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平
摘 要 生成性教學是當前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的教學理念,為使生成性教學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實,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剛性、靜態(tài)的封閉型的“教程設計觀”,樹立彈性、動態(tài)的開放型的“學程設計觀”。
關鍵詞 生成性教學;彈性設計;動態(tài)設計
理想的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課堂的精彩往往來自精心預設基礎上的絕妙“生成”。當“無法預約的精彩”成為一句熟語后,課堂中那些極富“生成”價值的因素,被當做無比可貴的教學資源。然而我們知道“生成性資源”不會“與生俱來”,更不會憑空而至;我們也知道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資源”當它到來的時候卻往往稍縱即逝──那么,為了課堂的精彩,面對“生成性資源”,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一、彈性設計,倡導生成
生成性教學首先要有生成性的教學設計,因此在備課時,要做好教學的整體謀劃,通過預測學情、預測可能,以開放的心態(tài)設計出靈活、動態(tài)的教學方案。教學預設是必要的,但同時這種預設又不應是剛性的、機械的和過分統(tǒng)一的,而應該是有彈性、有留白的預設。因為教學設計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按部就班的精細嚴密的籌劃。
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教學設計的研究,自覺“預設”各種可能的教學“生成”。例如,教師要分析班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設計運用什么樣的例子,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提出問題;在學習新知識時,怎樣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如何恰當?shù)攸c撥鋪墊,學生探究問題時可能出現(xiàn)什么情況等;再比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預設中既要預設各種具體解法,又要預設思路的探索過程;既要預設通性通法,又要預設巧解特法;既要預設正確解法,又要預設錯誤解法;既要預設教師的解法,又要預設學生的解法;既要預設解題中的分析,又要預設解題后的反思。這是一種不同于制造標準化、統(tǒng)一性的解題方法為主的教學預設,這樣的教學預設,內在地“包含”著教學生成,潛在地“隱藏”著教學創(chuàng)造。這樣,在教學程序設計方面,教師應著眼于宏觀設計,為即時生成提供廣闊的舞臺。
二、動態(tài)設計,促進生成
三、抓住機會,機智生成
從生成的角度來看,生成性資源層出不窮,然而并不都是有效的生成性資源,這需要教師慧眼識金、果斷取舍,讓有價值的、看似平常的資源開出燦爛的數(shù)學之花。
例如在高三復習“已知數(shù)列的遞推關系,求數(shù)列的通項 ”時,我總結了求以下幾種類型的通法:
我一下被問住了,自己在備課的時候確實忽略了這種情況,怎么辦?但若不解答就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將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也失去了一次滲透這方面知識的機會。于是我只好和學生一起探索該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an。我說:“這道題難在哪里?”學生說:“三個連續(xù)項遞推關系無從下手”。我說:“對,我們前面學習的都是兩個連續(xù)項的遞推關系,那么能不能把三個連續(xù)項的遞推關系轉化為兩個連續(xù)項的遞推關系呢?”通過討論、修改,得到了便捷的解題過程。
總之,數(shù)學生成式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生成性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既要善于捕捉、判斷教學中有利用價值的動態(tài)資源,并將其巧妙地運用于教學活動中,化腐朽為神奇,化意外為收獲,這樣的課堂也必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和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