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燕 王君
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在幼兒階段加強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廣大教師與家長所共同關注與不斷追求的目標。那么在幼兒階段如何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良師形象,影響學生
幼兒有著很強的向師性,教師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此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從教師自身的形象入手,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幼兒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贏得幼兒對教師的尊重與喜愛,這樣幼兒才愿意親近教師,從而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如要讓幼兒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我們先要以身作則,處理好與同事、與家長、與幼兒的關系。當幼兒犯錯時,我們不能粗暴的制止,而是要保護學生、愛護學生,要以和藹的態(tài)度、柔和的語氣來教育學生,這樣才能讓幼兒從心中真正地接受教師、接受教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趣味活動,提升認知
在幼兒的世界中學習與游戲是分不開的。只有將幼兒園的學習寓于趣味游戲活動中,才能引起他們參與的熱情,讓他們真正喜歡上幼兒園,才能在趣味活動中提高行為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因而我們要以幼兒的眼光來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出富有生活氣息與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實現寓教于樂,在玩中學,學中玩。如為了讓幼兒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我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教師設計的主題來進行情景劇的表演。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雖然年紀小,但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表演得惟妙惟肖。他們在真實的情景中切身感受到怎樣做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這樣比起教師單純的強調效果要好得多。
三、賞識激勵,形成習慣
幼兒心理極其敏感,他們都喜歡被稱贊,這樣更能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產生的心理與情感上的體驗,相反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與消極情緒。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針對他們的這一特點,我采用賞識教育,以激勵的話語、表情、動作等幫助學生來糾正不良行為,讓他們自覺改正,以強化他們的行為,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有的幼兒在吃飯時愛說話,我用眼神、動作來給予他們暗示,示意他們吃飯時不要說話,當他們做到時,吃完飯,我會回報給他們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愛撫的動作,并鼓勵他們一個小笑臉,讓他們繼續(xù)堅持。這樣既可以幫助他們糾正不良行為,同時也能促進保持,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家校合作,共筑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近年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得到了廣大家長的重視與認可,由以往單純地只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轉變?yōu)楦雨P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系,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一起幫助孩子改掉環(huán)毛病。我們可以通過電話、建立園校交流QQ群,開通行為教育微博等多種方式來提高家長對行為教育的認識,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幼兒在家中的情況,以及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等,從而不斷地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探究
韓湘遠(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成吉思汗鎮(zhèn)中心校)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越來越多新的教學方法被當代教育工作者使用。在小學階段,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全面且成熟的思維。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小學生審美能力與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讓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有所體驗,可以加快小學生思維的形成。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對于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高以及情感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影響。以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探究為題,對體驗式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體驗式教學應用方法與其它學科相比,小學音樂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樂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針對音樂作品產生一種心理體驗,在情感體驗中欣賞與獲得音樂的美感。新課程標準的提出,使得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發(fā)生變化。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課堂要加強對音樂作品表現形式多元化的重視,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活躍氣氛,讓學生的情感意識得以形成。體驗式教學,就是在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的情感在體驗中得以調動。因此,筆者選擇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作為研究對象是有一定教學意義。
一、引導學生加強情景體驗
情景是引導學生融入到體驗活動中的重要促進因素,情景的有效創(chuàng)設,可以使學生的情緒得到觸及,更可以大大滿足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精神需要,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高。在情景體驗當中,小學生的情緒被考慮,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因此,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情景進行引入。
比如,在學習《春光好》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景。教師可以利用春天萬物復蘇相關圖片進行展示,將音樂課堂打造成富有春意的場所。在這樣情景之中,學生對于音樂作品中活潑的旋律具有更加深入的感受。在歡快的節(jié)奏之間,學生的情感因素得到調動,學生不僅會因此而喜歡上音樂作品,更會對春天有所向往。
二、引導學生加強參與體驗
情感因素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最大的因素。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之時,要從感性與情感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當中,才能具有全方位的情感體驗。學生參與到音樂體驗中,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對作品進行體驗與領悟,與音樂合為一體。
比如,在學習《小動物唱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每個小學生扮演成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模仿小動物的聲音。教師先讓小學生單獨進行聲音的創(chuàng)造與模仿,再依據小學生的喜愛將其分成小組,盡量保持每個小組之內的聲音不重復。在這樣的課堂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參與體驗對于小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深度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
三、引導學生加強沉浸體驗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渲染在音樂學習與音樂欣賞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具有吸引性的語言來學生的思維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只有學生的思維得到調動,學生才能針對音樂作品進行思考,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通過長期的音樂體驗教學,學生的音樂欣賞思維會得到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對于學生未來的音樂學習具有積極作用。
比如,在講解《保護小羊》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更要對音樂作品的社會意義進行明晰。教師可以利用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與意義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規(guī)范自己的社會行為。在體驗過程中,學生渲染在體驗中,才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小學生雖然不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但具有感性的思維與充足的想像力,利用音樂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可以加強學生對相關主題內容的理解。利用音樂體驗打開小學生想像的大門,也可以服務于小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小學生在沉浸體驗學習中獲得的快感,是小學音樂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
四、引導學生加強創(chuàng)編體驗
創(chuàng)編體驗作為體驗教學的重要內容,意在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性質進行深化。在小學生學習音樂時間增長的過程中,其音樂專業(yè)知識也在不斷豐富。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體驗學習的方法進行豐富。從游戲體驗活動進行擴展,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編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開始,也是音樂學習的重要目的。在體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編,可以明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可以服務于學生音樂水平的快速提高。
針對小學高年低的音樂體驗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次主題性的班級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聲音”作為主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音樂元素收集與整理的樂趣。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好任務。學生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選擇與收集一些聽起來悅耳或者可以服務于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聲音。在班級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需要對自己收集的聲音進行展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資源共享,對聲音進行排列組合,使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活小樂曲。在這樣的創(chuàng)編體驗中,小學生的音樂學習高度得到提升,更有利于小學生音樂思維的全面發(fā)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中體驗教學法的應用,對于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在體驗學習中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與音樂作品的作者建立起情感共鳴。鑒于當代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高的現狀,筆者提出四點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希望當代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體驗教學法對于教學成效提高的重要作用。加強體驗教學法的應用,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成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唐雪婷.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31):153.
\[2\]毛夢孌.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105-106.
\[3\]李會華.讓體驗式教學唱響小學音樂課堂主旋律\[J\].中國校外教育,2013,(17):161.
\[4\]王春星.參與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成功,2012,(16):191.
\[5\]俞加平.小學音樂體驗式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7,(0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