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薇
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學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與尊重學生,與學生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通過課堂來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求知欲。
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案例一、背景介紹
在世界教育史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一直是爭論的話題,形成了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師中心”和以杜威為代表的“學生中心”。我國近年開展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改革中提倡發(fā)展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民主、平等與對話的關系。教師角色在新課改背景下發(fā)生著根本轉變,每個教師不僅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還要轉變唯自己是知識來源,唯自己是權威的觀念。要將學生看做理性的人,理解與尊重學生,與學生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通過課堂來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并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求知欲等。那么,如何在課堂中構建和體現(xiàn)平等師生關系呢?
基于此問題,對一堂數(shù)學課的教學片段進行了觀察與記錄,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平面圖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二、案例
片段一:
在堂課的前十分鐘,教師主要介紹了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是關于各種平面圖形的一些認識。她將本課中所要學習的圖形畫在黑板上,開始提問學生。
師:“昨天我請大家預習了有關圖形……請同學說一說上面的圖形?!?/p>
生:“……有長方形、正方形……”
師:“現(xiàn)在把小圖形分分類,想一想,怎么分?跟同學說一說。”(教師在座位間來回走動,并不時的指導學生)
最后,學生進行成果的匯報。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由第七排的第一個男生回答,再由第八排的第三個女生來補充,接著又鼓勵第五排第二個男生說出自己的見解,然后是第一排第三個男生回答,再由第五排第三個男生站起來糾正。在小組討論完后,老師讓第一排第五個男生和第三排第2個男生來匯報小組的討論結果。
片段二:
在接下來的10分鐘內(nèi),讓學生先仔細觀察四邊形的特點。
師:“……研究四邊形,看看有什么特點?”
生1:“都有四條邊,四個角?!?/p>
生2:“……至少有一組對邊平行。”
師:“能再仔細些嗎?重點放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上?!?/p>
師:“我們一同回憶一下,正方形都有哪些特點?”
生3:“正方形有四個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
師:“很好。有同學說出長方形的特征嗎?”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提問了第三排第五個男生,第六排第四個女生,第五排第一個男生。
片段三:
在接下來的五分鐘內(nèi),教師提問了第八排倒數(shù)第二個女生。
師:“……你起來回答一下,從剛才同學總結的特征中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我覺得結論是……”
師:“剛才有哪位同學聽到了她的發(fā)言,覺得她說得怎么樣?”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轉過身去寫板書,寫的并不是學生的發(fā)言的內(nèi)容,當這位學生回答完畢,老師開始提問“有哪位同學聽到她的發(fā)言”,學生沉默,無人舉手,教師接著講授下面的內(nèi)容。
三、評價
這堂課,總體上看來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間的平等關系,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從以上的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沒有表現(xiàn)出“唯我知識,唯我權威”的理念,而是將學生看作擁有足夠學習能力的主體。在教學中不是一味地講授與灌輸,而是將學生看作真正意義上的“人”。在學習中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的能力,注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片段一中,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導入了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的進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在教學片段二中,教師要講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她首先用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例,讓學生了解這兩種圖形的特點后,再進行歸納與總結。這符合學生易于了解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從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一點點的自主探究,最后再進行總結與歸納。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與對知識的牢固掌握。
(二)創(chuàng)造了平和、和諧與研討的對話環(huán)境
趙老師在這堂課中,沒有表現(xiàn)出教師的絕對權威,而是在一種相互探究、相互研討的對話環(huán)境中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片段二中,對于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教師先讓學生講自己所了解的內(nèi)容,再讓學生將早點放在梯形和正方形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說“能再仔細些嗎?我們一同回憶一下。還有同學能說出長方形的特征嗎?”等研討與商量的語氣,而沒有立即否定學生的答案,或是馬上給予糾正,而讓學生與自己一起繼續(xù)進行糾正與探究,再進行研討。
(三)肯定學生的個人價值,贊賞有方
個人的價值是將自身的價值建立在自我確認的基礎上,而不是通過對比與對他人的貶低來獲得確認。在這堂數(shù)學課中,趙老師對于學生的夸獎,沒有用“你比某某說得好,或是某某表現(xiàn)最好”之類的表揚話語,而是對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與閃光點給予了肯定與鼓勵。在教學片段二中,教師使用了“你真像個數(shù)學家一樣,真聰明!真是太棒了”的鼓勵話語,既是對學生回答正確的肯定,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肯定;既讓學生獲得了一種價值認同感,也可以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
四、反思
(一)學生性別差異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教學片段一中,教師上課一開始所進行的提問,都集中于男生,在這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提問了六男一女。學生的性別差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明顯地展現(xiàn)出來。
(二)平等應貫穿到每個教學細節(jié)
在教學片段三中,有個女同學進行發(fā)言的時候,教師只顧寫板書而沒有聽學生的回答,因此,未做任何的點評,就繼續(xù)進行了教學內(nèi)容。教師沒有給予這位學生同等的尊重和重視。這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以及自尊心受打擊。
(三)教師肢體語言對師生關系的影響
在教學片段三中,有兩位同學上去演示,但是教師對第一位同學明顯表現(xiàn)出了親切,而對第二位實行了遠觀,而且在表揚和點評的時候也存在差異。這一舉動可能會使第二位同學產(chǎn)生誤會或是錯覺,沒有受到教師同等的重視。
總之,這堂課積極地貫徹了師生平等的理念,總體上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尊重與話語權,但在某些教學細節(jié)上仍有不足。
參考文獻:
[1]王水萍.怎樣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J].時代教育,2008,(07).
[2]張金秀,王立永.“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建構新型師生關系的啟示[J].前沿,200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