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勇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多媒體技術的融入,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邁入了既可聲情并茂,又可動靜相宜的新時期?,F(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其可給課堂以豐富多彩的資源支持,還能將視聽內容植入課堂教學中,增添學習的趣味性。對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整合做了深入思考,并對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中歷史多媒體技術整合在高中階段,歷史學科教學需要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提升學生愛國精神和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給學生未來更好學習工作奠定良好基礎。而時下的多媒體技術發(fā)展,使高中歷史教學也隨著步入了一個新時期。
一、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拓展歷史教學內涵,提升高中生的愛國精神
歷史學科有著非常豐富廣博的文化內涵,而且由于時間的長遠積淀,更是一種珍貴的財富。而且歷史教學是對高中生開展愛國教育的良好方法?,F(xiàn)代課堂教學中,為獲得好的教育效果,常使用多媒體技術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法的缺陷。由于多媒體技術具有靈活多變的優(yōu)勢,可將歷史有關知識通過視、音頻置入教學課件,能使簡單的文字變成生動逼真的形象來傳遞和感染學生。而且多媒體技術還可彌補教材的局限與不足。在現(xiàn)代教育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拓展學生視野,深化他們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對學生高效掌握知識有益。
比如,教學“中日甲午戰(zhàn)爭”有關內容時,可首先引導高中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來探尋戰(zhàn)敗原因。教材中的參考材料是十分有限的,在學生似懂非懂的時候,教師制作的媒體課件也就有了合適的用武之地。課件中融合了聲音與圖片,使用多媒體特技處理過的畫面有力地向學生展示出歷史真相。使學生通過北洋艦隊無奈的覆沒,大臣李鴻章表現(xiàn)出的妥協(xié)和退讓,產生義憤填膺的感受。隨之教師講解正是因為清朝的腐敗和落后,才導致了中國社會體制的腐朽和不堪一擊,而這,也正是列強國家能夠肆無忌憚地欺侮和蹂躪中華民族的原因。如果只是從表面上學習西方的技術,并不能使國家主權獨立,國家就只能一直任人欺凌。當學生聽到這里的時候,表情都十分嚴肅,顯然已經進入了思考,教師此時趁熱打鐵,將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具有的影響和意義進行闡述,教學的效果較好。
二、重視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媒體教學提升其探究能力
教學不管如何開始或結束,要達到的目標均離不開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提升他們的各類能力,因此教學中其主體地位不可動搖。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不應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應是教學雙方的積極互動過程,學生作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開展探究式的學習。經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建立和諧的教學氛圍,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而歷史知識可以讓現(xiàn)代人獲得文明和智慧。使用多媒體不但可讓歷史知識逼真再現(xiàn),還可通過聲光電的作用使其變得鮮活起來。學生既可旁觀也可親身操作實踐,而且?guī)熒蛯W生間還能繼續(xù)擰互動。所以多媒體可引導學生更好地探尋答案,使其將所學歷史知識更有效地掌握。
如教學“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通過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在聽歌后再要求學生進行思考,歌曲中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社會的環(huán)境又如何,有關的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詳細情況和其意義是什么,然后可給目前的社會經濟帶來什么啟發(fā)。教師講解的同時可使用多媒體技術穿插播放圖片,并搭配精煉恰當?shù)漠嬐饨榻B,讓歷史得以逼真再現(xiàn)。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學生在老師逐步深入的誘導下,自主探究問題的正確答案,并深化理解了有關歷史知識,得到了自主探究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避免應用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走入誤區(qū)
多媒體的使用在教學上具有兩面性,可對教學進行優(yōu)化和促進的同時,如不注意也可能走入各種使用誤區(qū)。
第一,教師盲目追求時尚卻忽略了教學的本質需要。使用斑斕的畫面過度吸引學生注意的同時引起學生大量接觸有關信息后出現(xiàn)疲倦,這樣一來不但降低了教學的實效性,還可能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系興趣的耐心與興趣逐漸減退。所以,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應遵循適度性原則,不管是優(yōu)美的圖片或是各類附帶插入動態(tài)效果的文本內容,均不應頻繁過度使用。課件從感官上的確可引起注意,但是如果背離教學的本質目的,在追求時尚的同時也要把握恰當?shù)亩取?/p>
第二,教師應重視教學的實效,若用簡潔的語言即可說明的內容,就不要只為表面好看使用太多的畫面來體現(xiàn),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來做無用功或做重復無效的工作??墒褂煤啙嵦幚淼膬热?,不要太多使用特技,雖對學生注意形成吸引,其實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并無益處。
第三,教師不應忽視學生對于多媒體技術也有個適應過程,由好奇、適應到使用會有個發(fā)展過程,在新奇感隨時間流逝降低后,才可真正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的作用。另外,多媒體技術用聲、光、色等融合教學的有點,雖可有效抓牢學生求新的心理,但也會導致教師授課時,學生由于注意仍在關注多媒體而并未放在對學習知識上的問題。如此一來,多媒體的不當應用,反而成為影響歷史教學效率提升的不良信號。因此,教師應注意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的時候,注意選擇有益的資料,并及時引導學生收回放在多媒體上的注意力,不能讓多媒體技術喧賓奪主。
四、結語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快速進步,基于新課改背景的高中歷史學科,多媒體在教學上的使用成為一把雙刃劍。欲善其事需先利其器,將多媒體有關技術用于高中的歷史教學必須不斷探究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方法,避免形式化,既不嘩眾取寵,也不隨波逐流,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恰當運用,為高中歷史教學添上一雙飛翔的翅膀,從而實現(xiàn)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參考文獻:
\[1\]田國春.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歷史多媒體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6).
\[2\]鐘顯添.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應用中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校長,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