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亮, 鄒 強, 朱旭程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飛行器工程系, 山東 煙臺 264001)
軍隊院校教育向任職教育轉變,已經成為軍隊院校深入發(fā)展的思路和目標。任職教育具有很強的崗位指向性,它直接針對崗位任職能力展開教學活動,以達到提高學員崗位任職能力的目的[1]。崗位任職能力不僅體現(xiàn)為學員對理論知識的掌握,還體現(xiàn)為學員對專業(yè)裝設備的技戰(zhàn)術使用和維護保養(yǎng)的技能,盡可能發(fā)揮人與武器裝備結合的最佳效果。
崗位任職能力的形成過程是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的過程。隨著任職教育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作為理論走向應用的實踐教學活動,將更加彰顯其在任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因此,要加強和完善任職教育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是十分關鍵的[3]。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設有1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近30個本科專業(yè),其中絕大部分專業(yè)為裝備保障類專業(yè)。專業(yè)教學中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培養(yǎng)裝備保障人才中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研究實踐教學的功能和價值的基礎上,構建滿足裝備保障任職需要的綜合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內容。
近年來,通過總部“2110工程”建設和學院多方籌措的投入,教學環(huán)境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然而,從教學體系觀點來看,裝備保障類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存在許多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 裝備保障特色不夠突出。在裝備保障實踐教學中,對如何突出裝備保障特色,運用“虛擬的裝備保障環(huán)境”,培養(yǎng)裝備保障技術軍官、指揮軍官研究不夠深入[4];對“指技合訓、合訓分流”辦學模式和“信息化作戰(zhàn)環(huán)境”中,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建設力度不夠,網絡課程和網上資源滯后于教學需求;面對作戰(zhàn)部隊“兩成兩力”的需求,服務和保障意識不強。
(2) 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不夠流暢。重視了“硬件”和“軟件”環(huán)境的建設,忽視了“實踐教學管理”的同步發(fā)展。對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銜接、硬件和軟件的有機應用、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實驗室的開放辦法、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評價體系以及組織、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環(huán)境育人等方面研究力度不夠;實踐教學裝設備建設與實踐教學需要存在較差距,部分實踐課程教學缺乏實裝和模擬器,新裝備難以申領,教學只能依靠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效果受到影響;技術資料渠道不暢,參加新裝備研制、試驗難度較大。
(3) 教員隊伍的待遇還有待提高。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員隊伍使用和培養(yǎng)政策上存在偏頗。專業(yè)實驗室教員基本上都是兼職教員,且這支隊伍的高職比例偏低,兼職教員的實驗室工作量不計入職稱評審和教學“金獎”和“銀獎”的評比等等。這些現(xiàn)象,嚴重挫傷了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員的積極性,對待實驗室工作得過且過。
(1) 做好頂層設計,規(guī)劃實踐教學體系。必須根據培養(yǎng)要求,深刻理解和研究實踐教學體系“內涵”,根據信息化建設和裝備發(fā)展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建設方案。對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教學文件、教學保障、教學隊伍建設、教學評估等有一個詳細的規(guī)劃,反復論證,確保方案的完備性和可操作性。運用“頂層設計”理念,結合新的教學任務和體制調整,對實驗室建設、組織機構、管理體系進行總體設計,對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目標進行體系設計,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和與時俱進思想來規(guī)劃實踐教學體系框架[5]。在建設步驟上,要充分利用2110三期工程和重點學科專項建設機遇,研制模擬訓練系統(tǒng),搜集裝備資料,申領裝設備,將各種資源進行綜合集成和融合。
(2) 以能力為導向,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是鞏固和深化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員掌握專業(yè)技能、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6]。為了培養(yǎng)以實際動手和實際應用能力強為標志的軍事應用性人才,必須以能力為導向[7],對裝備保障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課程體系以及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等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3) 突出裝備保障特色,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裝備保障專業(yè)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維修和保障,要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突出這一特點。在實踐教學環(huán)境建設上,它不僅能供學員實習,而且能夠進行武器系統(tǒng)研究和為部隊提供技術服務,研究與解決裝備保障中疑難問題,消化、吸收和開發(fā)與新裝備配套的檢測和維修設備。努力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在教學內容、教學管理、教學文件、教學保障、教學隊伍建設、教學評估等方面互相配套,充分發(fā)揮技術、裝備、設備、人員、信息等資源優(yōu)勢,滿足人才培養(yǎng)需要。
裝備保障專業(yè)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本專業(yè)基本理論和裝備保障應用。因此,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包括基礎理論實驗和裝備保障實踐。武器裝備實驗教學是裝備保障專業(yè)實驗的重點,從內容設置和教學環(huán)境必須突出裝備保障特色,構建層次有本科、碩士和博士,學習內容包括工作原理、組成和配置、維護維修、技術保障、裝設備的改進,以及保障裝備的研制等。
實踐教學內容上要強調綜合實踐,這是任職教育實踐教學的高級階段,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學員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8]。綜合實踐教學是對學員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在學員掌握一定的崗位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前提下進行的,強調實踐能力中“實踐智慧”的培養(yǎng),關注的是學員解決復雜現(xiàn)實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等。綜合實踐的主要方式方法有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專題研討、研究報告、綜合作業(yè)、科研實踐活動、綜合演練等。
實踐教學管理是把實踐教學保障的“硬件”、“軟件”和教員、學員有機組織起來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效果如何,并不僅僅決定于“硬件”、“軟件”乃至教學手段的先進,只有它們有機組織起來,使之互動,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實踐教學管理包括實踐教學管理規(guī)章制度(裝備設備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經費管理制度等)、實踐教學管理體制(組織領導、建設發(fā)展、管理手段等)、實踐教學隊伍管理(人員結構、崗位責任、人員考核、人員進修等)。
實踐教學文件主要包括課程標準、教材、教案和教學設計[9]。這是以往在實踐教學中經常被忽視的重要方面。
課程標準是為制訂教學目標提供理論依據,也是教員實施教學的基本依據。對于武器裝備保障專業(yè),總部已經制定出一個實踐教學的框架,在編制課程標準中的實踐教學內容時要參照框架內容的基本要求,以裝備保障崗位需要的模式進行合理優(yōu)化編制。
教材的選用要結合裝備保障教學的特點,選用被實踐證明其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的優(yōu)秀教材,并且教材要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增加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任職崗位能力的內容,為教員教學、學員自主學習提供完整的資料,最大限度滿足裝備保障實踐教學的要求。
教案是任課教員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實施的基本依據,也是教員經過縝密思考所制訂的實施教學的具體方案。教案可以概括了解教學的全貌,其特點是內容詳盡,步驟清晰,講解重點明確,能夠較完整地反映教學內容的準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實踐教學設計,要找準裝備保障定位,結合課程的性質、地位和教學目標,充分考慮部隊的作戰(zhàn)訓練需求,與部隊崗位任職訓練實踐的結合緊密,滿足教學目標。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硬件保障,包括實驗室(基礎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裝備保障實踐教學場地、實驗設備和武器裝設備。二是軟件保障,包括教學網站、電子閱覽室、教學資料庫、信息數據庫和素材庫等。
與理論教學相比,裝備保障實踐教學對于教學場地、裝設備的依賴性更高[10]。教學場地、裝設備是教學活動正常運行和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的實踐教學條件對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重視實踐教學硬件條件的建設,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不斷加大投入,在教學實裝、模擬訓練器材等方面,加大調撥力度,逐步改善實踐教學條件,使院校實踐教學條件不斷接近甚至超前于部隊裝備訓練發(fā)展。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虛擬實踐教學設備的設計研發(fā),及時彌補實裝、模擬器建設不足的缺口。另一方面,要處理好通用性與針對性的關系。先進的與部隊同步的裝備不可能及時配備院校,故須堅持發(fā)揮院?,F(xiàn)有裝備在實踐教學中對學員基本技能培養(yǎng)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強化通用性技能的培養(yǎng),縮短針對性技能培養(yǎng)的時間。
實踐教學的評估不同于以往的理論教學評估,在評估組織、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上都有不同。
裝備保障專業(yè)的實踐教學評估,在評估組織上應建立專家評估、同行評估、學員評估和部隊評估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聯(lián)評組織體系[11]。實踐教學質量好不好,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部隊用人單位最有發(fā)言權。學員畢業(yè)后能否適應部隊任職崗位,勝任本職工作,是檢驗院校實踐教學質量高低的試金石,因此,“部隊”必須作為一類專門的評估主體。
在實踐教學評估標準上,應結合裝備保障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不同教學模式,分別制訂想定作業(yè)課、實裝操作課、網上訓練課、研討課、案例課、情境課、聯(lián)教聯(lián)訓課等相應實踐教學課的評估標準。
在實踐教學評估方法上,除了我們常用的隨堂聽查課評估(主要在專家評估或同行評估中采用)、網上測評評估(主要在學員評估中采用),以及平時交流檢查評估(主要在同行評估中采用,方式為集體備課、說課試講、教學總結等),還應該采用崗位檢驗評估[12],這種評估方法主要在部隊評估中采用,一般通過建立學員任職檔案、到部隊調研座談、發(fā)放調查問卷等手段,收集部隊對院校實踐教學的意見建議,用來進一步改進實踐教學。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需要提高實踐教學教員的自身能力素質[13]。加強“復合”型教員的培養(yǎng)力度,加大年輕教員到裝備保障部隊任職、代職、參加相關演習活動的力度,以豐富教員的部隊實踐經驗[14]。同時,可以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競賽等活動,提高教員的實踐教學能力。此外,還可邀請具有裝備保障部隊實踐經驗的干部和士官到院校授課[15]。通過這類“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為組織開展裝備保障實踐教學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實踐性是軍隊任職教育院校教學最顯著的特征。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關系到實踐教學的成果和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質量。因此,為了實現(xiàn)任職教育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必須根據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基本要求,突出裝備保障特色,構建符合任職教育院校教學的實踐教學體系。
[1] 吳 勤, 余啟合.任職教育綜合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J]. 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學報,2010(4): 60-61.
[2] 郭 杰. 大力推進任職教育 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J]. 中國軍事教育, 2012, 24(2): 64-66.
[3] 高班穎, 王子欣. 軍隊院校教育新視點探索[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6: 45-46.
[4] 時景秀, 陳愛平, 劉偉斌. 軍隊院校實踐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思考[J]. 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 2008, 9(2): 75-78.
[5] 馬樂梅, 汪德虎. 突出艦艇指揮特色,構建實驗教學體系[J].海軍院校教育, 2005, 15(1): 49-50.
[6] 汪維余, 劉建吉. 構建任職教育“三位一體”實踐教學內容體系[J].中國軍事教育, 2012, 24(2): 68-69.
[7] 呼小平, 岳鴻志, 李傳應. 聚焦學員能力培養(yǎng)深化實踐教學改革[J].防化學報, 2011(3): 60-62.
Hu Xiaoping, Yue Hongzhi,Li Chuanying. Improving Innovation for Practice Teaching to Cultivate Cadets’ Ability[J].Journal of Chemical Defense, 2011(3): 60-62.
[8] 段榮霞, 濮 霞. 本科教育實踐教學全程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 北華航天工業(yè)學院學報, 2011, 21(4): 56-57.
Duan Rong-xia, Pu Xia. The Entire Journey Cultivation Pattern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ion&Teaching Practice[J]. 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1, 21(4): 56-57.
[9] 蘇春建, 范云霄, 于 濤, 等.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多樣性[J]. 教學研究, 2012, 35(1): 97-99.
[10] 鄒 鵬, 鞏樹林. 軍事任職教育知識手冊[M]. 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90-91.
[11] 張景玉, 胡 松. 構建任職教育實踐教學評估體系的幾個問題[J]. 中國軍事教育, 2012, 24(2): 71-74.
[12] 刁 軍. 對院校教學工作評價的再認識[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 2010, 7(2): 4-7.
DIAO Jun. Recognition of teaching work evaluation for colleges[J].Journal of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Comprehensive Edition), 2010, 7(2): 4-7.
[13] 俞坤東,高桂清, 李勇翔. 對軍隊院校任職教育綜合實踐性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2): 152-153.
Yu Kun-dong, Gao Gui-qing, Li Yong-xiang. Thought of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ynthetical practicality teaching abou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military academy[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2): 152-153.
[14] 彭 畑, 侯莉莎, 陳 銳. 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重慶通信學院學報, 2012, 31(5): 83-84.
[15] 韓兆福, 葛銀茂, 吳衛(wèi)玲. 崗位任職教育實驗教學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07, 26(12): 115-118.
Han Zao-fu, Ge Yin-mao, Wu Wei-ling.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Post Education[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7, 26(12):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