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劉成
摘 要:采用張建新和Schwarzer所編制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量表(GSES)和Lieber等人所編制的考試焦慮量表,調(diào)查了115位各年級初中生,調(diào)查初中遇到挫折或困難時的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關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性別方面存在差異,在年級方面差異不顯著;考試焦慮水平在性別方面有顯著差異,在年級方面也有差異;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
關鍵詞:一般自我效能感;考試焦慮;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6-0235-02
前言
當今世界面臨著經(jīng)濟危機,就業(yè)問題越來越嚴峻,許多學校為了提高教育升學率,加強、加大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使學生壓力日益嚴重。本研究以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就學業(yè)自我效能與焦慮的相關程度,初步了解自我效能感對焦慮的影響。從而進一步了解推進素質(zhì)教育,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減少焦慮,并且將該研究成果用于實踐教學當中,改善不合理的教育體制,學會鼓勵教學,促進身心健康。
一、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概述
(一)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nèi)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焦慮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水平,有關自我效能與實際實踐經(jīng)驗、言語說服、榜樣、個體面臨某活動任務的身體反應等都有研究。
國內(nèi)學者毛晉平2003年在研究中學生的自我妨礙時還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對學業(yè)自我妨礙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說明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的學生更傾向于使用學業(yè)自我妨礙策略。
(二)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含義
所謂自我效能感,其實質(zhì)反映的是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或行為的能力的知覺,或?qū)_成特定行為目標的能力的信念或信心。20世紀90年代,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是“發(fā)動完成任務要求所需行動的過程、動機和認知資源的能力的信念”。
考試焦慮是對考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不少心理學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觀點,但迄今為止,對考試焦慮的概念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我國有學者認為,考試焦慮是在一定應試情景下激發(fā)的,在家庭、學校的壓力以及考生自身的心理、生理等主客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對考試結(jié)果擔憂為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的負性情緒反應。
近幾年,有關大學生考試焦慮的研究很多,也有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但是對考試焦慮與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沒有特定的專門探討。本研究旨在從初中生個體出發(fā),利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考試焦慮量表》,以蒙城縣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研究自我效能感對他們考試焦慮的具體相關程度,從而能夠找到更好的方法去學習和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是以蒙城縣王集中學的初一、初二和初三的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每個年級隨機抽取45名被試,兩個年級共發(fā)放135份問卷?;厥?15份,有效問卷114份,問卷回收率為85%。
(二)研究工具
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我們選用由Schwarzer等人編制,王才康等人翻譯修訂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該量表共10個項目,涉及個體遇到挫折或困難時自信心。采用李克特4點量表形式,GESE測試值越高,說明被試者自我效能感越高,即自信心較強。
2.《考試焦慮量表》
考試焦慮我們選用由Liebert等人經(jīng)過多年研究,于1967年提出憂慮性和情緒性為考試焦慮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考試焦慮量表TAI的構(gòu)成設計,就是根據(jù)憂慮性和情緒性兩個概念為指導的??荚嚱箲]量表包括指導語、20道試題及使用說明組成。
三、結(jié)果
(一)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況
通過對不同性別的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進行t檢驗,結(jié)果表明: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p=0.003<0.01),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水平顯著高于女生的平均水平。且在所調(diào)查的七、八、九年級中,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jīng)]有顯著的年級差異(p=0.652)。
(二)考試焦慮的情況
通過對不同性別的初中生考試焦慮進行T檢驗,結(jié)果表明:男生和女生在考試焦慮方面存在差異,且女生焦慮大于男生。通過對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考試焦慮進行One-Way ANOVA,結(jié)果表明: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考試焦慮平均得分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在所調(diào)查的七、八、九年級中,初中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有顯著的年級差異。見表1。
通過對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得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可以看出考試焦慮和自我效能感存在顯著相關。根據(jù)表2,T1-T10的得分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T11-T30得分為考試焦慮的得分,用皮爾遜相關分析得出兩者在得分上有顯著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63,且顯著性為0.0031。
四、討論
(一)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情況
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水平顯著高于女生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分析:其一,男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更多的積極性,通過鍛煉培養(yǎng),提高了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其二,從社會文化來講,男性往往被要求有更多的自信心,自我肯定,所以在學校中男生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和要求,因此潛意識中影響著男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所調(diào)查的初中生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jīng)]有明顯的年級差異。我們在意識中認為,隨年級的增長,學生知識、閱歷各個方面的豐富,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所增加。但實際上,研究結(jié)果表明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卻沒有顯著變化??梢詮囊韵路矫嬲J識:一方面,初中生沒有形成合理有效的自我效能感途徑。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形成積極、合理、正確的歸因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經(jīng)驗、方法的積累和總結(jié)。另一方面,從學校的角度看沒有形成合理的自我效能感培養(yǎng)計劃,教師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正是這內(nèi)因和外因?qū)е聦W生的自我效能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二)考試焦慮的情況
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初中生在考試焦慮方面存在性別差異,可能是在學校中女生更加關注學習,希望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形象,而男生更加關注朋友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活動,有更多的朋友支持和傾訴,因此考試焦慮較輕。
初中生在考試焦慮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年級差異,究其原因大體從兩方面分析:一是隨著年級和年齡的提高,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學生本身都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希望自己能夠?qū)W到跟多,考試考出優(yōu)異的成績。二是隨著年級的升高,面對升學壓力,老師、家長和同齡人對自己的要求和壓力都要求很多,自己也思考著人生的未來目標,因此考試焦慮更加嚴重。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相關
Pearson相關結(jié)果表明,初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也就是說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考試焦慮的水平。究其原因,一個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人,對自己的能力更自信!因此能夠很好地復習,更加自信地去面對考試,并將其運用到生活各個方面。而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的人,對什么都不自信,表示懷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對自己的預期自然很低,面對考試的時候更加緊張、不安,出現(xiàn)更多的生理和情緒上的反應。
五、結(jié)論
第一,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別方面存在差異,而在年級方面在統(tǒng)計上差異不顯著。我們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第二,在考試焦慮方面:考試焦慮在性別方面存在差異,在年級方面統(tǒng)計上也存在顯著差異,并隨著年級的升高,考試焦慮也提高。
第三,一般自我效能感與考試焦慮的關系:兩者也有一定程度的相關,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的高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測學生考試焦慮水平,因此如果要減少考試焦慮,學校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
參考文獻:
[1]田寶,郭德俊.考試自我效能感是考試焦慮影響考試成績的中介變量[J].心理科學,2004(2).
[2]Mash EJ WoffeDA.兒童異常心理學[M].孟憲璋,譯.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253-254.
[3]田寶,郭德俊.不同類型考試焦慮影響考試成績的差異模式[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4(3).
[4]王艷芳,張曉艷,桑青松.初中生時間管理傾向、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焦慮的關系研究[J].心理健康,2008(3).
[5]韓英君.中學生人格特點與學業(yè)成就、學習動機、學業(yè)自我效能的關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6]王曉霞,劉麗.學生考試焦慮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0).
[7]劉曉明,郭占基,王麗榮.成就動機、自我概念與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1991(2).
[8]胡桂英.中學生學習歸因、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和學業(yè)成就關系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2.
[9]周甜.中學學業(yè)不良學生學校適應性與自我概念、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8.
[10]錢珍.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學業(yè)歸因、學業(yè)自我效能感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11]王云鵬.大學生學業(yè)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與職業(yè)興趣之間的關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12]班杜拉.關于行為變化的綜合理論[Z].1977年英文版: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