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功明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在游學中的滲透
●吳功明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雖然在不斷完善,但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游學中滲透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筆者進行了具體的實踐探索,本文就此進行了闡述。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游學
游學(Study Abroad)是世界各國、各民族文明中最為傳統(tǒng)的一種學習教育方式。把思想品德教育與游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游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發(fā)展可謂意義深遠。
(一)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讓學生知行合一,在游學中增強見識,開闊視野,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改空洞的說教和強行的灌輸為形式生動活潑、內(nèi)容豐富多彩、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游學活動,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那么,學生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自覺接受所傳授的思想和觀念,使這種思想和觀念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就會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能充分喚醒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通過游學課程,為青年學生提供具有深遠教育意義的文化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旅程,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和文化寬容精神,使青少年能夠更好地認識和傳承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與歷史傳統(tǒng),而且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養(yǎng)成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奠定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喚醒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即生活的能力。然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絕對不是單純通過課堂上的講授來實現(xiàn)的,教師只有把學生帶到火熱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經(jīng)歷、親自感悟,才能使政治思想教育內(nèi)化為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行動指南。
(四)有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思想品德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的引導,而游學活動中可以拓寬學生們合作與競爭的視角,走出單純比較成績的牢籠,讓學生們在游學中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游學活動以班級、小組為單位,在游學活動的路程中,教師就會和孩子們滲透班級內(nèi)同學之間的合作,小組同學的合作,發(fā)現(xiàn)班級同學的一些優(yōu)點和不足,在相互合作中有更多提高;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更可以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班級之間的差別,能敢于承認自己班的不足,也敢于贊揚和借鑒其他班級的長處。
(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力
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力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游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時間需要學生徒步遠足,甚至是長途跋涉,這對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受力是極大的考驗,也是極好的培養(yǎng)方式。
(一)臨淄“歷史與人生”主題游學
走進中國古車博物館。中國古車博物館集中了中國古車的研究成果,薈集了華夏歷代車乘的精粹。它包括春秋殉車馬展廳和中國古車陳列展廳兩部分。游覽古車陳列館時,政治課教師引導學生現(xiàn)場交流探討以下問題:(1)遵循“時間”這條脈絡,你觀察到中國古車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些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假如讓你回到古代,你會設計怎樣的車馬?(2)遵循“文化”這條脈絡,關注“秦朝”和“漢代”這兩個節(jié)點,探討車馬體現(xiàn)的時代文化,同時交流探討車馬形式的“奢靡”與王朝“衰亡”的關系。
走進姜太公祠。姜太公祠是一組中國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殿堂廟宇建筑。殿壁上的壁畫,表現(xiàn)了姜太公的生平事跡,政治課教師引導學生現(xiàn)場交流探討以下問題:(1)圍繞壁畫的十二個主題,選擇你所熟知的一個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并說說你從中得到的啟示。(2)就“姜太公釣魚”這個故事,從下面四個主題中選擇其一,在導師的引導下,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對姜太公“處世哲學”的感悟。
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齊國歷史博物館展現(xiàn)形式主要是以齊國歷史為總綱,以時代先后為主線,詳細介紹了齊國的創(chuàng)建、興盛、衰亡史以及軍事、政治、禮俗等,反映了齊文化在華夏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游覽齊國歷史博物館,政治課教師引導學生現(xiàn)場重點探討以下問題:(1)除序館外,從其它展廳中選擇其一,結合歷史知識,描述當時文化背景下的社會景象,說明當時社會的顯著特征。(2)小組內(nèi)交流你所感興趣的一個社會文化現(xiàn)象,說說它在當代社會留下的印跡。(3)整體梳理齊國創(chuàng)建、興盛、衰亡的社會歷史,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此類主題游學活動主要是滲透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教育,讓學生了解到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二)文化名城臨沂主題游學
讓學生走進臨沂科技館,徜徉在自然科學、信息科學、環(huán)境科學的海洋里,感受科技魅力,啟迪科學思想,提高科學素質(zhì)。
走進臨沂書法廣場,感受中國書法藝術、現(xiàn)代雕刻技法與園林景觀的自然融合。
參觀諸葛亮城、諸葛亮文化旅游區(qū),解讀、了解諸葛亮,領略一代智圣的豐功偉績,漢代的文化氣息以及陽都的人杰地靈。
本類主題游學活動主要是滲透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魅力、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教育。
(三)桂河濕地·方山·火山口遠足主題游學
這是一次全校范圍的游學活動,為磨煉同學們的堅強意志,培養(yǎng)同學們的團隊精神,精心設計了遠足活動。根據(jù)學生年齡、體質(zhì)特點分三條路線進行:1-4年級為桂河濕地公園,5-7年級為方山,8-9年級為火山口地質(zhì)公園。行進過程中,同學們歌聲、笑聲、口號聲不斷,激發(fā)了同學們的精神和斗志,同學們還發(fā)揚了團結互助的優(yōu)良作風,幫助同學背背包,攙扶體力不支的同學,互相幫助,無一人甘愿掉隊,都堅持走完全程,展現(xiàn)出了同學們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青春風采。
遠足游學為的是通過體能的鍛煉,磨礪學生的堅強意志,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在遠足中引導學生與自然親密接觸,在行進中展現(xiàn)青春激情,在游學中激發(fā)愛國情感,這會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完善學生的人格,而這正是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涵。
結合政治教育課程,我們組織了大量的游學活動,以上僅僅是幾個例舉。
(一)安全措施放第一
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這在安全性上的確存在一些隱患,這需要在游學之前對游學地點進行詳細的考察選擇,并對學生的行程進行周密的策劃,在活動前就排除一系列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的地點,確保游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
對學生方面要反復強調(diào)紀律要求,并配備足夠的帶隊老師以便及時處理應急狀況。
(二)小步子滲透為關鍵
在游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切記演變成為“走馬觀花”,造成學生僅是參觀游覽,而少了對自身思想品德素養(yǎng)方面的提高;這需要在組織游學之前制定詳細的游學方案,在游學過程中按照方案為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次游學并非要讓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飛速提升,這也不現(xiàn)實,而且為學生滲透太多內(nèi)容也會引起學生的厭煩,這也會給游學活動帶來負面的影響。
(三)總結沉淀是重點
作為青少年,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強,但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的總結沉淀不足,這需要教師在學生們游學活動結束后,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總結沉淀。開展游學征文比賽、游學畫展等活動,以深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張耀山,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迸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M].法律出版社,2004.
[4]王殿卿,黃秀清.尋求學校德育新定位[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5]蘇小斌.論當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J].山西青年,2013.
[6]沈萬根.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
(責任編輯:金傳寶)
吳功明/昌樂外國語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