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
摘 要:當今社會,學生與外界的接觸更加頻繁,在獲取大量知識的同時,一些消極文化、信息也在少數(shù)學生中間蔓延。如何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成為一個關鍵議題,尤其是職校學生的德育面臨著一次嚴峻挑戰(zhàn)。因此,尋找適合當前形勢的德育方法,促進學生成才,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職校;人才培養(yǎng);德育
當今社會,對高學歷高層次人才需求量的激增,造成了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過度崇拜,認為只有上大學才是出路。而有的職校生,面臨著學業(yè)上和社會認可度上的雙重打擊,存在著自卑心理。內(nèi)心的不自信,加上環(huán)境的影響,為以后的厭學等不良現(xiàn)象留下了隱患。如果條件允許,首當其沖應該讓職校生重拾信心,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著手。
自信心是指對于某件事物必定成功的一種信念。自信心的產(chǎn)生與本人思維的活動密切相關,且成一定規(guī)律發(fā)展。自信心可以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開始,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起到巨大的激勵效果。在這里,結合本人工作中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對職校學生進行德育。
一、鼓勵學生參與,以社團為契機重拾自信心
因為各種原因,有的職校學生的成績往往不夠優(yōu)秀。社會上也有一些人對職校學生存在誤解,讓職校學生極為壓抑。此時,就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從其他方面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讓其覺察到自己的重要性,排除心中的壓抑。
在學生剛入校時,學校的社團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突破口。社團是學校各項活動的起點和主要參與者。職校學生在初中時,有的成績并不優(yōu)秀,成績上的不自信,讓心中倍感壓抑。初中畢業(yè)踏入職校校門時,再過度強調成績,難免會起到反作用,加劇學生的厭學情緒。此時,社團的出現(xiàn)極為重要,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重新定位,而且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自身的價值。如某位同學可以在技能社團中嶄露頭角,也可以在籃球社團里揮汗如雨,享受著屬于自己的歡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根據(jù)平時的觀察發(fā)現(xiàn),在新生中間,參加社團的比例不是非常高。仍有部分學生沒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對于社團的積極性不大。這部分學生,對于校園生活沒有熱情,加之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影響,極有可能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手機娛樂等。面對此類情況,我覺得社團老師或者班主任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這些學生。①捆綁小組模式。以社團的核心成員為中心,以小組為單位,強制性地“趕鴨子上架”。讓這些學生在社團的活動中尋找樂趣,尋找自信。②“全放手”模式。從其本身興趣出發(fā),深層次發(fā)掘學生潛力,最大程度地給學生提供條件,允許其以個人名義組建自己的社團,充分調動起自身積極性,或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學校只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參與進來,學生肯定會發(fā)現(xiàn)自身的亮點,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二、會感恩的學生是美麗的
德育,顧名思義,就是品德的教育。其中,學會感恩是衡量品德教育是否有效的關鍵一環(huán)。感恩教育開展得如何,也可以從學生平時的言行舉止中直接反映出來。
在職校校園里,往往有教師反映學生不懂感恩。比如,知道老師身體不舒服,上課照樣打鬧,照樣拖拉作業(yè)等等,讓老師十分心寒,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另外,就是反映在禮貌教育上,比如部分學生碰到老師不主動問好。這些感恩教育的缺失,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蛟S,有的學生的家庭教育中,就從未重視過。但歸根到底,應該是學校加以反思。我們一味注重文化課、專業(yè)知識的教授,但殊不知,只有先成人才能再成才,品德不過關將一定是次品。因此,我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①在平時適當增加品德課程的課時數(shù),增加對學生法律法規(guī)、道德觀念的講解,還可以講授包括走上工作崗位后的職業(yè)道德,適時將德育植入課堂,達到預定效果。②建立和諧、友愛、互信的師生情誼。職校生的年齡層次和周圍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作為老師,已不能沿用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先以武立威,后以德服人”的管理辦法,應主動走到學生的心中去,和他們成為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找回在初中時丟失的認可感,形成和諧向上的師生情誼。③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梢远ㄆ陂_展“感恩之心”活動、觀看感恩專題視頻等等,適時把學生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從內(nèi)而外改變學生。
感恩教育,是一種喚起人性美德的教育,應是德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學會感恩,才會大度,不會迷失自我,才會回報學校,回報社會。
自信心,感恩之心,是當前有的職校學生所極其缺乏的。一個學生有了自信,才會主動積極地去做某件事,才會感覺到自身價值,才會在獲得認可之后有勇氣去主動幫助別人,去感恩。因此,自信心和感恩之心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緊密聯(lián)系的。我相信,任何一位職校學生,如果具備了這兩方面的優(yōu)點,將會是一個合格的學生,或者說是一個優(yōu)秀的職校學生。
德育是從細節(jié)處著手,潛移默化中達到效果。自信心和感恩之心的培養(yǎng),有時可能與當前個別學校存在的“重技輕德”的職校辦學現(xiàn)狀格格不入,與“功利性”色彩濃厚的辦學理念也不搭調,可以說面對的困難也不少。因此,對于這兩“心”的培養(yǎng),過多的流程就百害而無一利了,就應當直截了當?shù)嘏c職校學生直接接觸。完全可以效仿國外的活動方式,賦以相應的主題,以月為單位,社團為主體,舉行活動,如“感恩互助月”“信自己”等“月”主題活動。通過此類主題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高密度,貼近生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雙“心”拱月真正達到相應的效果。
職校的德育任重而道遠,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感恩之心極為重要,這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相信事在人為。每位學生都有閃亮的一面,每位學生都能成才,我們努力傾注的汗水定會收獲喜悅。
(江蘇省張家港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