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利,[美]馬克·奧馳,[美]克里斯托夫·泰勒
(1.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2.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
施坦威雙排鍵盤鋼琴
劉寶利1,[美]馬克·奧馳2,[美]克里斯托夫·泰勒2
(1.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4;2.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
介紹了世界上僅有的一臺施坦威雙鍵盤鋼琴的歷史、結構以及曾經(jīng)使用這架鋼琴的演奏家,重點剖析了雙鍵盤鋼琴核心部分——雙排鍵擊弦機的設計和結構特點。
雙排鍵;耦合踏板;耦合桿;雙鍵盤擊弦機
1929年,施坦威(或譯為“斯坦威”)鋼琴公司德國分公司生產(chǎn)了一臺九英尺雙排鍵盤鋼琴。這臺鋼琴幾經(jīng)輾轉,最終落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上世紀中期,著名鋼琴家古納·約翰遜在威斯康星大學工作期間,使用這臺鋼琴錄制了大量的古典音樂作品。幾十年以后,威斯康星大學另一位年輕鋼琴演奏家、本文第三作者克里斯托夫·泰勒成為了這架鋼琴的主要演奏者。
本文第一作者在威斯康星大學工作期間,作為主要負責人,主持了這臺鋼琴的研究和修復工作,并負責泰勒教授首次美國國內(nèi)巡演的鋼琴準備和調(diào)音等工作,對這臺鋼琴有著全面的了解。這臺獨特的鋼琴及其傳奇歷史在過去的近百年時間里曾經(jīng)受到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如幾年前在美國《鋼琴技師》雜志和歐洲《鋼琴技師》雜志的專題報道。
雙鍵盤鋼琴是由匈牙利鋼琴家摩爾先生(Emanuel Moor,1863~1931)發(fā)明的,他發(fā)明雙鍵盤鋼琴的初衷與18~19世紀的古典音樂作品及其所使用的鍵盤樂器有直接關系。在鋼琴出現(xiàn)以前,許多古典作品都是為當時的具有上下兩排鍵盤的撥弦古鋼琴和管風琴而作。使用現(xiàn)代的(單鍵盤)鋼琴演奏為雙排鍵樂器譜寫的作品多有不便,于是摩爾發(fā)明了雙鍵盤鋼琴,并設計了擊弦機械。但應該說明的是,他并沒有親自制作一臺雙排鍵鋼琴。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世界上曾經(jīng)有53臺雙鍵盤鋼琴問世。除了施坦威公司,德國的伯恩斯坦、奧地利的貝森朵夫、美國的Aeolian等公司也先后生產(chǎn)過按照摩爾擊弦機原理設計的雙鍵盤鋼琴,但是施坦威雙排鍵鋼琴只有一架。這臺施坦威鋼琴是由德國漢堡施坦威鋼琴分廠于1929年為柏林西門子先生(Verner Von Siemens)的私人沙龍定制的,這臺鋼琴的誕生曾經(jīng)引起歐洲媒體的廣泛關注。1961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著名生物學家哈里·斯特恩寶(Harry Steenbock,1886~1967,是世界上首位發(fā)現(xiàn)和合成維生素D的科學家)出資為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購買了這臺鋼琴。
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第一位使用這臺鋼琴的音樂家是古納·約翰遜(Gunnar Johansen)先生。約翰遜于1906年生于丹麥,曾經(jīng)在丹麥和德國接受早期音樂教育,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之一,于1939年開始在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工作,1976年退休以后,這臺鋼琴一直保存在約翰遜的私人別墅里面。經(jīng)過近一個世紀以后,鋼琴已經(jīng)不能正常使用。2006年,本文的第一作者和本文第二作者即美國鋼琴調(diào)律師協(xié)會注冊技師馬克·奧馳對這臺鋼琴進行了研究和修復。由于雙排鍵鋼琴結構復雜,原始技術資料幾乎全部丟失,整個修復工作耗時幾個月。在美國施坦威鋼琴分廠修復中心的幫助下,這家鋼琴又重新回歸舞臺。
現(xiàn)在使用雙鍵盤鋼琴的克里斯托夫·泰勒(Christopher Taylor,見圖1),是一位受施坦威鋼琴公司資助的“施坦威藝術家”,1993年獲得著名國際賽事Van Cliburn 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以后成為職業(yè)音樂會鋼琴演奏家。2000年,泰勒來到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擔任鋼琴教授,之后仍兼任職業(yè)鋼琴演奏家,平均每周有一次商業(yè)演出。他曾經(jīng)三次使用這臺鋼琴進行了美國國內(nèi)巡回演出,演出地點包括卡內(nèi)基音樂廳、芝加哥拉維尼亞音樂廳、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音樂廳等,引起音樂界的關注。
雙鍵盤鋼琴的外觀與普通的施坦威音樂會鋼琴相似,只有一套琴弦和一套弦槌。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琴體偏高、具有4個踏板和1個雙鍵盤擊弦機。
雙排鍵擊弦機重約50 kg,為了縮小體積,除了木質(zhì)零件,擊弦機還使用了大量的金屬零件。一般來說,為方便演奏者演奏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鋼琴,鋼琴鍵盤距離地面的高度一般在71 cm左右。但是為了容納雙鍵盤,并保持鍵盤與地面的標準距離,這臺鋼琴的擊弦機總體高度約28 cm,琴弦高度以及鋼琴的總體高度明顯高出普通九英尺鋼琴。
雙鍵盤鋼琴的踏板包括普通鋼琴具有的延音踏板、選擇踏板、弱音踏板及其獨有的第4個踏板——耦合踏板。每個踏板設有一個鎖緊裝置,包括一個自由轉動的“舌頭”和一個相應的彈簧。鎖緊裝置可以在踩下某個踏板以后停留在“踩下”踏板的位置。也就是說,先踩下某個踏板,同時用腳尖向前推動“舌頭”,舌頭會頂在踏板上的一個凹槽里,踏板被鎖定;再次踩下踏板,彈簧會把“舌頭”頂回到原位,踏板恢復到“抬起”的原始位置。
雙鍵盤擊琴機(見圖2)的兩套鍵盤一上一下,共用一個復雜的擊弦機械,驅動一套弦槌。雙鍵盤擊弦機作為一個整體,可以在需要維修的時候方便地推進去、拉出來,這一點和普通鋼琴類似。雙鍵盤擊弦機的上下鍵盤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耦合在一起。下排鍵有88鍵,上排鍵有76鍵。上排鍵比對應的下排鍵高出八度音程。上下兩排鍵子可以通過第4個 “耦合踏板”耦合在一起。也就是說,踩下耦合踏板后,彈奏下排鍵會同時帶動上排鍵發(fā)音,即彈奏一個鍵會發(fā)出八度音程的兩個音,這一點與一些撥弦古鋼琴的演奏功能相似。
除了擊弦機,踏板和鋼琴整體高度以外,這臺鋼琴的內(nèi)部結構和普通鋼琴基本相似。音板、鐵骨、弦列、背架等主要結構與普通鋼琴幾乎完全相同。
雙排鍵鋼琴的核心部分是其雙鍵盤擊弦機械。從外觀上看,下鍵盤和普通單排鍵鋼琴相似,共有88鍵;上排鍵少一個八度,共有76鍵;上排鍵左側和下排鍵對齊,右側最高音部分比下排鍵少一組;下排鍵子的長度比普通大三角琴的鍵子長一些,上排鍵則短了許多??傮w來說,下鍵盤的鍵子和鍵盤架與普通三角鋼琴的結構相似,而上鍵盤的鍵子和鍵盤架更接近立式鋼琴。另外,上鍵盤的鍵盤架通過幾個螺釘固定在下鍵盤架上面,這點也與小型立式鋼琴相似(見圖3)。
擊弦機械的原理是,彈奏下排鍵子,琴鍵通過下聯(lián)桿直接帶動頂桿和上面的船型底座(又稱聯(lián)動杠桿,也是普通三角鋼琴重要的擊弦機零件之一)等零件,擊打琴弦發(fā)出聲音(見圖4)。下排鍵子的功能和普通鋼琴相似,只是機械傳動略顯復雜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下聯(lián)桿中間部位開有一個通槽,在不使用耦合踏板的情況下,下聯(lián)桿和耦合頂桿之間并不接觸。彈奏上鍵盤的琴鍵,鍵子向上推動上聯(lián)桿,上聯(lián)桿通過橫向的耦合桿(約等于鍵盤上一個八度音程的寬度)帶動高八度的頂桿,發(fā)出的聲音也是高八度的。
上下鍵盤的耦合原理是,踩下耦合踏板,踏板系統(tǒng)會帶動擊弦機內(nèi)部一個橫向的耦合擋,推動76個(等同于上排琴鍵的總數(shù))耦合頂桿向鍵盤一側運動。所有的耦合頂桿被推離下聯(lián)桿的通槽以后,直接與所有的下聯(lián)桿相接觸,這樣下排鍵會同時帶動上下兩排鍵的擊打弦機零件,產(chǎn)生“一鍵雙音”的效果。
自2006年以來,泰勒多次使用施坦威雙排鍵盤鋼琴舉辦音樂會,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活躍的雙鍵盤鋼琴演奏家。泰勒最近幾年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研發(fā)雙鍵盤鋼琴,在演奏和教學之余一直致力于設計新版的雙鍵盤鋼琴。其設計的雙排鍵鋼琴除了借鑒摩爾先生的原創(chuàng),同時也吸收現(xiàn)代的新技術,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初見成效,不僅完成了擊弦機的設計,其所發(fā)明的“新版”雙鍵盤鋼琴已經(jīng)注冊了專利,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建造第一臺樣琴(見圖5)。泰勒期望在幾年之內(nèi),可以利用自行設計的雙排鍵鋼琴舉辦演奏會,展示給更多的觀眾。
對于雙鍵盤鋼琴,泰勒的觀點頗具代表性。
首先,雙鍵盤鋼琴具有非凡的演奏性能。當泰勒初到威斯康星大學工作,了解到大學擁有一臺雙鍵盤鋼琴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巴哈的《哥德堡變奏曲》,這是其經(jīng)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之一。與其他鋼琴演奏家一樣,泰勒最初學習《哥德堡變奏曲》是在普通鋼琴上開始的,盡管知道這部作品并不是為鋼琴而作的,而是為當時的雙排鍵樂器而作的。樂曲由原來的雙排鍵樂器移植到現(xiàn)代的單鍵盤鋼琴上演奏,有大量的片段需要左右手在單一的鍵盤上相互交叉演奏,極其不便。雙鍵盤鋼琴除了可以幫助演奏家繞開棘手的一些技術障礙,更為重要的還是在音樂的表現(xiàn)上。雙鍵盤鋼琴賦予演奏家更為自然的表現(xiàn)方式,從而清晰完美地再現(xiàn)巴哈天才的復調(diào)音樂。
第二,雙鍵盤鋼琴另一個突出特點是,一只手可以同時在上下兩個鍵盤上演奏。比如,右手大拇指演奏下鍵盤的同時,右手的小指可以彈奏上鍵盤。因為上鍵盤比下鍵盤高出一個八度,演奏家可以單手方便演奏超過一個八度的音程,十二度、十五度甚至十七度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這樣,一位演奏家可以用雙鍵盤鋼琴彈奏出類似“四手聯(lián)彈”的音響效果。
第三,雙鍵盤的第4個耦合踏板同樣拓展了演奏家的演奏能力。踩下耦合踏板以后,彈奏下鍵盤的一個鍵子會同時帶動上排鍵的相應琴鍵,這樣,一個鍵子可以同時彈奏一個八度的兩個音?!耙绘I雙音”的獨特設計不僅把復雜的八度演奏技巧變得輕而易舉,而且為演奏家拓展了更為廣闊的演奏空間。把普通單排鍵鋼琴不可能出現(xiàn)的鋼琴技巧變成現(xiàn)實。作為經(jīng)常演奏《哥德堡變奏曲》的音樂會鋼琴演奏家,泰勒發(fā)現(xiàn)第4個耦合踏板對演奏這個作品非常有用。恰當使用第4個耦合踏板不僅方便演奏,而且會出現(xiàn)任何其他鋼琴不可能產(chǎn)生的獨特音響效果。
泰勒認為,雙鍵盤鋼琴對其演奏生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名職業(yè)演奏家,在自身受益的同時,期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雙排鍵鋼琴的巨大潛力。
馬克·奧馳(Mark Ultsch),美國鋼琴技師協(xié)會注冊會員,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技師。畢業(yè)于威斯康星大學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專業(yè)。
克里斯托夫·泰勒(Christopher Taylor),施坦威藝術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教授,音樂會鋼琴演奏家。早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數(shù)學系。
(編輯 薛云霞)
Steinway Double Manual Piano
LIU Bao-li1, [USA] Mark Ultsch2, [USA] Christopher Taylor2
(1.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China;
2.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chool of Music, US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ne-of-a-kind Steinway double manual piano∶ its history, construction and the renowned pianists who have played on this instrument.
double-keyboard; coupling pedal; coupling lever; double-keyboard action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