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銘
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實驗資源,是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徒手實驗是重要的物理實驗資源。徒手實驗不用任何實驗器材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赤手空拳,僅憑借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器官進行實驗。徒手實驗不受時間、場地和其它條件的限制,不但教師能做,學生也能做,課堂內可以做,課堂外可以做,非常方便實用,可大大增強學生的動手機會,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體驗實驗過程,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徒手實驗設計得巧妙,運用得好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徒手實驗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效果非常好,可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體驗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兩手掌相對,用力來回快速搓動,過一會兒兩手掌均有明顯的發(fā)熱感覺。兩手掌發(fā)熱,說明手掌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了。在學習“做功改變內能”時,讓學生都來做做這個簡單易行的實驗,體驗通過摩擦的方式對物體做功來,使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更好地理解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實質。
二、體驗振動發(fā)聲
擊掌、敲打桌子,打手哨、吹口哨,說話、唱歌等,體驗物體振動發(fā)聲。
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讓學生親自完成下面三個實驗,體驗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用手敲打桌子,體驗桌子振動發(fā)聲;唱歌或說話時用手按住喉嚨,體驗聲帶振動發(fā)聲;打手哨、吹口哨體驗空氣振動發(fā)聲。
三、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用食指按壓另一支手的手掌,被壓部位向下凹陷,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用力越大,被壓部位向下凹陷越明顯,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四、體驗力的作用是相互性的
下面這些實驗能很好地體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用左手使勁擊打右手時,左手、右手都感到疼痛;用力向后蹬地,人就向前運動;用力向下蹬地,人就向上跳起。
五、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把手掌放在桌面(粗糙的桌面效果更佳)上,用力向下壓的同時并拖動,手掌有被阻礙的感覺,說明手掌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增大壓力再拖動,手掌被阻礙的感覺明顯加強,摩擦力增大了,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六、探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比較下列兩種情況下兩手相互擠壓時手掌的感受,第一次,掌心相對用力擠壓兩手掌,第二次,用一手的食指指尖對著另一手的手掌心,用與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擠壓。兩次擠壓手掌的感受截然不同,第一次感覺輕松,說明壓強小,第二次感到難受,說明壓強大,由此可見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七、演示光的直線傳播
把手放在太陽光或燈光下,做手影游戲,變換手形可以得到各種各樣有趣的手影圖形,不僅能感受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
八、理解費力杠桿
肘的實質就是一個費力杠桿。肘關節(jié)為支點,從肘關節(jié)到肱二頭肌作用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為動力臂,從肘關節(jié)到手握重物的重力作用線的距離為阻力臂。很明顯,阻力臂大于動力臂,是個費力杠桿,肘雖是個費力杠桿,但是省距離,在做伸肘和屈肘運動時可以減少肱二頭肌的運動,使伸肘和屈肘更加方便、靈活、自如。
九、估測物體的長度
借助人體的某個長度單位可以進行長度的估測,如人的身高,步長,足長,拳頭的寬度,兩手臂張開時兩中指尖之間的長度,一拃(手掌張開時拇指尖與中指尖的距離)的長度等等,都可用來估測物體的長度,這些長度盡管因人而有所不同,但對同一個人來說,短時間內是不變的。課內讓學生利用拃長估測桌子的長度,課外讓學生用步長估測教室的長度等等都能使學生得到很好的鍛煉。
十、估測時間
用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可以粗略測量時間。正常成人的脈搏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75次/分。老年人慢些,兒童快些,正常人的脈搏是規(guī)則穩(wěn)定的,不會出現(xiàn)脈搏間隔時間長短不一、強弱交替的現(xiàn)象。如讓學生用脈搏粗略測量從教室步行到操場所用的時間,再用鐘表測量一次并進行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十一、探究影響穩(wěn)度的因素
穩(wěn)度是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穩(wěn)度越大,物體就越不容易翻倒。雙腳著地站立比單腳著地站立時穩(wěn)定,說明穩(wěn)度與支承面積有關,支承面積越大,穩(wěn)度越大。坐立比站立時穩(wěn)定,說明穩(wěn)度與重心的高低有關,因為坐立時重心降低,穩(wěn)度增大。
十二、估測旗桿的高度
徒手實驗簡便、直觀、易操作,若能與教學用具、生活用品、廢舊物品等進行有機整合,實驗內容會更豐富,效果會更明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定能為初中物理教學撐起一片藍天。endprint
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實驗資源,是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徒手實驗是重要的物理實驗資源。徒手實驗不用任何實驗器材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赤手空拳,僅憑借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器官進行實驗。徒手實驗不受時間、場地和其它條件的限制,不但教師能做,學生也能做,課堂內可以做,課堂外可以做,非常方便實用,可大大增強學生的動手機會,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體驗實驗過程,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徒手實驗設計得巧妙,運用得好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徒手實驗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效果非常好,可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體驗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兩手掌相對,用力來回快速搓動,過一會兒兩手掌均有明顯的發(fā)熱感覺。兩手掌發(fā)熱,說明手掌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了。在學習“做功改變內能”時,讓學生都來做做這個簡單易行的實驗,體驗通過摩擦的方式對物體做功來,使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更好地理解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實質。
二、體驗振動發(fā)聲
擊掌、敲打桌子,打手哨、吹口哨,說話、唱歌等,體驗物體振動發(fā)聲。
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讓學生親自完成下面三個實驗,體驗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用手敲打桌子,體驗桌子振動發(fā)聲;唱歌或說話時用手按住喉嚨,體驗聲帶振動發(fā)聲;打手哨、吹口哨體驗空氣振動發(fā)聲。
三、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用食指按壓另一支手的手掌,被壓部位向下凹陷,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用力越大,被壓部位向下凹陷越明顯,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四、體驗力的作用是相互性的
下面這些實驗能很好地體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用左手使勁擊打右手時,左手、右手都感到疼痛;用力向后蹬地,人就向前運動;用力向下蹬地,人就向上跳起。
五、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把手掌放在桌面(粗糙的桌面效果更佳)上,用力向下壓的同時并拖動,手掌有被阻礙的感覺,說明手掌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增大壓力再拖動,手掌被阻礙的感覺明顯加強,摩擦力增大了,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六、探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比較下列兩種情況下兩手相互擠壓時手掌的感受,第一次,掌心相對用力擠壓兩手掌,第二次,用一手的食指指尖對著另一手的手掌心,用與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擠壓。兩次擠壓手掌的感受截然不同,第一次感覺輕松,說明壓強小,第二次感到難受,說明壓強大,由此可見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七、演示光的直線傳播
把手放在太陽光或燈光下,做手影游戲,變換手形可以得到各種各樣有趣的手影圖形,不僅能感受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
八、理解費力杠桿
肘的實質就是一個費力杠桿。肘關節(jié)為支點,從肘關節(jié)到肱二頭肌作用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為動力臂,從肘關節(jié)到手握重物的重力作用線的距離為阻力臂。很明顯,阻力臂大于動力臂,是個費力杠桿,肘雖是個費力杠桿,但是省距離,在做伸肘和屈肘運動時可以減少肱二頭肌的運動,使伸肘和屈肘更加方便、靈活、自如。
九、估測物體的長度
借助人體的某個長度單位可以進行長度的估測,如人的身高,步長,足長,拳頭的寬度,兩手臂張開時兩中指尖之間的長度,一拃(手掌張開時拇指尖與中指尖的距離)的長度等等,都可用來估測物體的長度,這些長度盡管因人而有所不同,但對同一個人來說,短時間內是不變的。課內讓學生利用拃長估測桌子的長度,課外讓學生用步長估測教室的長度等等都能使學生得到很好的鍛煉。
十、估測時間
用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可以粗略測量時間。正常成人的脈搏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75次/分。老年人慢些,兒童快些,正常人的脈搏是規(guī)則穩(wěn)定的,不會出現(xiàn)脈搏間隔時間長短不一、強弱交替的現(xiàn)象。如讓學生用脈搏粗略測量從教室步行到操場所用的時間,再用鐘表測量一次并進行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十一、探究影響穩(wěn)度的因素
穩(wěn)度是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穩(wěn)度越大,物體就越不容易翻倒。雙腳著地站立比單腳著地站立時穩(wěn)定,說明穩(wěn)度與支承面積有關,支承面積越大,穩(wěn)度越大。坐立比站立時穩(wěn)定,說明穩(wěn)度與重心的高低有關,因為坐立時重心降低,穩(wěn)度增大。
十二、估測旗桿的高度
徒手實驗簡便、直觀、易操作,若能與教學用具、生活用品、廢舊物品等進行有機整合,實驗內容會更豐富,效果會更明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定能為初中物理教學撐起一片藍天。endprint
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實驗資源,是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徒手實驗是重要的物理實驗資源。徒手實驗不用任何實驗器材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赤手空拳,僅憑借身體的某些部位或器官進行實驗。徒手實驗不受時間、場地和其它條件的限制,不但教師能做,學生也能做,課堂內可以做,課堂外可以做,非常方便實用,可大大增強學生的動手機會,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體驗實驗過程,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徒手實驗設計得巧妙,運用得好可以增強教師的教學藝術,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體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徒手實驗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效果非常好,可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體驗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
兩手掌相對,用力來回快速搓動,過一會兒兩手掌均有明顯的發(fā)熱感覺。兩手掌發(fā)熱,說明手掌的溫度升高,內能增加了。在學習“做功改變內能”時,讓學生都來做做這個簡單易行的實驗,體驗通過摩擦的方式對物體做功來,使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更好地理解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實質。
二、體驗振動發(fā)聲
擊掌、敲打桌子,打手哨、吹口哨,說話、唱歌等,體驗物體振動發(fā)聲。
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讓學生親自完成下面三個實驗,體驗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用手敲打桌子,體驗桌子振動發(fā)聲;唱歌或說話時用手按住喉嚨,體驗聲帶振動發(fā)聲;打手哨、吹口哨體驗空氣振動發(fā)聲。
三、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用食指按壓另一支手的手掌,被壓部位向下凹陷,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用力越大,被壓部位向下凹陷越明顯,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
四、體驗力的作用是相互性的
下面這些實驗能很好地體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用左手使勁擊打右手時,左手、右手都感到疼痛;用力向后蹬地,人就向前運動;用力向下蹬地,人就向上跳起。
五、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把手掌放在桌面(粗糙的桌面效果更佳)上,用力向下壓的同時并拖動,手掌有被阻礙的感覺,說明手掌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增大壓力再拖動,手掌被阻礙的感覺明顯加強,摩擦力增大了,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六、探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
比較下列兩種情況下兩手相互擠壓時手掌的感受,第一次,掌心相對用力擠壓兩手掌,第二次,用一手的食指指尖對著另一手的手掌心,用與第一次相同大小的力擠壓。兩次擠壓手掌的感受截然不同,第一次感覺輕松,說明壓強小,第二次感到難受,說明壓強大,由此可見在壓力大小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七、演示光的直線傳播
把手放在太陽光或燈光下,做手影游戲,變換手形可以得到各種各樣有趣的手影圖形,不僅能感受光在同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
八、理解費力杠桿
肘的實質就是一個費力杠桿。肘關節(jié)為支點,從肘關節(jié)到肱二頭肌作用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為動力臂,從肘關節(jié)到手握重物的重力作用線的距離為阻力臂。很明顯,阻力臂大于動力臂,是個費力杠桿,肘雖是個費力杠桿,但是省距離,在做伸肘和屈肘運動時可以減少肱二頭肌的運動,使伸肘和屈肘更加方便、靈活、自如。
九、估測物體的長度
借助人體的某個長度單位可以進行長度的估測,如人的身高,步長,足長,拳頭的寬度,兩手臂張開時兩中指尖之間的長度,一拃(手掌張開時拇指尖與中指尖的距離)的長度等等,都可用來估測物體的長度,這些長度盡管因人而有所不同,但對同一個人來說,短時間內是不變的。課內讓學生利用拃長估測桌子的長度,課外讓學生用步長估測教室的長度等等都能使學生得到很好的鍛煉。
十、估測時間
用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可以粗略測量時間。正常成人的脈搏為每分鐘70-80次,平均約75次/分。老年人慢些,兒童快些,正常人的脈搏是規(guī)則穩(wěn)定的,不會出現(xiàn)脈搏間隔時間長短不一、強弱交替的現(xiàn)象。如讓學生用脈搏粗略測量從教室步行到操場所用的時間,再用鐘表測量一次并進行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十一、探究影響穩(wěn)度的因素
穩(wěn)度是物體的穩(wěn)定程度,穩(wěn)度越大,物體就越不容易翻倒。雙腳著地站立比單腳著地站立時穩(wěn)定,說明穩(wěn)度與支承面積有關,支承面積越大,穩(wěn)度越大。坐立比站立時穩(wěn)定,說明穩(wěn)度與重心的高低有關,因為坐立時重心降低,穩(wěn)度增大。
十二、估測旗桿的高度
徒手實驗簡便、直觀、易操作,若能與教學用具、生活用品、廢舊物品等進行有機整合,實驗內容會更豐富,效果會更明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定能為初中物理教學撐起一片藍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