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彩虹
(衡陽師范學院外語系,衡陽 421008)
“神翻譯”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翻譯意識的解構與建構
謝彩虹
(衡陽師范學院外語系,衡陽 421008)
翻譯教學的目的不是傳統(tǒng)翻譯教學方法中著重講解的翻譯技巧,而是要建構學生良好的翻譯意識。利用“神翻譯”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現(xiàn)象,可以解構英語專業(yè)學生原有的錯誤翻譯意識,并幫助他們重新建構正確的翻譯意識,即語境意識、對等意識和文化意識。
翻譯教學;神翻譯;翻譯意識
網絡在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現(xiàn)代人對網絡的依賴也越來越深?!吧穹g”是近年來在網絡上頻繁出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最初見于對蕾哈娜歌曲名的翻譯。大致說來,“神翻譯”是對兩種典型翻譯的評價語,一種是特別糟糕的典型;一種是非常傳神的典范。前一種“神翻譯”是取“神”為“不名一善”,即“毫無可取之處”之意;后一種取“神”為“超凡脫俗”、“技能超群”之意。
這兩種“神翻譯”都在網絡流行,同時,也是許多大學生特別是英語專業(yè)學生耳熟能詳、口口相傳的所謂“段子”,許多學生雖然對“神翻譯”如數(shù)家珍,但也僅限于感興趣,往往看完就一笑了之。與此同時,大多數(shù)的翻譯課堂還是“講授理論或技巧—做練習—對照參考答案修改練習”這“老三樣”。許鈞(2002)針對國內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指出:在翻譯教學的實踐中,不管是翻譯教材上還是翻譯教學的內容或方法上,往往都停留在“技”的層面,教師講課的內容大多是具體的翻譯的方法或技巧[1]。這種方法或技巧在解決某個具體問題時可能是有作用的,但是,翻譯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教授學生“道”的理解和掌握,這里所說的“道”,就是翻譯意識?!笆谌唆~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啟發(fā)了學生的翻譯意識,才算真正教會了學生翻譯?!吧穹g”的“神”正是建構學生翻譯意識的絕佳途徑,它不僅生動有趣,還能從正反兩面讓學生感知翻譯的理論和技巧,從而建構起正確的翻譯意識。
前文提到:“神翻譯”中的一種就是特別糟糕的翻譯。這些“神翻譯”雖然令人哭笑不得,但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讓學生從中學習,避免出現(xiàn)這樣的翻譯錯誤,先解構學生原有的翻譯意識,為進一步建構正確的翻譯意識做準備。
逐字翻譯造成了許多網絡流行的“神翻譯”,如“請在一米線外等候”被翻譯成“Please wait outside rice-flour noodle”,“rice-flour noodle”是“米線”,這就說明在翻譯這句話的時候,根本沒有講究意群,而是一字一字直接翻譯的?!靶⌒牡鼗弊g成“slip carefully”;“English bacon”翻譯成“英語培根”;“creamy Italian dressing”成了“奶油意大利裝束”,都是這樣翻譯的結果[2]。
翻譯中的低級錯誤一般都是看錯了或者理解有誤,還有時候是由于不熟悉原語文化造成的。如:“Are you kidding?”“No,I'm serious.”“你是西汀嗎?”“不,我是希爾瑞斯?!薄皊even years later”翻譯成了“賽芬·耶爾斯·萊特”;“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John.”“囧?!保?]
英文電影電視劇字幕組的“神翻譯”往往發(fā)揮過多,多分強調娛樂化,有時候還會為了刻意追求語言的新鮮度,而牽強附會,有違翻譯的基本原則。如“I swear to God”翻譯成了“我向毛主席保證”,從西方的上帝變成了中國的毛主席;“princess of China”變成了“還珠格格”。
最初使用網絡語言進行一些非正式性的翻譯,的確受到了好評。但后來這些另類翻譯因使用頻率過高引發(fā)人們的反感,被斥“嘩眾取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它違反了翻譯“忠實”、“通順”的要求。適度的“本地化”有利于消除文化之間的隔閡,而過度“本地化”則無異于改編,難以受到認可。二是網絡流行詞語和時事用語流行時間短,可能會“三月里來,四月里走”,很難創(chuàng)作出流傳時間長的經典作品。三是網絡語言就像一種方言,并非為所有社會成員接受,社會整體認可程度有限[4]。
有些“神翻譯”令人叫絕,學生往往驚異其詞句的優(yōu)美及譯文的美妙,卻忽視了其實這些“神翻譯”中其實就蘊含了許多譯者必備的翻譯意識。
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正確地確定詞義就必須依賴上下文語境。這里所說的語境就是指的是語言活動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參與者的關系、社會地位等等。翻譯的時候要正確把握原語的上下文語境,這樣才能理解原語的真正內涵意義,而不是表面的意義。可以利用網絡“神翻譯”中不同語境下不同翻譯的案例,來幫助學生建構翻譯中的語境意識,讓學生感知語境對翻譯的影響和重要性。
北京晚報在2013年03月21日刊登了一篇題為《如何翻譯I Love You》的文章,提到有條微博引起了大眾對“I Love You”翻譯的興趣,原文是:小說家夏目漱石在做英語老師時,學生把“I Love You”翻譯成“我愛你”,夏目漱石說:日本人怎么會說這種話呢,“今晚月色很好”就夠了。后來網友又各抒己見,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其他文本中“I Love You”的翻譯。比如王家衛(wèi)電影版“我已經很久沒有坐過摩托車了,也很久未試過這么接近一個人了,雖然我知道這條路不是很遠。我知道不久我就會下車。可是,這一分鐘,我覺得好暖”;甄嬛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張愛玲版“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棄一切——包括你”;紅樓夢版“這個妹妹我曾見過”[5]。
從上面的“神翻譯”可以看出,翻譯對語境的依賴性非常強,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物,不同的上下文語境中,同一個句子的內涵是不同的。雖然“神翻譯”中有些夸張的地方,但還是可以從中看出語境對翻譯的重要性,這對建構學生的翻譯語境意識尤其重要。
翻譯中的對等首先重在意義的對等,即譯語讀者與原語讀者能夠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感受,其次可以在這個基礎上追求形式上的對等,風格上的對等,以及感情上的對等。下面的這個“神翻譯”就是意義和形式對等的典范。
原文:Sensible,not sensitive;simply complicated;predictably irrational;kindly demanding;constructively critical;certain of uncertainty;managing risks;helplessly hopeful;persistent,yet flexible.
譯文:敏而不疑,縝而不繁;嬌而不橫,求而不奢;諍而有益,謀而有斷;處危有度,歷難有瞻;其節(jié)如松,其韌若竹。
譯文用“敏”、“縝”、“奢”、“諍”等中文古語詞確切地表現(xiàn)了原文的意義,另外,原文中副詞與所其修飾的形容詞是反義詞,很好地展現(xiàn)了詞義之間細小而又微妙的區(qū)別,在譯文中,也用意義相近感情相反的詞進行了對等翻譯,用詞古樸典雅,“神翻譯”名至實歸。利用這個案例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如何從意義和形式上達到譯文與原文的對等。
翻譯就是一種文化的傳遞,翻譯就是翻譯文化。有一個電影字幕的“神翻譯”是這樣的:“You think Wonder Woman hugs the Cheeta before the Amazonian smackdown?你以為爾康和永琪會在爭奪心愛的容嬤嬤之前相互擁抱嗎?[6]”這個譯文就是沒有理解和表達原文的文化內涵造成的,這句話中包含了許多西方人熟知的文化背景,其中的Wonder Woman指的是神奇女俠,一個漫畫人物,相當于女超人,而Cheeta是另一個漫畫人物豹女,神奇女俠的死對頭,smackdown指的是毀滅,Amazonian smackdown是指亞馬遜部落的毀滅,用來暗指世界末日,因此,這句話應該翻譯成“你認為亞馬遜部落滅亡之前神奇女俠和豹女會擁抱嗎?”,或者“你認為世界末日來臨時神奇女俠和豹女這兩個死對頭會和解嗎?”從二者的關系上看來,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原文還隱含了“這種事情是很難做到”的意思。原翻譯譯者不僅沒有完全理解原文的文化內涵,還為了吸引觀眾眼球到處穿越時間和空間,不知所云。在翻譯教學中分析“神翻譯”中文化傳遞缺失的案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化在翻譯中的重要性,建構翻譯文化意識。
翻譯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因此翻譯意識具有歷史繼承性,還具有社會意識都具有的教育作用[7]。社會翻譯意識是某個社會對翻譯的看法和感受,是一個國家文化水平現(xiàn)狀的一面鏡子,“神翻譯”就是社會翻譯意識的集中擴大的體現(xiàn)。“神翻譯”的流行是社會翻譯意識對翻譯文本進行選擇的結果:人們大多只對翻譯的特別不好或特別好的感興趣。把社會翻譯意識轉變成學生的個人翻譯意識,這是翻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利用“神翻譯”來建構學生的翻譯意識,還可以啟發(fā)新的翻譯教學方法和模式。
[1] 許鈞.應加強翻譯教學改革,譯事探索與翻譯學思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82-83.
[2] Arioseins.神翻譯:拯救德國的任務就交給各位吃貨了[OL].(2014 - 01 - 23).http://danhuaer.com/?ajax=143460.
[3] 人民日報海外版.“神翻譯”走紅網絡 細數(shù)那些雷人的“神翻譯”[OL].(2014-01-07).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 -01/07/c_125965142.htm.
[4] Lithium42.大家來吐槽那些神一樣的翻譯吧[OL].(2011-08 -30).http://www.guokr.com/post/61355/.
[5] 偉大的阿特哥.各種版本的的“I love you”翻譯[OL].(2013 -10 -02).http://tieba.baidu.com/p/2626956319.
[6] 南海鐘樓駝俠.關于翻譯的一點分析[OL].(2012-03- 11). http://blog. sina. com. cn/s/blog _4fb2d27b01010iv3.html.
[7] 郎江濤.淺議翻譯意識[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5(4):170 -173.
[8] 景志華.英語專業(yè)翻譯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1):62-64.
[9] 趙翊翔,周雪婷.模因論視域下的電影字幕英漢翻譯[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4):81-83.
The de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ion awareness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by“Shen Translation”
XIE Cai-h(huán)ong
(Dept.of Foreign Language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421008,China)
The target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s not translation skills or techniques usually focused by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eaching methods,but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translation awareness.“Shen Translation”,the interesting online phenomenon,can help English major students deconstruct their previous wrong consciousness and construct right translation awareness of context,equality,and culture.
translation teaching;“Shen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wareness
H315.9
A
1009-8976(2014)02-0059-03
10.3969/j.issn.1009-8976.2014.02.018
2014-02-07
謝彩虹(1978—),女(漢),湖南衡陽,講師主要研究翻譯及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