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菊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僅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痹谟⒄Z教學中,“中考至上”的觀念根深蒂固,催生功利化的教育,教師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將機械灌輸和重復訓練作為快速提升成績的法寶,忽視了師生的互動、生生的合作,阻斷了師生情感的交流,澆滅了學生閃現(xiàn)的靈動火花,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開展了互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如杜郎口的“三三六”、東廬中學的“講學稿”等模式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互動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互動式教學的涵義
互動式教學是基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現(xiàn)代啟發(fā)式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討論、交流進行互教、互學,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諸要素之間產生能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營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行為。它包括:(1)信息的互動。教師既傳授知識,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也要善于汲取學生的智慧;學生既是知識、方法的接受者,也是反饋者,要敢于發(fā)表見解、提出質疑。(2)情感的互動。學生不是接納知識的容器,而是具有鮮活生命的個體,因而只有通過師生的情感溝通、心靈交匯,才能提高知識的吸收效果。(3)思想互動。課堂教學是思想接觸、智慧碰撞、靈感迸發(fā)的過程,師生之間通過彼此分享,從而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二、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1.目標設立不當。部分教師對學情缺乏分析,或設立的目標過高,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利于互動式教學的順利進行;或設立的目標過低,設置的問題沒有討論的意義,導致學生缺乏互動交流的興趣。
2.設計不合理。部分教師為了追求熱鬧的效果,不惜花費大量時間互動,擠占了學生自主閱讀和自我思考的空間,導致探究不夠深入。部分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足,以講解替代了學生的互動討論,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不夠充分。
3.介入次數(shù)不合理。部分教師對學生討論不加指導點撥,學生往往避重就輕,偏離了正常軌道,互動學習難以取得實效。部分教師介入次數(shù)過多,學生喪失了獨立發(fā)現(xiàn)、自主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變得淡薄。
三、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的有效對策
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新舊知識架設聯(lián)系的橋梁,引領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1)詩歌故事情境。教師要利用詩歌的表達力和感染力、故事的趣味性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引入與教學相關的內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的能力。(2)話題情境。教師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話題,如社交、購物、餐飲、求職、旅行等內容,將教學內容融入具體的情境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表達,提高交際能力。如在“Traveling”的“Integrated skills”教學中,教師引出“旅游”話題,讓學生抓住“where、How、What、How long”等關鍵詞進行討論,從而提高互動效果。(3)多媒體情境。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音色俱全的特點,能激發(fā)學生右腦潛能,提升記憶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其技術優(yōu)勢,向學生呈現(xiàn)圖片、播放音樂,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輕松接受所學內容。
2.優(yōu)化互動方式。(1)劇情模擬法。教者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要根據(jù)教學需要,充分導演角色,巧妙設置劇情,讓小組成員在舞臺上充分展示自我,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會話水平。如在“A charity show”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在獲取慈善晚會信息的基礎上,能討論有關晚會的細節(jié),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觀點。教師是活動的傾聽者,應以欣賞的眼光觀看學生表演,要及時點撥,并提出合理的建議。(2)設置疑問法。由于初中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教師要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從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他們去主動探索、不斷聯(lián)想,沿著問題的思路層層深入,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如在“Wild animals”教學中,教者提出問題:“How to protect the wildlife?”生1:“Don't kill the animals.”生2:“Build more nature reserves.”生3:“Don't buy clothes made of fur.”(3)活動法。教師要擺脫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傳輸方式,要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引入演講比賽、辯論會、英語角等多種活動,留有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3.強化小組合作。教師將學生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生按4人一組進行分組,學生通過閱讀找疑梳理出有意義的問題,再通過自由對話、討論爭辯、同座表演、小組展示等方式開展合作學習,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彼此分享成功體驗。教師要密切關注小組合作學習中難以解決的問題,相機給予引導點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釋點。通過小組合作,動態(tài)生成新的思路、新的觀點,使英語課堂永褒活力。
總之,英語課堂如果缺少了互動,就沒有生機與活力。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學智慧,全面考慮、巧妙設置問題,有效引導實現(xiàn)動態(tài)生成,使師生、文本、媒體之間產生多向的交互,使英語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條港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