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我國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綜合素質。語文作為整個中學階段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不僅僅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同時也是提升中學生素質以及陶冶情操的科目。因此,對于中學語文而言,閱讀教學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愛看書的習慣,教師需要根據(jù)語文課改要求,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深入的研討,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讓中學生適應語文學習的語言性。
[關鍵詞]:新課程 中學語文 閱讀教學 現(xiàn)狀
閱讀對于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中學語文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著積極意義。因此,中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注重閱讀教學過程。同時,在新課程背景之下的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也應該提高以提高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宗旨。下文主要針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對當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建議。
一、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指示,中學語文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學生閱讀過程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形成良好的語文語感;讓學生掌握并運用各種不同的語文閱讀方法;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讓學生具備初步理解以及鑒賞語文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感受高尚情操的熏陶,積極發(fā)展學生的閱讀個性,豐富學生的語文精神世界,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工具書學習簡單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某些教師片面的追求創(chuàng)新過程,過渡對進行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導致中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現(xiàn)狀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和弊端。閱讀教學過程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片面地理解了教學方式,為了改革教學而進行改革教學,使得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失去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意義。同時也由于對于新課程標準的理解不足,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差。
(一)未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少中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怕學生不能理解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內容,又回歸到以往“一刀切”的教學狀態(tài),導致課堂又呈現(xiàn)出了“學生讀,教師講”的狀態(tài),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如此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很難展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使閱讀教學目標很難達成,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的關系也出現(xiàn)偏差,從而造成閱讀教學過程學生“被閱讀”的局面。學生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缺乏獨立進行閱讀、思考、感悟的過程,難以進行創(chuàng)性理解閱讀材料。
(二)缺乏閱讀教學的針對性
在新課程背景之下,仍有大部分中學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重復以往的教學模式。通常都是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教師再根據(jù)閱讀內容分析某些詞語、句子,這樣就導致了一篇閱讀材料被分割為零碎的知識,缺乏了閱讀材料的完整性,讓學生很難理解整篇內容的內涵。這樣的現(xiàn)狀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掌握僅限于某些語句當中,閱讀教學過程就缺乏了針對性,難以培養(yǎng)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興趣,學生跟著老師走,更難通過學生自身努力提升閱讀能力。
(三)忽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個體差異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閱讀個性化,不能強行制定“統(tǒng)一性”原則。由于生源的素質不同,中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是存在能力差異的。但是有不少的中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既定教學任務而給予學生所謂的“標準答案”,不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的閱讀能力,缺乏對于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的培養(yǎng)。這種缺乏觀察新課程標準的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直接就扼殺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個性化閱讀思考和創(chuàng)新化閱讀思考的積極性。在這種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下,學生會逐步產生思維惰性,不再進行閱讀思考以及閱讀探索,將教師的標準答案當作唯一答案,導致學生最終無法從閱讀中得到語文能力的提升。
二、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建議
(一)轉變閱讀方式
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背景,而不是把整理的閱讀材料“內涵”“標準答案”等知識傳授給中學生。要根據(jù)閱讀材料的性質,創(chuàng)造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閱讀,用心閱讀,這樣才能讓中學生進行感知的深化和感知的創(chuàng)新。
(二)拓展閱讀途徑
在開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新課標的指示豐富閱讀材料內容,努力拓展閱讀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放下課本,走出課本,將具有人文內涵精神的文學讀物引進課堂,完成“課本閱讀”向“讀本閱讀”轉換。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閱讀,增加語文知識的密度,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教師強調閱讀創(chuàng)造
中學語文閱讀一定是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解釋的過程。教師一定要在語文閱
讀教學過程中強調閱讀創(chuàng)造,讓學生了解閱讀材料的表面內容之后借助感悟,理解材料中的其他思想和情感,對閱讀材料進行再創(chuàng)造,積極進行閱讀的想象、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完成閱讀認識質的飛躍。
(四)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好的成功源于好的習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有利于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實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讓學生成功閱讀,教師成功教學。培養(yǎng)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對終生有益的閱讀素質。同時也能讓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輕松教學。例如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做筆記的習慣。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積極進行分類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質。
(五)與新課程背景同步,確立閱讀理念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和厚積薄發(fā)的過程,中學語文教師在
展開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進行“一刀切”的做法。而是應當積極適應新課程背景,改變以往教師講授替代學生閱讀的狀態(tài),放手讓學生積極閱讀,通過閱讀代替講授,給學生一個自由的閱讀時間。引導中學生熱愛閱讀文學作品,鼓勵學生多閱讀。可以適量減少學生課堂后的作業(yè),留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同時,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指示理解閱讀教學不是為了閱讀而教學,而是為了學生的素質發(fā)展以及完善。
參考文獻:
[1] 何發(fā)言.淺談如何搞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魅力中國,2009(25).
[2] 莊華.如何在高中語文于都教學中貫穿傳統(tǒng)文化[J].科教新報,2011(27).
[3] 劉莉莉.新課改下高中語文鑒賞性閱讀教學方法探討[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02).
[4] 李成明.關于高中語文閱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雜志,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