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琴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對他的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你要好好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睗h字是中國文化的根,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贬槍πW低年級識字量大、內(nèi)容枯燥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快樂識字”的策略,讓學生輕松學習、快樂識字。
一、做好課前預習,激發(fā)自主識字興趣
課前預習作為學生常規(guī)學習方法之一,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它是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一座橋梁。針對這一情況,我鼓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讓學生在聽錄音、跟讀、自讀課文之后,將本課中的生字圈出來讀一讀,讀準它們的發(fā)音,再記一記它們的字形,想一想識記好辦法,最后讓學生制作生字卡片。他們憑著自己的想象把生字卡片制成各種形狀(如飛船形、樹葉形、蘋果形),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正面寫本課生字、注音,背面寫詞語。這樣在動手動腦中激發(fā)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為了保持學生自主識字的好奇心,鞏固課前預習的成果,我在課堂上設計了“我會認”和“爭當小老師”環(huán)節(jié)。每堂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先和同桌交流課前預習時自己記住了哪幾個字,用了什么巧妙的方法。五分鐘后師生匯報交流識字成果,學生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這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流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自主識字的效率,并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二、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自主識字情感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識字教學中,我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字寶寶”,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和“字寶寶”交朋友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情感,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diào)動起來。在生字的呈現(xiàn)上我也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結合形象直觀的圖畫、實物,將每課的生字制作成識字課件。并用對比鮮明的色彩凸顯新筆畫和新偏旁,讓學生產(chǎn)生清晰的印象,引起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如教學象形字“魚”時,我將“魚”字的演變制成生動形象的課件。首先是甲骨文的“魚”,就像一幅形象而逼真的畫;接著,依次是金文、小篆、篆書、楷書的“魚”;最后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是簡化字“魚”。學生們看了,豁然開朗:原來漢字是這么演變來的!他們很快就記住了“魚”字。通過觀察、猜讀,他們又認識了“羊、兔、火”等象形字。
三、注重語言環(huán)境,以朗讀促自主識字
識字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在反復朗讀中進行,在積累詞語中進行。教學中,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首先,可通過范讀、練讀、領讀、自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生字不斷復現(xiàn),生字自然成了熟字。最后,去掉文中標記,要求學生把句子讀流暢,把生字詞的音讀準。這樣,有效減少了課本識字的時間,降低了自主識字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把識字教學變成一種樂趣,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識字教材不僅要用課本,還應該選取一些經(jīng)典古詩文。如本學期我校正在誦讀的《道德經(jīng)》就是很好的教材。早讀課上,我先誦讀一遍,同時督促學生指認。問:“你認識文中哪些字?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學生舉手發(fā)言。我根據(jù)每個同學的熟讀情況給予獎勵,并讓他教會后進生讀通古文。生生互動后學生們基本讀準文中每個字的讀音后,我把每句話的意思串講一遍。如此這般,既促進了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提高,又讓他們背熟了古詩文,一舉兩得。
四、巧用多種方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求知欲強烈、想象力豐富。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字的字形特點,發(fā)揮想象力,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識記生字。
根據(jù)形聲字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合體字。如“馬、嗎、媽、螞”的教學,課本上最早出現(xiàn)的是“馬”,這個字字形難記,難在第二筆,我用細銅絲彎成豎折折鉤,問學生:“這是幾筆?”學生輕輕松松就記住了這是一筆,而且印象深刻。后來,學習“媽”字,學生大多早已認識,聯(lián)系字義學生理解媽媽是女性,所以是“馬”加“女”字旁。舉一反三,學生識記“嗎”和“螞”都可以用加一加或換一換的方法。
猜謎語、編順口溜、講故事都是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它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自主識字能力。如有學生不認識“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蠹”字。我讓學生查字典知道它讀“dù”,并指導他們編字謎幫助識記。一位同學這樣編“一個中字頭,禿寶蓋腰,石頭下面兩只蟲?!币粋€難記的“蠹”字被他分解成幾個部件,降低了識字的難度。
五、加強課外拓展,鞏固自主識字成果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被顒邮莾和畹囊徊糠郑處熢诮虒W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huán)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有一定的識字量后,教師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加強課外拓展,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圍繞識字教學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在游戲中、在活動中鞏固識字成果。
平時,我通過“每日一句話”“每周一首兒歌、一首古詩”誦讀活動,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認識新字,并且要求學生人手一本“剪貼本”,用于收集自己每天在讀書看報中認識的生字。游戲也是我常用的鞏固識字方法,它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態(tài)。比如“摘蘋果”游戲:我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事先準備好的蘋果形生字卡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作為獎勵。同時,猜字游戲、鼓掌傳字、對對子等都是鞏固自主識字成果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十幾年的探索,我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快樂識字”的教學策略,解決了識字教學枯燥無味的問題,降低了識字難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和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為以后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endprint