使他堅定了如下看法:只要是立憲國家,其權力就應合理安排,當然未必是兩權或三權分立;而立憲國家最主要的機關就是議院。

        〔責任編輯:肖波〕

        顏德如,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暨民族政治研究院教授 401120

        畢彩云,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 130012

        猜你喜歡
        議院孟氏嚴復
        嚴復全集
        施氏和孟氏
        嚴復“惟適之安”視域中的民主與科學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4
        晚清時期崔國因外交思想認識
        孟氏蒜茸枝:一根麻花的逆襲
        海峽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9:08
        孟皇后“靖康之難”的唯二幸存者
        山海經(2017年1期)2017-04-11 02:18:27
        嚴復修改試卷
        做人與處世(2017年1期)2017-02-28 22:26:40
        宋育仁“教權”議院考論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2:39
        孟氏骨折新分型及其指導臨床治療的療效觀察
        國學之真的尋求——論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評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av在线|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久久|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黄网站a毛片免费观看久久| 日本本土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下载|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探花国产精品三级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久久|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物 |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疯狂撞击丝袜人妻| 天天躁日日操狠狠操欧美老妇|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日本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 性一交一乱一伦| 国产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 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 亚洲日韩成人无码不卡网站| 大香蕉视频在线青青草|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高潮迭起av乳颜射后入|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午夜国产在线精彩自拍视频|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不卡 |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不卡| 思思99热| 亚洲偷自拍国综合第一页国模|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最大| 日本人与黑人做爰视频网站| 国内自拍偷拍亚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