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德明
摘 要:排球上手傳球技術相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項比較難以掌握的技術,教師要想在一兩節(jié)課中就讓學生基本掌握該技術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編制排球上手傳球單元教學計劃,讓學生在比較系統(tǒng)的上手傳球技術單元中學習,是突破運動技術教學難點的可行性策略。筆者摸索出了上手傳球技能快速形成教學的四步曲,即四課時連續(xù)漸進式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學排球;上手傳球教學;四步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2-0067-01
在中學排球上手傳球技術教學中,合理的課時教學步驟對于技能的快速形成和鞏固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學習探索,四課時連續(xù)編排教學,即:簡單模仿、變式訓練、自發(fā)感悟、自覺分析等四步驟漸進式教學,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會很高。
一、簡單模仿建表象(第一課時)
現(xiàn)在的中學生面臨著升學和考試等諸多壓力,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存在思維惰性,尤其是對較為復雜的技術動作,更愿意看老師的示范動作,進行簡單的動作模仿。根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在第一課時新授課教學中應多讓學生進行技術動作的簡單模仿教學。例如:在教授高二學生排球上手傳球技術動作時,老師剛宣布課的內(nèi)容是上手傳球時,學生就迫不及待地說:“老師,你不要說的那么多,做一個示范動作給我們看看吧!”,我當時看到學生這樣的學習欲望時,原本按照教案計劃從講解技術動作方法和技術動作運用時機等環(huán)節(jié)著手進行教學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了及時的教學策略調(diào)整,做出了連續(xù)多次自傳球的動作,然后又請組內(nèi)老師配合示范了兩人對傳球和一傳一墊一扣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贏得了學生陣陣掌聲。老師示范結束后,學生們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及時分發(fā)了器材,讓同學們分散自主嘗試練習,教師適時給予指導。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變式訓練提興趣(第二課時)
在排球上手傳球教學的第二課時,我及時采用變式訓練,消除學生由于長時間在固定條件下練習時所產(chǎn)生的枯燥、厭煩情緒,從而調(diào)動他們練習的積極性和推遲疲勞的出現(xiàn)。例如:在排球上手傳球第二課教學時,如果仍然采用自傳球練習,學生就會感到枯燥,興趣就會下降。這時,采用變式訓練就會達到鞏固和提高技術,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的目的,我采用了一系列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①變換物體的連續(xù)性練習,如:自拋自傳不同高度的排球、對地傳球、對墻傳球、隔網(wǎng)短距離傳球、傳固定吊球等。②游戲性傳準小型比賽:自拋自傳球“打靶”得分比賽,自拋自傳球入球筐得分比賽,自拋自傳球入籃球筐得分比賽,自拋自傳球入呼啦圈(移動或固定)得分比賽等,這些都能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自發(fā)感悟找對策(第三課時)
感悟是指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感想與體悟。真正的感悟來源于人們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有的是漸漸的領悟,有的則是瞬間的開悟。正是不斷的感悟使人們對人生、對事物以及對世界的看法發(fā)生改變。通過實施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策略,以及學生在學練過程中的親身經(jīng)歷與感受,學生們漸漸找到了手對排球控制的感覺,這時,教師及時把問題拋給了學生,即:傳球的正確手型應該是什么?如何控制傳球的方向?手指觸球時如何做到緩沖與發(fā)力?讓學生分小組去思考和討論這些問題,讓他們逐漸悟出傳球的“手感”,教師適時地請做得好的同學做示范并發(fā)表感想,讓其他同學分享,使其他同學得到啟示并生感悟。
四、自覺分析促內(nèi)化(第四課時)
經(jīng)歷了簡單模仿、變式訓練、自發(fā)感悟階段后,自覺分析更顯得重要,因為自覺分析是認識問題本質(zhì)的最佳途徑,這個過程能使理解進入到深層結構,是一個通過已知學未知、通過分析怎樣學動作而領悟到怎樣學會動作的過程。例如:通過上述三個階段的排球傳球技術學習,學生逐漸找到了傳球的“手感”,教師在第四課時就可以放手讓學生進行傳球的各種比賽,如:隔網(wǎng)2對2或3對3的傳球比賽;3角或4角傳球計時、計數(shù)使球不落地比賽等。這些趣味性的比賽形式,要求學生在移動的情況下完成,難度是比較大的。因此,學生練習一段時間后,感覺到技術掌握方面會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他們就會聚在一起討論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在后面的比賽中不斷改進。這種在合作探究中的學習和討論,技術要領在大腦中的印記要比被動學習掌握牢固得多。
參考文獻: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金欽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