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忠
摘 要:空間觀念對于孩子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擁有一個比較好的強大的空間觀念,對于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邊的世界,在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發(fā)展方面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形成各種空間觀念的良好時期,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期進行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和訓練,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主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做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空間觀念;思維能力;低年級學生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jù)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jù)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
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jù)語言描述畫出圖形等。”由此可以看出,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是學生教學內容當中的一項核心任務,就更說明擁有一個良好的空間觀念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空間觀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特點,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學的任務顯得更加艱巨,教學的難度也比較大。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對于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做一簡單的闡述。
一、空間觀念形成之觀察生活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一個對身邊的事物的認知程度逐漸加深的時期,所以他們的思維模式屬于一種形象化的思維模式,他們對于幾何圖形的認知和了解主要還是基于實物直接給予他們的直覺上的觀察,而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有目的、順序,而且相對持久的一個視覺性的活動,這種觀察對于小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形成空間概念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要巧妙地運用小學生在認知事物上的這種特點和規(guī)律,在培養(yǎng)他們空間觀念的過程當中,要盡量為他們呈現(xiàn)一些真實而且豐富的原型,帶給他們幾何形體的感覺和經驗,通過不斷地觀察實物的這個過程,能夠初步地為他們提供感知空間的印象,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比如,在教學生認識一些立體圖形的時候,教材上給出的圖形雖然也是三維立體的,但是畢竟是圖片,直觀的感覺還不夠強烈,老師可以找一些實物展示,同時給學生進行講解,長方體可以找餅干或者牙膏的盒子,立方體可以找魔方,圓柱體可以找茶葉的罐子,球體可以找皮球等,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空間觀念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還可以促進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經過反復的實物和教材的對比,不斷地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還可以對它們進行他們概念當中的分類,對這些幾何形狀有最初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就是一個建立空間觀念的初步過程。
二、空間觀念形成之直觀操作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主動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睂嵺`永遠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當中,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想要他們建立形象準確的空間觀念,就一定要加強他們對這個過程理解的操作和實踐的過程。具體該如何實施呢?還是如上述幾個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除了可以為學生展示實物,老師還可以知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一些立體幾何模型,讓他們自己動手拼接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等,這個過程可以調動他們的手、眼等多種器官,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學習過程,對這些幾何圖形形成的印象也會更加的深刻。另外一方面,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可以讓學生用尺子量一下地板的寬度、桌子的長寬高、桌子的直角、等邊三角形的三條等邊等,都可以讓他們對這些物體形成一個所謂的表象,對于他們建立空間概念有直接的效果。還有一個很典型的教學案例,就是地圖的識別。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他們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操場的地圖,任務分配下去等待學生完成后,老師把圖集中起來一起進行批改,這時候就看到,畫的是同樣的內容,但是學生選擇的方位有很大的差別,這時候老師就可以拿標準規(guī)格的地圖出來給學生進行講解,講解地圖的上北下南的方位,以及地圖上物體的布置,這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的過程,比只是進行解說更有利于讓低年級的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三、空間觀念形成之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對于現(xiàn)代教學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工具,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巧妙使用,把過去教學過程當中抽象的東西都具體地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更加直觀形象的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多媒體教學在改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模式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改變傳統(tǒng)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一味地進行講解,學生單純地聽的教學模式,這種互動效果下的教學模式對于形成和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有重要作用。比如,在學習平移和旋轉的時候,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老師一般會用一個實物為學生展示,但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老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非常具體的錄像,以及展示給學生平移和旋轉在平時生活當中的用處。在教學的便捷性方面,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是非常突出的,用它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更加的直觀、生動,對于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形成空間觀念方面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空間觀念形成之空間想象力
對于形成空間觀念來說,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幾乎是不可以缺少的,有了空間想象的幫助,即使是平面圖,也可以看到立體圖形,所以,空間想象力是提升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把鑰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空間想象力這個環(huán)節(jié)恰恰是十分好利用的,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正在建立的時期,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但是空間想象力的形成是依賴于學生的感知程度的,所以老師就要在培養(yǎng)他們的感知程度上下功夫,從而提高他們的空間想象
力。比如,在對實物進行觀察的時候,有的時候可能低年級的學生在從不同的方位對物體進行觀察并判斷它們的形狀的時候有困難,困難就是源于感知的程度比較淺,想要提高這個感知程度只有經過大量的觀察練習。老師在具體的教學的時候,可以從不同的方位安排不同的學生進行觀察,讓他們分別描述自己看到的圖形,然后再交換位置,比較之前看到的圖形的差別,老師還可以把這幾個方位圖形拍下來,讓學生辨別這分別是在哪個方位看到的圖形,這就是一個培養(yǎng)感知能力的過程。擁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學生就會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從而形成和提高空間觀念。
五、空間觀念形成之——印象深化
想要對于形成的空間觀念進行深化,那就要對于形成的空間觀念進行表述。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訓練,老師要指導學生把他們看到的和學會的表達出來,這就需要老師既能夠給予清晰的指導,又能夠和學生做很好的交流。老師在進行指導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使用,既要清晰明了,有一定的感染力,又要具有探究性,要盡量避免觀察的盲目性和操作的隨意性。在和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傾聽,傾聽學生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表達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并及時地給予點撥,要避免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偶然性。比如,老師把一個圓柱體和一個長方體同時從一個斜坡上滾下來,就可以發(fā)問:“哪個更容易滾下來呢?為什么容易滾下來呢?”可以討論圓柱和面的關系,這樣對于學生空間觀念印象的深化效果很好。
對于低年級學生的來說,空間觀念的形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難度,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針對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通過讓他們觀察生活、實踐操作,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形成空間觀念,再加以提升和深化他們的空間觀念,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小琴.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3(42):61-62.
[2]張麗鳴.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3(6):81.
(作者單位 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東嶠珠川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